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遴选一所综合实力强的重点院校?旧有985工程和211工程,新有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采取的是动态调整机制,评选周期为五年。

如此以首轮评估结果的发布时间来推算的话,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大概率会在2021下半年发布。

那么,哪些“双非”高校(非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会在这次评比中大展身手,强势上榜呢?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看看最强“双非”院校排行榜,新一轮“双一流”黑马很可能在此诞生!一起来看有没有你的大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软科“双非”院校排名

从上榜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双非大学办学实力最强、优势最为突出。49所上榜“双非”高校分布在我国19个省市,其中浙江占据7所,广东占据6所,江苏和山东各有5所。并且上榜前10的双非院校普遍集中在江浙沪等东南经济强省。

办学类型来看,理工、综合类院校最多,总共有34所高校上榜,占据榜单近70%的份额。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湘潭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在一些专业领域有突出优势。其中深圳大学依托繁荣的经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几年发展超级迅猛,堪称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是其上升势头依然势不可挡,也是国内“双一流”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理工类高校中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南京工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都是当地知名的理工科高校,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领域实力不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发展迅速,录取分数越来越高,大学排名也有稳定的上升,下一轮评选中这两所高校也大有机会。

下面来看看前十高校的具体情况吧!这几所高校也是下轮“双一流”高校的种子选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强“双非”高校

1

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位于广东深圳,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根据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它肩负着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

虽然创校历史只有十周年,但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实力不断稳步提升。虽不是双一流大学,但多项排名显示:南方科技大学已然具备我国顶尖大学的实力,比如在2021亚洲大学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学冲进中国大陆排名第八,超过多所传统985院校。

南方科技大学在师资规模与结构、科学研究和学术人才方面的实力首屈一指,尤其是学术人才,实力仅次于清北华五之后!据学校官网介绍,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108人,其中院士46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40%,南科大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近两年,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类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物理、数学、力学等学科,在人才、科研、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已经位于国内高校前列。在人才培养中,院士参与授课和科研培养,这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

2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所在位置颇为不错,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学校在办学层次上的实力,甚至超过众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位列全国第13名。定位于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办学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具备扎实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的拔尖人才。

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部设系。

3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创建于“卖掉裤子也要办深圳大学”的宣言中,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开学,体现了深圳速度。深大居“双非”高校排名第3位,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优势突出,多年来深大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其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国内领先。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是深圳大学的办学特色,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圳大学制定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成立了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刘宇一艺术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区大学文化。

4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位于江苏镇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

江苏大学农机特色鲜明,有行业顶级专家领衔学科建设,江苏省政府在产学研用一体化、试验基地等方面对学校也是大力支持,助力学校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的“硅谷”。

在QS、THE、ARWU等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均跻身top1000。在《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38位。

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农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前1‰,ESI综合排名列全国第46位。

5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学校现有67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

学校目前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0个、B类8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根据ESI2020年9月数据统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

据学校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浙工大本科毕业生近年来深造率逐年上升,2020年已达35.43%,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被C9高校或985、211高校录取。

6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位于江苏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近年来,扬州大学发展较为快速。其中,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9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7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设置本科专业9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

学校在2021年5月ESI全球综合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5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0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4-50位;2021年3月,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0位;2020年8月,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0-71位。

8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位于福建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目前,学校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是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美术学。

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美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

9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高等院校,被誉为“制造业黄埔军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

此外,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办学机构。

10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9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5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3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你认为这些学校哪所机会最大?

你的学校在能否入选下批双一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