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滴滴发布公告将正式起诉“性侵视频”表演者及涉黄直播平台,对此公告,舆论力挺滴滴声张正义,从6月11日被网曝“滴滴司机性侵直播”以来,事件的发酵已经远超预期,或许对于视频拍摄者而言,他只是想利用此前被妖魔化的滴滴品牌作为噱头来增加自己视频的卖点,但是事情发展到今日,事件的始作俑者已经将滴滴再一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差点引发一波严重的公众信任危机。

事件刚被曝光之时,网络舆情可谓群情激愤,大家在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之下纷纷将矛盾指向了滴滴,某些自媒体大V也趁机发文炮轰,不过一切在舆论导向之下,没有人敢为滴滴事件提出质疑,生怕自己被贴上带路党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警方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但是事情在没有搞清楚之前,下任何武断的结论都是不负责的,滴滴总裁在此期间发文称:滴滴不是犯罪的代名词,就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就感知到了滴滴这次真的又再次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一旦被坐实,或许将万劫不复,这其实并不是公众所乐见的,这些年,借助网络的力量,滴滴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一旦倒下,肯定会有其他品牌来填补这个需求真空,但是这种事件也会增加人们乘车的不安全感。

正义不会缺席,警方在调查后得知视频拍摄者是夫妻,两人并非是滴滴司机,只是借用“滴滴”、“女乘客”这些敏感关键词来博人眼球进行无底线的炒作,正义的到来让滴滴的公关松了一口气,但是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

一个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公众的口碑

运营一个品牌非常不容易,特别是要让一个品牌深入百姓的心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期间需要投入巨额的心血和资本,因而很多大品牌的公司都有对舆情的关注,根据舆情做出相应的公关,百姓的口碑就是一个品牌的衣食父母,没有了口碑和信誉,基本上就可以宣判一个品牌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多年前的“三鹿”奶粉,当时的“三鹿”奶粉可谓红极一时,成为国产奶粉中的明星品牌,但是当大头娃娃的事件爆发后,通过深入彻底的调查发现,三鹿奶粉的配方存在很大问题,产品质量严重不达标,进而造成了这场公关危机,更主要的是对这些大头娃娃的家庭造成了一辈子无法挽回的伤痛,那场危机之后,三鹿奶粉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三鹿这两个字成了人们口中不合格奶粉的代名词。

一场由品牌本身引发的公关危机最终让一个多年的品牌付之一炬,确实可惜,但也再次宣告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实力不怕受到质疑,那么品牌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

摧毁一个品牌只需点燃公众情绪

这次滴滴公关危机事件就暴露出一点严重的问题,制造品牌公关危机的成本很低,但是为了消除这种危机带来的后遗症却需要后续持续的投入,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事情真相没有搞清楚之前,人们总是愿意相信黑暗的一面,而且公众的情绪一旦被点燃,人们很难冷静下来去思考为什么,在这种“跟风效应”之下,墙倒众人推,如果辟谣不及时,一个品牌很有可能为之崩塌。

除了这次的滴滴,此前的优衣库、宜家都出现了类似炒作的手法,事件被爆料出来,公众愤怒的负面情绪立马被点燃了,不少舆论斥责这是所谓的营销手段,虽然优衣库和宜家声明自己并不知情,但是公众并不会相信这套说辞,有些事件在难以自证的前提下,即使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但是造成的影响早已将一个品牌摧毁了。

品牌的发展应以动态眼光看待,不应抹黑标签化

从滴滴这件事件来看,对于一个品牌的发展,我们应该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而不是以固有的眼光看待,尤其是不能对其标签化,公众的情绪往往并不理性,滴滴在出了之前几件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事件后,被相关方面要求整改,整改的过程中,滴滴关闭了跨城顺风车的业务,这项业务的暂时关闭给很多出行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虽然我们知道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服务顾客,提升顾客乘车的安全感,但在这临时的过渡期,的的确确让有需求的顾客体验了诸多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试想,如果这次危机被实锤,我们或许又要经历一波不便期,最终为之埋单的却是我们广大无辜的乘客,说到这,让人又想起三星的爆炸门事件,人们买手机直接将三星剔除在自己的考虑之列,三星手机已经成了爆炸的代名词,不过经过这几年的优化,三星手机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光彩,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所以我们看待一个品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上,世界在发展,品牌也都在变,好与坏之间没有一层不变,只有变才是不变的,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品牌的发展才能最大程度符合我们作为客户的利益。

通过这次滴滴事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做盲目的跟风党,只有待事情真相被披露清楚之后才能下最终结论,一个优质的品牌需要理性的客户群体的认可和信任,出了问题,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有权利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和符合自身利益的诉求,如果是谣言,我们也应该呼吁严惩不良造谣者,还公众一个健康清洁的舆论环境,不能让品牌无辜成了背锅侠,同时也是对这种恶性营销事件的一种警示!

你们如何看待这次滴滴危机事件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