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吴曈 章鸽 李娜)、科研大匠

编辑:双一流高校

同时斩获2021博新计划+青年基金+博后面上……

她可能是今年最强的博士后了

博新计划,今年400人入选,入选率小于10%

国自然青年基金,今年资助率不足18%,要想拿一个至少要pk掉4个博士;

博后面上,69批的竞争难度与青年基金已经很接近了,资助率同样不足18%。

不过,今年,这位漂亮的博士后小姐姐一下都拿到了......

她,就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唐露

据长江日报介绍,唐露主要致力于血液肿瘤及免疫治疗研究,先后获批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第6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年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岗位等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又美又飒!这位985大学小姐姐,堪称今年最强博士后!

先看什么是博新计划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通过个人申报、拟进站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每年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2021年度的博新计划,经专家评审,目前已遴选出400名拟入选人员,入选率小于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能拿到博新计划的博后,合作导师大多数为学界大牛。

小编查了一下,唐露的合作导师胡豫确实也是大牛,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血液病学专家 。今年,胡豫教授入围了中国工程院第二轮院士候选人名单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青基,今年资助率不足18%博后面上,资助率同样不足18%

除了个人情况外,也查了下唐博士的论文发表情况(2018-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总发文数为11篇,一做文章有五篇,影响因子最高为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达到12.5,其余几篇在3-7不等。

总体上还是很突出的,不过没有发现cns子刊及以上的文章。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国自然还是其他基金项目,论文也只是一方面,申请书的质量等等同样也很重要。唐露博士能取得如此成就,必然是实力过硬。

9月15日,长江日报推出了唐露的一篇专访——《为白血病患者创造希望,这位协和医院博士后称“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深入了解一下大牛是怎么“炼”成的。

全文如下:

为白血病患者创造希望,这位协和医院博士后称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

“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临床工作和人才培养更为重”

“在临床中做科研,在科研中所得到的成果又要运用于临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胡豫教授的言传身教,唐露一直铭记在心。

2012年,唐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去年,又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后,在血液病研究所开展血液肿瘤及免疫治疗研究。

在人潮拥挤的协和医院,综合楼10楼的血液病研究所内,每天有多位研究员在这里开展项目研究。作为全国血液肿瘤治疗研究领域单位之一,多年来从事恶性血液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研究,目前在血液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领域承担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培育了优秀的学术和医疗团队,产出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胡豫教授的教导下,唐露也坚持“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临床工作和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的成长理念,在研究中更多地结合具体案例,特别是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疾病方面,努力为许多复发难治性肿瘤患者创造根治的希望。

“自己要更快成长,为团队多作一些贡献”

去年博士毕业后,是直接进临床,还是继续攻读博士后?唐露也有过犹豫。“在医院和导师的支持下,我还是选择了继续做临床医学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多创造性、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服务。”一年多以来,唐露的博士后工作获得了广泛认可,先后入选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1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

从博士到博士后,唐露学习、工作的地点并没有发生改变,身份和心态却有了一些不一样。

“尽管还是跟血液打交道,但是作为博士后,需要肩负更多创新性、重难点攻关项目研究的任务,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唐露说,目前自己还需要带领几位硕士生开展一些课题和项目研究,“自己要更快成长,为团队多作一些贡献”。

“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工作,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非常亲切”

求学十载,唐露对武汉有着浓浓的归属感。

“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工作,这里的一切都让我非常亲切。特别是科研平台的打造以及鼓励支持政策的制定,让博士后们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唐露一样,正在武汉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已达数千人。

为支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武汉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出台《武汉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发放建站资助、项目启动经费、博士后生活津贴、安家补助等,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成为吸引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进站的一大“筹码”。

唐露认为,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加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实践研究,对于博士生而言是更好的选择。“武汉市和医院都有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政策,让我们在做研究的同时,免去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