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称,多数情况下蕴含着父母美好的期望,但现在很多爸妈却是脑洞清奇的给孩子起了很多过于“与众不同”的名字。最近就有个姓朱的小朋友,因为家长灵机一动起名“朱穆朗玛峰”而登上热搜。在“看热闹”之余,Dr.酱不免感慨,看来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名字的重要性,实在有必要给各位家长普及一下名字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奇葩的名字层出不穷:像不久前的“王者荣耀”、再之前的杜子腾、朱会飞等,这种跟开玩笑似的名字,并不是听听笑笑就能过去的,它还反映出家长的不负责任。要知道,名字会伴随孩子一生,对孩子的影响也会一直存在。

名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Walton早在1937年就在研究中指出:一个人在出生后被赋予的名字,会成为影响其人格发展、友谊获得、生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1]。因此起名字这事儿,家长还真的不能一时兴起。

名字满意度≈自我满意度

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代称,但我们对它的满意程度和自我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自我概念就包括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度、家庭自我。研究显示:拥有令人满意名字的学生自我满意度更高、自我批评更少、人格整合更好、整体对自我的评价更积极,在成就得分上也显著高于拥有不满意自己名字的学生,这可能与自我认同的程度有关[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字的自我及他人评价关乎心理状态

每个人对自己的名字的满意度还关系着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研究显示:对自己名字的满意度与自尊水平、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均呈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2]。当人们对自己的名字较为满意时,其各项心理调节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表现为对生活满意度高、情绪调节能力好;相反,当对自己名字不满意时,心理调节能力相应较低[1]。

另外,他人对名字的认识和评价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镜像我”理论。别人会通过名字,无意识的推断出名字主人的性格特点,如令人愉快还是不快等,形成对名字主人的评价,这种评价经多次反馈后,会内化到名字主人的认知系统中,影响他的心理状态[1]。如果因为名字很消极,会被认定名字主人不友善,这种评价反馈给名字主人,导致他形成负面的情绪[1]。如果孩子的名字太过随意,还很容易成为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让孩子觉得自卑,不愿提及自己的名字,也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比相貌更重要的“第一印象”

名字往往蕴含着人际交往初期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在影响别人判断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求职之路。研究显示:在招聘人员在无法掌握应聘者全部信息的情况下,应聘者的名字会成为重要的信息提示,招聘者从名字推断出的信息,会影响其对求职者的评价,以及给予面试机会的可能性[1]。

而且一个人的名字越容易上口,在职场上也就越容易获得成功,更易得到晋升,因为难读的名字会让主管产生负面反应;而且简单的名字还可以提高人们结交新朋友的能力[3]。

慎用“起名权”,及时止损别坑娃

起名字是家长拥有的一项权利,但它关系着孩子的心理状态、自我认同等,各位家长要慎重对待,别因为自己的“临时起意”或者想要“特立独行”,把权利变成对孩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家长会说,户口本上的名字能改怕什么。户口本的名字虽能改,但出生证明却是无法更改的,它是人生的“第一证”,也会伴随孩子一生,血亲关系、申报及变更户籍、入托上学、国外移民定居等都需要用到医学证明。医学证明与户口本名字不一致,虽然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但在办理各种事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需要出具些额外证明,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再加上可能会出现改不彻底的情况,导致各种材料中名字不一,可能会被怀疑有“造假”之嫌。

对于刚刚“回过味儿”,想要及时止损的家长,Dr.酱也贴心地献上“户口本改名指南”:对于10岁以下变更姓名的,需要父母双方持户口本,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由父母双方申请;而18岁以上的,一般是不允许改名的,如果理由充分,可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对于已经年满16岁的改名还需要提供很多材料,如本人身份证、家庭户口本、在校生需要学校出具证明,已工作的需要单位证明。提交申请后需要经户籍民警对材料审查,并报派出所所长审核批准后,才能予以变更。

参考文献:

[1]苏红, 任孝鹏. 名字的心理效应:来自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证据[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5):879-887.

[2]马欣然, 任孝鹏, 董夏薇, 等. 名字喜爱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2).

[3]方留民. 名字简单的人更易晋升[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