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嘉伟 陕西西安报道

9月16日晚间,国际医学(000516.SZ)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议书的公告》:公司实控人刘建申倡议公司和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并承诺股票产生的亏损,刘建申先生或其指定的下属公司将以自有资金予以补偿,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截图公告

公司实控人发“兜底式”增持倡议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国际医学实控人刘建申承诺,按照本倡议的相关操作细则,凡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期间通过员工本人证券账户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净买入国际医学的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若因在前述时间期间内增持国际医学股票产生的亏损,刘建申先生或其指定的下属公司将以自有资金予以补偿;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建申的此次倡议是基于其对公司投资价值判断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本次倡议并不与公司业绩挂钩,也与员工服务贡献无关,员工按市场价格在二级市场进行自主购买公司股票。本次倡议公司无须进行会计处理,也不属于“股份支付”。

此次倡议增持范围为公司全体员工,目前,国际医学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现有员工总数7966人,其中行政人员1635人,技术人员6134人,财务人员154人,销售人员43人。

公告还显示,截至本公告日,刘建申先生作为实际控制人通过公司控股股东陕西世纪新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867,191,41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10%;陕西世纪新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公司股份累计被质押387,258,800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4.66%,占公司总股本的17.02%。经风险排查,其目前自身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偿还能力,目前暂未发现股份质押到期无法偿还资金的风险。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告一出,国际医学股价应声上扬,9月17日国际医学盘中涨停,报11.03元。

9月17日,国际医学盘中涨停,报11.03元

刘建申靠保健品起家

“一枝刘,华商报,三宝双喜羊肉泡。”是30年前西安坊间盛传的一句顺口溜,其中“一枝刘”代表彼时一种大热的保健品品牌,而这一保健品品牌正是由国际医学实控人刘建申所创立。

刘建申靠着祖传秘制药方起家,彼时的媒体报道称,刘建申祖上曾为慈禧问诊,后被赐“一枝刘”称号。1983年刘建申成立古城保健实验研究所,当起了副所长,在家传药方的基础上,研发了几种外敷药物,譬如“三痹热宝”和“寿世健身袋”,以内病外治的原理,防病治病。后来,颇具胆识的刘建申,卖掉了几项专利权和房产。拿着东拼西凑的50万元,于1988年,创办了西安市健身保健品厂。1994年,38岁的刘建申成立西安一枝刘集团,又将商业触角伸向海外,建立了美国“一枝刘”国际有限公司、美国众生国际有限公司等,刘建申赚了个盆满钵盈。

进入千禧年后,保健品行业逐渐沉寂,此时,刘建申选择转战百货零售,于2003年8月“掌舵”上市公司陕解放。陕解放于1993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是西北地区首家A股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为百货零售,旗下拥有西安开元商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元商城”,开元商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西安人气最高的商场)。2007年,上市公司由陕解放改名为开元控股,2011年,公司大股东西安高新医院通过收购的方式注入了上市公司体内,开元控股变成“医疗+零售”双主业发展。

2015年,刘建申再次转型,将开元控股更名为国际医学,并于2018年以33亿元的价格将开元商城出售给银泰百货,正式告别百货零售行业,全身心投入医疗行业。

近三个月国际医学股价“腰斩”

2020年4月28日,国际医学股价达到一年多来的低谷,为3.92元/股,彼时国际医学市值还不到80亿元。今年年初,医美概念行情大热,沾了医美概念的国际医学股价也一路飙升,今年6月2日,国际医学在盘中创出了21.66元/股的近五年新高,同时公司市值逼近500亿元,大增近5倍。

然而,国际医学股价的强势并未持续,到6月底,随着医美概念板块的集体调整,国际医学也一路下跌,截至9月16日,国际医学收盘价10.03元/股,也就是说近三个月内,国际医学股价累计下跌超过50%,这也导致上市公司市值缩水约265亿元。

股价阴跌之外,国际医学的经营也处于亏损状态。今年8月26日,国际医学发布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际医学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上涨104%,然而增收不增利,国际医学上半年净亏损额度为3.6亿元,去年同期为3.44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国际医学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旗下三大综合性医疗院区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实现全面投用,医疗服务业务整体规模有效扩大,门诊量、住院量、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伴随各新建医疗项目陆续投用,行业影响力提升,公司整体医疗床位使用量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运营成本、期间费用相较于营业收入依然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