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统治者都非常忌惮掌管兵权之人,武将地位在很多时候都不如文官高。

越王勾践“狡兔死,走狗烹”,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由此可见,兵权对于巩固政权有多重要。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经受了惨痛的教训后才真正领悟/strong>悟这一道理——“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并于1928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可以说,拥有兵权,才可能拥有最高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军队缔造者之一的毛主席,一直以来,坚信并践行着“党指挥枪”而非“枪指挥党”的治军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曾这样评价毛主席:

“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

1973年,为从严治军,毛主席再次发挥了领导军队的艺术,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还让当时年纪最小、地位最高的司令员最先表态。

这一系列的操作没有一处是无用、多余的,它使得整顿军队的既定目标成功完成。这是从严治党的必要步骤。但他为什么要让年龄最小、地位最高的司令员先表态,这位司令员是谁,他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一、主席“巧妙”治军,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1927年,国民大革命在蒋介石的叛变下以失败告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凭借手上的兵权,大量迫害共产党人士,白色恐怖直奔我党而来。面对如此情形,我党不得不总结教训,充分认识到拥有军队的重要性。

“八七会议”上,毛主席痛定思痛,坚决提出“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并以实际行动,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军队,不久,又通过“三湾改编”,成功实现“党指挥枪”的历史壮举。

“党指挥枪”的理念,一直贯彻执行到现在甚至未来。评价一支军队的标准,一方面看这支军队的作战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更要看这支军队的“军魂”如何。

“中国军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答案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是“业百科”上关于军魂的解释。

这些经验、解释都是在血的教训下总结而来。毛主席一生都在贯彻执行这一理念,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军队在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的撺掇下,差点发生“枪指挥党”的局面,好在毛主席在察觉之后,将这一火苗及时掐灭。

1973年,企图“枪指挥党”的“九一三”事件刚刚过去了两年,毛主席的心中依然一阵后怕,不禁感叹,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管军队了。

确实,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只在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管过一次军队,之后就将军权放给他人,再也没有管过军队。

毛主席的放权,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他们“拿着鸡毛当令箭”,净做一些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这才让毛主席下定决心,亲自出手,从严治军。

不仅要党指挥枪杆子,还要让军队的“步调”保持一致,否则分部队分成两派,想要取得胜利,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整顿军队一直都深深困扰国家的领导者。如果处理不周,稍不小心,便会因为触动军队大佬的利益而引起兵变。因此,毛主席为此次治军,做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他重新启用在特殊时期受到排挤的老干部邓小平,并和邓小平通气。鉴于当时军队中出现的一些“派别”、“团团”,他们共同商议,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相互对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共有十一大军区,新疆、成都和昆明三大军区的司令员刚上任不到几个月,不必再来回折腾,所以只让剩下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从根上拔除“派别”势力。

其次,毛主席借助1973年12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向参会同志提出要调一调大军区司令员的建议。

政治局会议总体来讲它的职责主要是议政,毛主席打破这一传统,在会上光明正大的议军,这让许多军区司令员有些措手不及。

毛主席对于调整军区司令员一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看似轻松的玩笑话,其实毛主席已经说的非常明白,大有含沙射影之意,一语道破军队中的不良现象,这就让那些军区司令心里有杆秤,不至于产生有些人心里不满,内心骂娘的情况。

会后,毛主席还专门在书房接见了与会的司令员,这次的气氛相对于政治局会议的气氛要好一点,毛主席甚至还和一些司令唠家常。在谈及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一事时,毛主席最先问了当时年龄最小、官职最大的李德生司令员有何感想。

二、年纪最小、地位最高的李德生最先表态

没有想到毛主席会问自己想法的李德生,震惊之余,他忙回道:

“我服从组织决定,对这次对调没有意见。”

李德生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这一年,他只有57岁,相对于其他军区司令,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作为北京军区司令员,毫无疑问,他的地位要比其他军区司令较高,

这位李德生到底是什么人?竟然能让毛主席在八大军区司令中首先过问他的想法?

李德生1916年出生在大别山地区,是河南新县人。在其不满14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军,投入到中国革命当中去。

他年纪虽小,但是头脑非常灵活。一次,红军在作战过程中大获全胜,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李德生有幸获得了一杆枪。不过这杆枪不是一把完整的枪,它是一个半截枪。枪管在战斗中被炸毁,被人锯掉了一节,因此这支枪没有准星。

一杆枪没有准星,对于没有经验的战士来讲,非常难击中目标,和废枪无差。然而,李德生没有抱怨,更没有抛弃这杆枪。

准星的作用是帮助持枪者瞄准目标,是参照物般的存在,为此,李德生想了一个法子:让标尺的缺口对准枪管的正中,形成一个“三点成一线”,高低注意点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这种开创精神和不抱怨的精神,还集中体现在上甘岭战役之中。

1952年,李德生作为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听从祖国的号召,奔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从10月14日起到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共持续了43天,中途换了两个指挥员。前期指挥员由15军军长秦基伟担任。后期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全线指挥。

李德生在率领部队奔赴上甘岭前线时,刚刚才从前线撤下来,准备换防休整。还没等部队休整几天,部队的任务就变成驻守上甘岭。

关于这次的军事调动,上头命令李德生先率领12军和第15军协同作战,不同的是,李德生变成了指挥两军的总指挥。

11月1日至25日,李德生率领的12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同敌军奋战了25天。期间,李德生创造性的提出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作战部署,开创了小兵群作战的战斗方法。

这种作战方法的应用,让31师91团的一个班,以牺牲三人为代价,歼灭敌军400余人。以少胜多,堪称军中典范。

死守上甘岭,李德生不仅用小兵群作战,还在战争之余,抢修防御工事,解决后勤补给、通讯等问题,数次击退敌军,并一举夺得之前失去的537.7高地。最终,12军与15军通过密切配合,成功打消敌军攻占上甘岭的计划,我军在此战役中取得胜利。

战斗结束,12军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照军令,从上甘岭撤退。正应了一句话“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上甘岭战役中,人们只知道15军是大功臣,不知12军曾在上甘岭奋战二十多天。就连当时的各大报纸都在赞颂15军的功劳,全篇内容没有一处写12军。这让12军上上下下的心里都觉得非常憋屈,还有不少人向李德生抱怨:我们辛辛苦苦打的仗,结果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对此,李德全反驳说道:

“我们打仗,不是为了哪个军,更不是为了争哪个部队的什么荣誉,我们为的是整个志愿军,我们打的是军威!国威!”

从李德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不是一位功利心很重的人,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关于这一点,李德生一生都在践行。

三、一生为军,官至正国级

1955年,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当时,39岁的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当然,这并不算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德生的仕途如开挂一般,巅峰时刻,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为正国级国家领导人。

从1966年开始,在那个特殊年代下,安徽省发生了大规模的武斗,这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尽快稳定安徽局势,中央决定让时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率领其部队前往安徽,执行军管任务。

李德生不负众望,抵达安徽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很快安徽的局势被稳定下来,生产各方面也恢复正常。

这件事情让李德生成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1968年,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重要领导人,参加了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的领导人。这次会议,可以说是李德生仕途开挂的起点。

会议现场,周总理念到了“李德生”,毛主席顿时来了兴趣,问谁是“李德生”?

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曾为了革命的需要,化名“李德胜”以方便开展工作。当他听到“李德生”时,脑海中不由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周总理听到毛主席问题后,点名让李德胜站起来,作为一名军人,李德生虽已年过半百,但依旧如同部队的青年战士一样,唰的一声迅速笔直的站起,声音洪亮的答:“到”

李德生老当益壮的军人风采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这也为后来毛主席重用李德生埋下了伏笔。

次年,中共九大上,李德生被毛主席和中央提名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让他大吃一惊。

他本是一军之长,军衔只是少将,突然被中央提名候补委员,这在我党历史上绝无仅有。候补名单就只有那么多,自己占了一个名额,肯定有其他资历老的前辈没有被提名,李德生内心非常忐忑,不愿接受这个从天而降的候补委员,还托人帮忙到主席身边谏言,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该职。奈何木已成舟,他只能服从命令。

成为中央政治局成员的李德胜,他的工作重心并没有变,仍然在安徽,在军队。当了一辈子军人,他并不想加入到政治之中。

没成想,在同年9月份,中央又电令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根据中央指示,他除了担任安徽及南京的党政军的职务外,还要参加政治局活动、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工作……

一下子,李德生头上多了好多职称,在北京、安徽、南京来回跑,忙得脚都沾不着地。一次,他终于有机会和毛主席谈话,说到工作问题,他以说身上兼职太多为由,请求辞去一部分官职。

毛主席不同意,还鼓励他,为他出对策:

“不要免”“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时间读书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到下边搞调查研究”……

这还不算完,1970年,在毛主席的力荐下,李德生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当时有人非常不赞同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少将怎么能担此重任?毛主席听后,非常气愤:“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

足以见得毛主席非常信任李德生。三年后,李德生又被中央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同时身兼数职,他的政治生涯一度达到顶峰。

多大的官,就要承受多大的责任。特殊时期,李德生被毛主席顶起来,担当大任。李德生不负所托,一方面在其位谋其职,工作认真从不马虎;另一方面面对诱惑,独善其身,不搞派别,有效制衡了当时我党政军的一些势力。

此次毛主席提出的八大军区职位对调建议,李德生率先表态并行动,为其他军区司令员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带头作用,让毛主席的从严治军得以顺利实现……

纵观李德生的一生,一生为军,独善其身,淡泊名利却又身居高职。传奇一生令多少人望尘莫及。一个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