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勤学苦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自不必说,“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成为勉励世人的榜样。其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却不一定以苦作舟,读书其乐甚多,关于读书也有很多趣闻。

隋朝的李密年少时痴迷读书,留下了“牛角挂书”的故事。有一次,他想去拜访名士包恺,路途上的光阴不忍荒废,于是他骑着一头黄牛,牛角上挂着一卷《汉书》,边赶路边读《项羽传》,沉浸在书中物我两忘。恰好尚书令杨素从他身旁路过,问道:“哪里的书生,竟如此好学?”一老一少于是交谈起来,杨素对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

南宋的陆游晚年将自己的屋子命名为书巢,他的朋友好奇地问为何取名“书巢”而不是“书院”“书屋”之类呢?陆游回答他说:“在我的屋里面,柜里放的、桌上摆的、床上堆的,放眼望去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没有一刻不与书共同度过。这里没有宾客,也没有家人,外面刮风下雨,我也充耳不闻。有时候想起身转转,周围都是书,就像堆积的干树枝一样,甚至会走不成路,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巢嘛。”然后,陆游就带着朋友参观,他的朋友刚开始没法进去,进去后又没法出来,也不禁大笑道:“果然是书巢啊!”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年少时,他的祖父要求他读《资治通鉴》,并对他说:“现在有的人走马观花,只浏览一下提要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这是不足取的。”顾炎武谨遵教诲,每天读完规定的卷数,其次将所读原文抄写一遍,这样《资治通鉴》读下来,一部书就成了两部书,再次读书时做好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既是读书,又是著书,最终汇编成了一部大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出自这部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就是与古人交谈,与自己交谈,让心神得到丰盈,让灵魂得到归宿,此乃人生至乐也。

◎本文原载于《文摘报》(作者蔡相龙),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