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而起兵伐吴,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刘备也病死在了白帝城。在这之后,蜀国由主张联合吴国的诸葛亮主政,蜀国和吴国也重修旧好。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时,曾多次邀请吴国引兵北上协助伐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国伐魏时,却并没有效仿曾经关羽那样出兵襄樊,而是集结重兵攻打合肥。其主要原因是攻打合肥既能够稳固己方的长江防线,还能够避免面对出兵襄樊所要面对的一系列压力。

(一)合肥水上运输发达,长期威胁吴国领土安全

一直以来,吴国的特点都是步军弱,水军强。吴国自身也深知这一点,他们举兵伐魏的目的并不是要完全灭亡魏国,而是要在保全自己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通过战争实现扩张,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去。

合肥地处于长江与淮水的交接点,战略意义对于吴国来说尤为关键。如果将合肥控制下来,就等于解除了在水路上魏国对于吴国领土的威胁,让自己的长江防线更加稳固,方便于日后防守魏国南下。而出兵襄樊照比出兵合肥,战略意义确实不大。

(二)襄樊接近魏国国都,防守更加坚固

三国初期,关羽从荆州北伐襄樊,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吓得曹操差点儿选择迁都。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襄樊距离魏国国都许昌还是非常近的,如果从荆州出兵,那么很容易就能够威胁到魏国的长安、洛阳、许昌等京畿重地,魏国也就有了亡国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畿附近,魏国一定是集结了重兵进行防守,防线非常稳固,而吴国并没有关羽那样勇猛的大将,也没有荆州兵那样擅长征战的步军。如果吴国从荆州进兵,对阵魏国的绝对精锐,非但很难取胜,还会极大损失吴国军队的有生力量,这一点与吴国出兵的初衷严重不符,也是吴国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襄樊接壤蜀境,有被两面夹击的风险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荆襄地区实乃四战之地,各个方位极容易遭遇到其他力量的进攻。各国之间的联盟都是互相变化的,特别是荆州与蜀国接壤,如果吴国从荆州进兵被魏国击败的话,荆州防务必然空虚。

而魏国也经历了一番大战损失惨重,蜀国很可能掉转兵锋,乘势取下荆州。就像当年周瑜与曹仁在南郡争斗,诸葛亮坐收渔翁之利取下南郡一样。所以,吴国是不能够冒如此之大的风险从荆州出兵的。

综上所述,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吴国伐魏,并不是为了帮助蜀国灭亡魏国,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夺取到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从合肥出兵自己的损失会更小,风险也会更小,获得的收益反而会更大,所以吴国自然不会选择从荆州攻击襄樊进行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