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错过了就是错了,爱也是如此。

放弃“完美妈妈”的执念,做个60分妈妈,或许才是爱孩子的最佳选择。

作者丨麦小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一:

朋友小西是个对自己要求颇高的妈妈,她的人生信条是:

“我要成为最棒的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爱。”

关于儿子的一切,小西一点不敢马虎。

从怀孕开始,每天钻研各类育儿书,一样一样照着来; 日常变花样照顾孩子的饮食,精细到买秤计算食材重量;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潜能,每天陪着他奔波于各个兴趣班……

她白天上班,晚上还要一丝不苟地带孩子。

长期几乎24小时连轴转带娃的她,精力被严重透支,时常感到身心俱疲,情绪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压力无处释放的小西,最后只能把孩子当成情绪的“垃圾桶”,儿子稍有让她不顺心的地方,她就忍不住大声训斥。

“你看看你,这点事都做不好,你是猪么?” “我真的要被你气死了,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不断被妈妈负面情绪笼罩的孩子,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内向。

孩子8岁那年,小西突然发现,孩子睡觉老盗汗,而且有时隔几十秒,浑身就会出现剧烈地抽搐。

小西慌乱不已,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

医生检查之后,摇了摇头地说:“你孩子的病根,不在身体,而在情绪。”

原来,就是因为小西经常冲孩子发脾气,长期如此就会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孩子的身体,导致他情绪长期紧绷,身体随之出现一系列的反应。

听完医生的话,小西忍不住崩溃大哭。

原来,一个时常崩溃、疲惫的妈妈,只会让自己变得暴躁不堪。

最后遭殃的,反而是那个被妈妈垃圾情绪反噬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二: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心理医生分享的故事。

一个985高校大一新生小陈,因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最终休学回家。

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名牌大学实属不易。

小陈却在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那一刻,手动按下暂停键,其根源就是因为他妈妈从小的教育。

小陈的妈妈因为高龄产子,对儿子很是疼爱,从小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关于儿子的一切,妈妈做得可谓是面面俱到:

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周七天,给儿子把衣服搭配好,儿子根本不用想每天穿什么; 小学离家走路只有10分钟,妈妈却心疼孩子走路累,硬要每天骑车接送; 即使高中可以独立住校,妈妈依然租房照顾孩子饮食,就怕孩子吃不饱;

在妈妈一直以来的庇护下,小陈到高中生活上基本没操过心。

可上了大学后,小陈发现自己离开父母根本无法独立生活。

他痛苦地说:

“我像个废物一样,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从没自己削过水果,和朋友吃饭也不知怎么点菜。 室友的嘲笑让我很压抑,可离开妈妈后我真的啥也不会。”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体验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机会。”

一个尽心尽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妈妈,看似为孩子付出了100分的精力;

可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空间,生生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

案例三:

小晴是我的高中同学,她的成绩一直都很优异,可却在临近高考时选择了退学,这让大家惊诧不已。

后来,大家才知道她表面的优秀、自律,不过是为了讨好妈妈的完美假象,实际上她早已抑郁症缠身。

小晴的妈妈曾是学霸,因自身高考失利留下一辈子的遗憾,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小晴身上。

为了成功培养小晴,从初中开始,她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完美计划”,每天逼迫小晴去完成。

每天必须喝一杯纯牛奶,不爱喝也得喝,因为对身体好; 不许留长头发、穿漂亮裙子,这样会浪费时间学习; 每天晚上都要额外做一张卷子,大声朗读半个小时英语…

在别人眼里,小晴的妈妈真是用心良苦,每天下班无论工作多累,都会辅导小晴学习,孩子不睡她不睡;

第二天又起大早爬起来做早餐,和要给小晴带的营养午餐,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堪称做到了极致。

可在小晴眼里,她只觉得痛苦不堪:

“和妈妈一起就像住在一个事事都要做到满分的监狱里,她替我考虑了所有事,让我没有一丝可以喘息的机会。”

处处为小晴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妈妈,让小晴每天被黑暗笼罩,长期失眠睡不着的她,终于在高二那年患上了抑郁症。

她一直隐忍着不说,直到在高三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她终于崩溃了。

高考前夕,她选择一个人离家出走,以此来逃避一切。

后来,听说她也没有复读,而是去了另一个城市生活,以此来远离她的妈妈。

那些不惜牺牲自己,替孩子规划好一切的妈妈,把孩子束缚在“牢笼”中,最终只能压垮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以上三个妈妈,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事事追求完美。

她们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亏待了孩子,严格按照流程培养孩子;

她们对孩子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尽可能地为孩子做好一切;

她们对自己满怀信心,对孩子充满期待、一步一步地帮孩子规划好未来的路。

可是,最后不仅是自己累的精疲力尽,孩子也觉得痛苦万分。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过高的期望和完美主义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对个人健康,亲子关系的伤害远比好处多。”

当妈之后,我们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弦绷得越紧,越容易断。

我们越对自己要求严格,越容易情绪崩溃,反噬到孩子身上;

我们越全心付出,一心为孩子着想,孩子越容易被折断翅膀,变得不会飞翔;

我们越对自己要求严苛,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越容易压力过大而随时崩塌。

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妈妈不仅不会成就孩子,反而会毁掉一个孩子。

曾看过一个小视频“我的不会妈妈”,让我们看到孩子视角里的妈妈。

“妈妈总是告诉我不要乱发脾气,可自己却不会控制情绪。 我只是用手机偷拍她敷面膜的样子,她就气急败坏,不过我还蛮喜欢她着急的样子。” “妈妈总叮嘱家里人早睡早起身体好,但自己总深更半夜不睡觉。 不过我知道她把白天的时间都给了整个家,在忙完一切琐碎之后换来自己的一丁点自由时光,她只是舍不得睡而已。” “我妈妈不会的事太多了,不会轻声细语、不能坚持… 但我知道有一件事她很会,那就是当我的妈妈!”

比起完美的形象,孩子其实更喜欢我们真实的模样。

因为不管我们是什么样,在孩子心中我们也是他最爱的、唯一的妈妈。

加拿大诗人莱昂纳德.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世上无完人,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完美。

正如英国儿童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说:

“不需要做100分的完美妈妈,做一个good enough mother就好了。”

做一个差不多的妈妈,才能给彼此留点喘息的空间,在放松的环境下,孩子才能快乐自由地成长。

1. 你可以坚强,但别逞强

演员马伊琍曾在节目中提过自己离婚那段时间,状态很差,整个人非常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在伪装不下去后,她和女儿说出了自己的痛苦。

让她意外的是,女儿反而安慰道:“妈妈,你说出来就好了,我早发现,你最近状态不太好。”

和女儿袒露心事后,她发现原来孩子虽然小,但只要妈妈“示弱”,孩子是能理解妈妈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心疼妈妈,而是我们用“为母则刚”武装自己,没给孩子心疼我们的机会。

其实妈妈是人,不是神,也可以有自己的情绪和脾气,也可以脆弱、流眼泪。

偶尔试着和孩子“示弱”,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才会让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得到释放。

2. 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网上曾看过一位四川的妈妈,从小就教孩子生活技能,才三岁的孩子,可以独立准备饭菜。

选购、买菜、简单的烹饪,在妈妈的引导下,小男孩完成得都很好。

除此之外,很多事妈妈都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小小年纪的他不仅会打扫卫生,还会修剪花草。

妈妈越懒,孩子越忙得不亦乐乎。

这位妈妈说:“比起学习,基本的生存之道也很重要。”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有时候当我们放开手,不再事事周到,会发现孩子反而能飞得更高。

3. 你也可以“放肆”

累了想出去散散心,就给自己放个假;

不想辅导孩子功课,就让孩子自己完成吧;

想给自己买套贵的护肤品,就狠下心买吧,你也该好好爱自己了......

比起被焦虑笼罩的完美的形象,孩子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快乐的、爱自己的妈妈。

曾听过这样一段话:

“当妈是你的天性,更是天赋,要相信你比任何育儿书都了解自己和孩子。 你要做的,无非是诚实地面对这一切,接纳自己,治愈焦虑,找回自我和力量。”

这样的妈妈,才能有力量源源不断地给孩子输送养分。

当我们放下执念,轻装上阵,你会发现,好妈妈,60分就够了。

留下40分的空间,陪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