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传统上讲,德国大选一般不太吸引人注意,因为它太稳定了:永远是那么几个政党,那么几个人物,没有什么悬念,更没有什么玄机。但是,2021年的德国大选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悬念。在大选前举行的民意调查中,任何一个政党都没有绝对优势,各政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也都没有特殊的魅力,“鹿死谁手”的确成了大众关注的题目。

最近一些年,德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政党格局日益碎片化,越来越多的政党进入联邦议院,打破了原先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过去,右翼阵营由基督教民主党与基督教社会党为主导,形成右翼联盟党,议会多数席位不够时,就拉上一个传统的小党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阵线。左翼阵营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主,再加上代表环保主义的绿党形成左翼联盟。然而,最近一些年来,各种政党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名叫“海盗党”。特别是右翼民粹主义的政党选择党异军突起,在一些地方政府选举中成绩突出,也令人担忧。选择党在选举中剑指欧洲一体化,把德国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欧洲一体化,鼓动德国退出欧盟,退出欧元区。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使德国的选举变得异常不确定。比如,默克尔总理的政治信誉虽然在欧洲如日中天,但四年前,她在组阁时就耗费了171天,创下联邦德国建国后最长组阁时间纪录。随着默克尔夫人离开德国政坛,德国政治舞台上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势。

第二,德国政坛走向不确定的原因在于社会没有了共识,舆论分化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在发展问题上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经济上采用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与社会及企业之间建立了协商体制,对外政策上采取克制立场。在这种背景下,各大主流政党之间虽有竞争,但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上形成了跨党派共识,政策主张日益趋同。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配不均问题在德国也逐渐凸显。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的金融机构受到冲击,政府的救助行动进一步分化了德国社会。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使德国的金融机构损失严重,也使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分歧加剧,使德国国内对财富分配的看法分裂,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社会撕裂程度加深。

第三,近些年爆发的社会事件也加剧了德国政坛的分化。比如,阿拉伯之春之后的跨地中海难民潮,使德国成为难民首选的目标,而德国政府的政策也成为了众矢之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德国的医疗体系被冲垮,民众对防疫的态度不同也造成了舆论的大分裂;2021年夏德国西部发生的超级洪水引发了气候保护运动为代表的各类社会运动的批评,等等。主流政党控制的联邦政府与各大政党控制的州政府没能有效处理这些危机与难题,给新兴的政党攻击主流政党提供了机会和借口。各种抗议活动在德国密集暴发,通过社交媒体不断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根据民调数据来预判德国大选结果变得越来越困难。选民的投票行为变得更不确定,各种内外因素在选举的最后一刻都有可能影响到选民的投票意向。

未来,由于没有一个政党可以主宰德国政坛,下一届德国政府势必是个联合政府,但人们现在还无法知道未来政党联盟的结构如何。最近德国开展的民意调查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政党联盟的形成往往还取决于大选之后的政党谈判。

近期民调结果显示,老牌政党社民党反超联盟党,领先优势扩大到6个百分点,升至25%,而联盟党支持率已降至19%,为历史最低位。绿党为17%,自由民主党则为13%。不过在德国历史上,民调“测不准”已成常态,2017年,肖尔茨民调支持率一路与默克尔并驾齐驱,但最终的选举结果令社民党上下愕然,社民党得票率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极右翼的选择党虽然近些年崛起迅速,但已被排除在执政联盟之外。所有德国其他政党均表示不会与其组阁。按照当前民调,支持率最高的社民党将拥有优先组阁权。社民党、绿党、自民党极有可能组建“红绿灯组合”(三党的代表色分别为红、绿、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旦商定组建,可以获得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和广泛的公众支持。弊端则是,社民党和绿党这两个中左翼政党与中右翼政党自民党在税收、财政开支等经济政策上差异明显,未来执政起来也会矛盾重重。

民调也表明,社民党、左翼党、绿党这三党的支持率相加接近半数,“红红绿组合”也可能成为未来的执政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三党意识形态均偏左,因此在税收、社会福利和难民政策等核心问题上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左翼政党与德国传统对外安全政策的诉求截然不同,因此德国社会担心左翼联盟执政后,德国政坛会迎来一次历史上少有的超强地震,德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会产生分裂。

就排名最靠前的三位总理候选人来说,他们在竞选中对中德关系的表态都有些值得我们担忧之处。他们的表态代表着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有可能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路线。

从联盟党的候选人拉舍特的政策主张来看,他执政的德国立场很可能会接近美国的对华立场,在亚太等诸多国际问题上采取与美国趋同的政策;从绿党候选人巴尔博克竞选的经贸主张来看,德国未来在经贸层面可能对华采取更为激进、保守的政策。

社民党的候选人朔尔茨对华态度最为务实,表示需要与中国合作来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难题。但是,在联合政府中,如果社民党人士担任总理职位,外交部长一定会是其他政党人士,那么在对外关系中,外长的立场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德国大选及这些潜在变化和风险,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政治家都需要现实的教育。默克尔总理上台前和刚上台时,对华也并不友好。她之所以后来改变了对华态度,那是因为现实“教育”了她。中国有句老话,叫“形势比人强”,说的就是这种意思。我们也必须这样看待未来充满变局的中德关系。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