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是作为研究专员的小单上班的时间,下班之后,她的身份在摄影师和街舞老师之间切换。公司里有不少和她一样工作兴趣两不误的“斜杠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上班族和街舞老师的小单。

“斜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所著《双重职业》一书中,意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如小单的身份就包括研究专员/舞蹈老师/摄影师。

像小单这样的“斜杠青年”并不少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

时代的红利/时代的机遇

“斜杠青年”古已有之,如达·芬奇是画家,也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当今时代为“斜杠青年”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红利——互联网信息极大丰富,让获取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服务业兴起,让个人可以成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

因为喜欢cosplay(角色扮演),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杨若澧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动漫工作室,并在业余时间在网上自学设计排版技能,“刚开始是免费接单练手,能力积累起来之后,就会有客户帮我去推荐”。目前,杨若澧在线上平台开设付费设计排版课。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杨若澧。

以游戏原画设计为主业的张琛,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十来年后,逐渐意识到,“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地域和公司对于个人发展的限制越来越少”。经过权衡,张琛回到成都发展副业——出版书籍、连载漫画、企业培训、原画外包、经营猫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琛的漫画。受访者供图

时代数据和智联招聘的数据表明,设计行业中有13%的人可以获得“斜杠”收入,这一比例领先于市场、公关、广告、运营等其他行业。相较于需要线下合作的行业,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提供服务的行业更容易在互联网上开展协作,因此也成为“斜杠青年”聚集的领域,那些远程上班的人,又被称为“数字游牧民”。

“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燃烧”/为兴趣投资

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技能获得报酬,这是大部分人理想的状态。

对蛋黄酥制作人和民宿老板赵明宇而言,卖蛋黄酥源于热爱,也出于偶然。六年前,赵明宇在空闲时间制作蛋黄酥带给友人,友人建议他尝试售卖。蛋黄酥的生意在朋友圈开张后的第一个月,便销售额破万。

由于只在网上销售,赵明宇的时间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其间,他还在洛阳开了三年客栈、做了一年瑜伽教练、在上海上了一年班、到七十多个城市旅游,偶尔接广告和杂志约稿。

赵明宇在制作蛋黄酥。

“其实也是蛮折腾的,但当我想要去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会把这个事情跟进得特别快,会有内在的力量去推着我把一些事情完成。”有时为了做完一批蛋黄酥,赵明宇会一口气做到凌晨四点。

对张琛来说,无论是养猫还是设计,都是体验的过程,“沉浸下来,便会意外发现大多数人成不了的事,自己却能做到”。

以同样的专注投入在不同的领域,这种自由切换的沉浸式工作状态也是“斜杠青年”的特征之一。除了本职工作,小单每周还要花16个小时泡在舞室里,即使从舞室回到出租房常常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她依然觉得,“还是要为自己喜欢的事情燃烧”。

风雨中抱紧自由/无边界职业的想象

空有一腔热爱难以成就“斜杠青年”,作为猫咖店主和艺人的韩子豪很清楚,成为一名“斜杠青年”需要具备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韩子豪喂猫。

2020年本应是首都经贸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韩子豪正式踏进社会的第一年,但因为疫情,这一年也成为韩子豪作为艺人和猫咖老板的事业遭受重创的一年。演艺事业停摆,经营了三年的猫咖也被迫按下暂停键,资金链即将断裂。好在,有亲朋好友和陌生网友的支持,猫咖又撑过了几个月。

如今,韩子豪把工作重心从做艺人转移到了开猫咖这件事上,同时,他也有了更强的风险意识,开始分散投资,并在筹划分店。

因为疫情,赵明宇关停了在洛阳的客栈到上海工作,之后又辗转来到成都开民宿。“折腾”的过程中,他一直坚持着做蛋黄酥,而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收益也支撑着他的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明宇布置民宿。

面对时代变迁,赵明宇依然保持着乐观:“努力、积极的‘斜杠’的状态,让我在当下的生活和社会里更能适应这样的节奏和突发的状况。”

成为“斜杠青年”意味着不必遵循固有的工作节奏,但也需要在另一领域投入难以计算的时间、精力。成为“斜杠青年”,既需要热爱,也需要承担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展示着人生还可以有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多元的可能性。要想拥有不被单一职业限定的自由,就拿出与多元身份相匹配的能力与勇气。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刘恺

记者:许佳(实习生)、国梦萱(实习生)、谈昦玄

视频记者:许佳(实习生)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