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曾经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那就是鲁迅与胡适二人,哪一个更“牛”?有人认为当然是胡适了,毕竟胡适是“民国六大渣男”之一。当然了,胡适还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陈独秀、蔡元培等人,他们曾经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为胡适洗白了,看看他的所作所为,朋友鲁迅都开始讨厌他了

而这些人中,曾经呼声最高的便是胡适,但时间也证明了一切,至今影响力最大的便是鲁迅,二人曾经是统一战线的朋友,为什么最后成了对立面?胡适曾经究竟做了什么,让朋友都开始讨厌他了?接下来跟随小编一同探索。

白话文运动

胡适与鲁迅最开始还是非常要好的,更何况在白话文运动上的思想主张有着相似的见解。1917年身在美国的胡适,在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胡适也因为这篇文章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满腹经纶的胡适回国的便接到了北大的邀请,此后更是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一己之身推动文字改革,次年胡适进入了《新青年》的编辑部,掀起了思想解放、白话文的狂潮。当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刊出后,胡适对其是非常欣赏的,二人都有意结识对方,后来也确实成了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系转变

胡适与鲁迅有4年的亲密友谊,但以后二人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直至发展到冰点。1918年至1922年的时候,鲁迅与胡适犹如知己,惺惺相惜,胡适甚至可以整夜沉浸在鲁迅的文章之中,彻夜难眠;当胡适遭受其他学者攻击时,鲁迅也时常站出来反击。

但两人友好的关系,也因1922年的一通电话发生了改变。正在家中看书的胡适接到了一通电话,经过询问后才得知,对方正是大清皇帝溥仪,这时胡适异常兴奋,二人交谈了很长时间,并且溥仪还邀请胡适前往紫禁城做客,身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胡适居然同意了,甚至以见到皇帝溥仪为荣。

两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发生了碰撞,这个消息直接轰动了整个社会,有人认为胡适已经成了封建臣民。胡适也为这件事做出了回应,认为此次两人见面从来就不是什么奴才与皇上,也没有新思想对旧思想的鄙视,相互之间只是简单的沟通而已,但他的说法更像是辜鸿铭所说的“我的辫子在脑后,你们的辫子在心里!”。

胡适与鲁迅的关系也没有因此而发生大的改变,但已经大不如前了,相互之间也还算得上是朋友。可见过溥仪的胡适,不知为何开始向政治上发展,而他有主张读书人不要干涉政治,实在是过于矛盾。并且鲁迅这时的关注点已经指向了底层百姓,讨论方向与胡适彻底发生了改变。

彻底恶化

二人的关系在1924年彻底恶化,这一年北京城也发生了重大变故,那就是冯玉祥占领紫禁城,溥仪被赶出了北京。但冯玉祥的做法引起了胡适的不满,尤其是将溥仪赶走,并且亲自为北洋政府寄去了信件。当然了,胡适这样做也不是在拥护溥仪,针对的是北洋政府违反契约精神,可世人并不这样认为,直接掀起了批判胡适的运动,这也是必然的,难道不合理的契约还有遵守的必要吗?

此后鲁迅也发表了自己对胡适的看法,认为他面见皇帝溥仪,此后又与军阀政府暗送秋波等等,胡适与鲁迅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甚至内心深处对现实的认知就不同。胡适内心便觉得西方的殖民行为是我们自找的,而对美国的侵略行为选择视而不见,这样的做法岂不是戴着有色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的迷惑行为

甚至在九一八事变时,胡适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态度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他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应该在东北地区驻扎军队,难道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之上布置兵力有错吗?更令人愤怒的是胡适认为日本人最该做的是征服中国人的心。

而胡适的这种看法,再一次引来了鲁迅的抨击,并且发表了文章《友邦惊诧论》,他也被鲁迅称作了“日本帝国主义之军师”。也许有人会说,再不济胡适也是白话文的先驱学者啊!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胡适所推行的白话文大部分内容是文言文,真正推动白话文的是鲁迅先生。

总结:

胡适先生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先驱学者,但是在民族的角度来看,他对国家并不友善,这也是为什么鲁迅与他的关系发生恶化,甚至开始讨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