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代共18人,都从事教育工作,他们中有中共党员、有民主党派,也有普通群众;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学校创办者,也有普通一线教师、特殊教育工作者。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

外曾叔祖父曾任同济大学代理校长

这个家庭就是金山马寒英老师家, 马寒英是金山区特殊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在金山区健康幼儿园工作。

其外曾叔祖父叶雪安,大学一级教授,中国大地测量学的奠基人。1938年任同济大学代理校长,测量系系主任。解放后先后担任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院长、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系系主任。

他一生治学严谨,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测量学学术成果,还有他科教兴国的理想信仰和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精神。1985年1 月武汉测绘学院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学金”。

外高祖父叶潄润,1907年前任南京河海工程学校教员,1907年回家乡金山县吕巷镇创办养中初等小学,1914年至1925年任金山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长。

他毕生致力教育,亲笔题写第三高等小学校训:“强、诚、和、敏”,即“自强不息,诚则有物,以和为贵,敏则有功”。

这位老人教育学生时常说一句话,“天下事入手易者,其所得必浅;入手难者,其所得必厚而固”,他就用这样的道理来教育学生,知难而进。

还有曾祖父马其楠,抗战前任金山县廊下山塘小学校长;祖母叶雅明,教龄29年,在朱泾中心小学退休;祖父马昌焯,历任金山县朱泾第一中心小学副校长、校长,朱泾中心小学校长……

祖父马昌焯1959年担任校长期间,朱泾第一中心小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本人也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后又担任金山县视导组组长、第一任督导室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时的马寒英(前排右二),在家时一直聆听长辈的教诲

牢记嘱托: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

1994年马寒英准备报考松江师范时,父亲马履冰对她说:“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父亲马履冰,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龄39年,担任了14年语文教研组长。

祖父马昌焯则教导她:“在校学习要‘自强不息,敏则有功’,要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用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祖母叶雅明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和‘扶持’,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 带着祖辈和父辈们对她的期望与嘱托,24年来马寒英耕耘在教育工作第一线。

2008年2月,马寒英开始从事特教班工作,面对全新的考验,她回到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特殊教育课程,获取特教岗位证书。

在特教班,她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通过康复训练使大多数孩子从入园前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弱、说话不流畅,到毕业时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要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幼儿、特别是为特殊幼儿服务。”是马寒英经常说的一句话。

五代教育人,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光

特殊孩子的成长比普通孩子教育起来更为艰难,马寒英耐心细致地帮助每一位特殊幼儿——就像下图一样,她一对一地为脑瘫儿童按摩、训练,对自闭的孩子重复成百上千的指令,一步步温柔靠近,坚定地相伴、相助,等待着孩子的点滴进步。

如今的马寒英是金山区特殊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她认真开展特殊儿童康复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园部市级、区级特教课题主要研究者,带队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中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近年来,她还开展普特融合双向活动的课题研究,将医教结合背景下的学前特殊教育康复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2017年11月在区内展示基于多元评估的特殊儿童康复个训教学活动。2019年12月向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同行展示基于多元评估的学前普特双向融合半日活动。

24年来她始终坚定“用爱和责任铸造生命之基”的信念,凭着对孩子满腔的爱,为特殊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尺讲台一辈子,传道、授业、解惑,这五代教育人 只愿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