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再大的房子,一个人住也嫌小,再小的房子,四世同堂也觉得其乐融融。遥望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凡是帝王所住宫殿皆为豪华奢靡,就算到了近代也总是可以在各种新闻中看见国家领导人的吃穿住行。

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领导人,生活自然是不用过得很清贫的,可凡事往往都讲求一个特例,只是这个特例每次听闻总会让人忍不住泪上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1月8日,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无比黑暗的一天,因为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就在那一天永久的离开了他庇护了一生的中华大地。

而在他离开后,有关部门清点他的财产才发觉在他任职国家领导人期间,名下几乎没有多少自己私人的钱财,就更别说像别的官员一般在家乡开设故居纪念堂。

他曾说过他一生最痛恨像国民党官员一般衣锦还乡,搞特殊化。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周总理故居到底是如何保存的呢?

曾经的住所,今天的信念

周总理故居坐落于今天的淮安城,这所曾经孕育过国家领导人的房子如今能够保存下来,其实离不开当时的淮安县县委书记的周旋

房子是周总理祖上所传,到了他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可家里的人为着所谓的面子还是苦苦支撑着没有变卖这所房子,后来据周总理晚年回忆,他非常不理解也不支持这种封建浮夸的作风。

周家是一个大家庭,由于他的叔父没有子嗣,所以在他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身患重病的叔父,可天道茫茫,也许是上天要从小开始锻炼他,所以在他童年时期他的双亲包括后面过继的叔父叔母都先后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了父母的庇护,纵使家里再大,贫穷也成为了他生活的主题,但好在童年时期的周总理没有被逆境击倒,反倒是在风雨漂泊中学会了坚韧。

或许伟人的经历都是相似的,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杜甫,其家境背景无不跟周总理一一契合,唯一不同的就是杜甫的住所只是一间草房,而周总理是住在苦苦维持的封建沉疴的房子中。

虽然住所不同但二人的眼界却都望到了一处,那便是在动乱之中流离失所的百姓。所以杜甫写下了要有多少间房子,才能普遍地去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周总理则发出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

这样的信念从在周总理心里扎根起就再也没有消散过,只是面对清末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面对落后无法御敌的泱泱华夏,要实现他心中的抱负实在是难上加难。

在家乡淮安已经无法让他继续往前,所以少年的他便离开了故土,这一离开就是数年,期间也曾有过不少跟他相熟的官员回过故乡探望,每每问起他时,他总是眼含热泪的说——我何曾不想回去看看。

故居情,心中明

在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周总理回故乡探望的故事,话说有这么一天,在一条河流中有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将船好不容易划到了中心,举目望过去河的对岸非常的热闹,有他一心想要去看看的舞市和其他向往的地方,可是他站在河的中央却觉得很疲劳,那这个摆渡的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周总理很巧妙地将自己类比为摆渡人,他也很想回家乡去看看,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他需要处理的事情总是太多,所以每当提起这件事,他的回答就是再等等吧!

可人能等,房子似乎等不了。这所房子是他祖上传下来的,在战争和岁月的洗礼中已经有些摇摇欲坠,有几间甚至成为了危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海外华人慕名来淮安想看看这位伟大的周总理故居时,总是纷纷自发募捐想要政府好好地将危房修葺一番。

当时的淮安县委书记觉得改建周总理故居也该提上日程,可等他们三番四次派人去中央跟周总理说起时,周总理却总是说房子塌了最好,不允许重新翻新修葺,更不允许改建纪念馆让群众参观等等。

周总理作为人民的公仆其实根本不愿意把自己搞特殊化,他的生活过得十分简朴,又怎么可能愿意让自己曾经居住的房子被群众一再参观。

站在他的角度来想并没有什么问题,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普通百姓能够了解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些曾经的住所改建的纪念堂。

所以淮安县委书记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亲自去到了周总理面前,这一次他玩起了一些文字游戏,终于让周总理同意修葺故居。

巧言善辩化僵局

县委书记没有主动提及要改建故居的事,只是说道您的侄儿现在参军了,而那房子又有军人家属居住,根据政策当地政府需要拥军优属,所以才修葺。

周总理又搬出故居影响淮安县城拆迁为由,想让政府把房子给推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县委书记只是说淮安并没有推行土改,又怎么能把总理您的房子给没收了呢。

最后县委书记主动提及到,现下有不少革命青年都有一番热血想要参军报效国家,总理您的事迹刚好可以给他们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不如就将故居留着也给他们瞻仰的机会。

在这对话的一来一往间,周总理想了想似乎也是这个理,就没再阻拦。

要不是他的巧言善辩,兴许等去到淮安旅游想看看总理故居时才发觉早在很多年前就消失殆尽,心中不免会多了些许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联合国成立以来下半旗默哀的国家领导人屈指可数,而在这其中就有我们伟大的周总理,他真正地将人民公仆四个字做到了身体力行,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思考。

不管是曾经居住的房子还是今天穿过的衣物,只要心中有着信仰有着群众,再小再烂都能给人民带来庇护和温暖,这也将是我们毕生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