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少有人帮忙是因为“没有朋友”还是因为债务总额过大?其实都不是,怪只怪“债不逢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家印有没有“朋友”?有没有人曾经帮助过他?

关键时候没人帮忙,是因为许家印“没朋友”吗?其实不然,许家印的朋友不仅不少,而且算得上“豪华”,在前几次恒大遇到危机时,不少人曾伸出援手。

其实恒大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细数历次伸出援手的大佬,至少包括香港商业巨贾刘銮雄、郑裕彤、前苏宁掌门人张近东等人。以郑裕彤、刘銮雄为例,2009年,恒大因受次贷危机影响,现金流吃紧,郑裕彤联手刘銮雄为恒大注资,并扫清了恒大在港交所上市的障碍。

刘銮雄病重退居二线后,其妻陈凯韵继续为恒大投资,今年1月份,陈凯韵同其他5名投资者与恒大汽车签订股份签订认购协议,共同为恒大汽车注资260亿港元。

另外,苏宁前掌门人曾注资200亿入股恒大地产,两人喝交杯酒的照片就足以见得两人情义之深厚。

除此之外,阿里拿出10亿注资恒大足球、腾讯与恒大共同成立恒腾网络,并在恒大现金流短缺的时候拿出32.5亿港元回购恒大11%的恒腾网络股份。

除此之外,红杉资本、云锋基金、滴滴出行、成宇控股、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明辉等都曾经投资过恒大旗下产业。

由此可见,恒大的朋友圈不仅广,而且质量也不错,如今的恒大没人帮忙不在于“没朋友”,而是另有他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怪就怪“债不逢时”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恒大面临的债务与当年万达面临的债务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有些人相帮也“爱莫能助”。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当年万达面临的债务总额是4000多亿,而恒大危机之初面临的债务近2万亿,是万达的5倍之多。但这只是表面原因,即便恒大面临2万亿债务,旗下产业众多,且资产高达2.38万亿,完全没有到资不抵债的地步。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债不逢时”:

一方面,2017年和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2016年国家定了“房住不炒”的基调,2017年万达债务危机崭露头角的时候正处在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期的末期,此时市场上还是有不少房企愿意接手万达抛出的房产等重资产的,万达也正是利用政策转变的空隙把77家城市酒店卖给了富力、把13个文旅项目卖给了融创,以那个时候的眼光来看,万达巨亏,富力和融创在这笔交易中“赚了便宜”。

但是如今,方向标完全变了,2020年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落地,监管要求房产企业降低负债,不得触碰任何一条红线,再加上房产行业黄金发展期已过,造成的结果有两方面,一是房企融资越来越困难,大家手里都没有余钱,能把自己手头的项目如期建设交付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余钱从其他房企手里购买土地、房产等重资产呢?另一方面,商业、写字楼、公寓甚至酒店的回报率已经大不如前,脱手都来不及,谁还会加大持有。

正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恒大想要效仿当年的万达出售房产只能一再降价,即便这样也鲜有人愿意接盘,前段时间传言越秀地产接手恒大香港总部大楼而没谈拢就是例子,当年的优质资产在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已经不算是优质资产了,回报率上不去,市值也上不去。

另一方面,“债不逢时”还体现在恒大其他产业不盈利、不成熟上;

恒大是多元化发展的集团,除了地产作为主营业务外,还有金融、汽车、粮油、矿泉水、足球等项目,如果重资产没有人愿意接盘,变现这些副产不行吗?理论上是行得通的,比如当年的万达在变现重资产的时候也同时出售了万达百货、金融(所持百年人寿股权)、足球俱乐部、电影等板块的股权。但细数恒大的这些副产,或者处在亏损的边缘,比如足球、矿泉水,或者是烧钱的项目,比如粮油、汽车,或者说这些项目还不成熟,至少曾扬言对标特斯拉的恒大汽车还处在“概念”中,假设危机再爆发得晚一些,假设再给这些副产一些时间,说不定一个恒大汽车就能解恒大于水火。

而反观万达,副产或所持副产股权都是优质资产,或者说在危机爆发的时候这些副产都是成熟的,无论是谁接手,接手后就能获得回报,大家必然争先恐后。而恒大的这些副产呢?接手后还要接着“烧钱”,直至“烧”到项目成熟才能见到盈利。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恒大能拿得出手的只剩恒腾网络和恒大物业了,本来是助恒大一臂之力的恒大财富也在此次危机中爆了雷,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了拖累,加剧了危机。

写在最后:综上来看,虽然境遇相同,但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恒大抛售的资产,有能力接盘的怕“跌”,已经完全不是2017年闭着眼买房就能坐等市值上涨的年代了。再就是恒大旗下其他板块的表现也不尽人意,除了亏损就是“烧钱”,不是成熟的项目、看不到未来,谁愿意接盘?“现金为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的,与其积极出击还不如按兵不动。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