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晚年

前言

建国后,毛主席非常重视空军建设,之前的战争中,我们在空军方面非常被动,吃了不少亏。

为改变这一局面,他专门在《制止美帝主义对亚洲的新侵略》中强调:空军,对国防极其重要。为了迅速强大我国空军,毛主席还提出对空军实行优先、重点和快速发展方针。

为提高我国空军的水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提出让志愿军边打边练、边打边建,逐渐提高实战水平。虽然他强调“一鸣则已,不用惊人”。但志愿军却创下了击落330架敌机,包括击落美军王牌双料飞行员,创下世界空战史奇迹,极大提高我军信心。

因此,虽然建国初期飞机事故率很高,但毛主席非常相信我们的飞行员,也迫切希望他们尽快提高水平。1956年,他提出乘坐空军飞机,却遭到一致反对。

周恩来死里逃生

周恩来在飞机上

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毛主席的安危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飞行事故,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很可能面临巨变。因此,周恩来一向反对毛主席乘坐飞机。

不过,他自己为了给工作留下更多的时间,却非常喜欢乘坐飞机。他说“能节约时间,冒点险值得。”但是,周恩来的冒险,却几次险些发生重大事故。而且,他的大多数遇险经历都发生在飞机上。

周恩来的专机机长张瑞霭回忆称,周恩来乘坐飞机的多次遇险经历中,还数1969年那一次最危险,他们可以说是死里逃生。

1969年9月3日,越南主席胡志明去世,消息传回国内,周恩来悲痛万分。他和胡志明于1922年在巴黎勤工俭学时相识,之后便开启了长达40年的深厚友谊。

两人交往甚笃,情同手足。胡志明1925年来中国后,经常去周恩来家,邓颖超还经常为胡志明缝补衣服、甚至在他生病时为他服药。后来胡志明在中国不幸被捕,也是周恩来想办法营救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志明去世

因此,得知胡志明去世消息后,我国派出李先念率团正式参加吊唁活动,又决定让周恩来率先前往越南,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但是,此次越南之行却非常不顺。当时国际局势复杂,中、越、苏三方关系微妙,中苏更是关系紧张。也是因为如此,导致周恩来飞机遇险。

飞机刚到南宁上空,周恩来就接到了越南方面暂不接机的消息,他们以灵堂尚未布置好为由,让周恩来次日上午再去。但实际上,越南方面这样做,是为了先行接待苏联方面。

悲痛中的周恩来稍作思考后,坚持继续前往越南,他通知越方:“不用任何接待!进行完遗体告别后,我们当天就走。”

但是,遗体告别结束后,国内却传来消息:“从河内到南宁的航线上有大面积雷雨云,不同意起飞。”机长张瑞霭立即向周恩来报告。

此时,周恩来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双眼红肿,表情凝重。虽然知道夜闯雷区非常危险,但他依旧坚持要走。因为当时的处境,让他无法继续在那里待下去。所以,周恩来断然拒绝了越南方面的再三挽留。

周恩来在飞机上工作

飞机起飞后,天气果然非常恶劣,飞行没多久,他们就进入雷雨区。天空中的一道道闪电看得人心惊胆战,似乎下一秒就能劈到飞机上。机长张瑞霭后来回忆称:“当时整个天空黑透红透,那样惊险壮观的惊险,我飞行几十年,也只见过那一次!”

除了躲避闪电,他们还面临着夜色黑暗,看不清方向的考验。机长张瑞霭与第二机长赵禄子,只能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抓住闪电亮起瞬间带来的短暂光亮,以及飞机雷达,去判断雷雨云最薄弱的方向。

轰隆轰隆的闪电声,发出的强烈光亮射进机舱,引起了大家的不适感。随行人员为了不影响周恩来,立即拉下小窗板,但依旧无济于事。同时,飞机在雷电交加的环境下,还产生了强烈的颠簸。剧烈震动下,桌子上的东西全部移位。

此时,大家精神高度紧张,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们能不能安全穿越雷区也是个未知数。但周恩来却异常淡定,甚至索性拉开了小窗板,平静的欣赏着窗外的风云变幻。

或许,他是想给大家一点信心吧。如果连他都紧张,机组人员的心理压力无疑会更大。

张瑞霭

经过漫长的半小时飞行,他们终于安全穿越雷区,机上所有人都大汗淋漓,周恩来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我知道张瑞霭有办法。”不过,危险并没有就此消失。

刚刚进入平稳飞行,张瑞霭再次接到国内传来的坏消息:南宁机场正在降暴雨,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降落困难!

正常情况下,他们需要到附近其他机场降落,或者直接飞往北京。但此时他们除了继续冒险别无选择。因为,飞机油料不足以支撑其他方案。

随着距离南宁机场越来越近,他们再次经历了雷电交加的感觉,同时还伴有大暴雨。飞机进入厚厚的云层中后,飞行员开始逐渐降低高度,准备降落。在地面雷达的指引下,飞行员努力睁大眼睛看着跑道,最终准确落地。

但是,跑道上积水很多,安全停机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张瑞霭精神持续高度紧张,他死死的盯着外面的环境,驾驶杆被他紧紧抓在手里。他不断重复踩刹车、放松、再踩刹车、再放松的动作。经过持续努力,飞机终于平稳停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霭晚年

降落南宁后,周恩来还想继续赶路飞往北京。他的心里还装着好多事情,当前复杂的局势下,他想尽快处理很多工作。

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出于恶劣天气考虑,劝他暂留南宁好好休息一晚,他却说:“我不听你的,我听张瑞霭的。”

直到听到张瑞霭说:“跑道上积水太深,不适合继续飞行。”周恩来才惋惜作罢。

除了此次死里逃生,周恩来在出访阿拉伯国家时,同样因为夜色深重,被迫降落。甚至在参加万隆会议时,发生飞机爆炸事件。幸运的是,他当时临时改变行程,躲过一劫。

毛主席生气了

因此,毛主席此次提出乘坐空军飞机前往广州,大家都不赞成。当时国内虽然有一些不错的飞行员,但毕竟经验比较少。出于安全考虑,中央提出让毛主席乘坐苏联驻中国顾问团在北京的那架飞机,并且由苏联飞行员驾驶。

建国初中国空军

毛主席非常不满,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人民空军,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还要去坐外国飞行员的飞机?外国人开的飞机我不坐,我就要坐中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几天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传话说:“主席发脾气了,看来此事只能这样了。”

但其实毛主席并非不愿坐外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在此之前他就坐过很多次。此次之所以如此坚持,不过是想让我们的飞行员快速成长,能够抵御外敌侵略而已,同时也是相信他们。

无奈之下,周恩来特别指示选择最保险的机型,同时搭配最可靠的机组人员。

当时,我们只有伊尔-14和里-2两款运输机。其中,前者的速度更快,而且那架飞机使用的时间也更短,要让毛主席乘坐这架飞机吗?

考虑到安全问题,中央最终选了里-2。因为伊尔-14虽然快,装备也更新,但是我们的飞行员对它掌握的不是很全面。而里-2我们已经开了它五六年了,飞行员们掌握的相对透彻,即便出现事故,也更好应对。

里-2型飞机

飞机选好了,飞行员选谁呢?这可是毛主席首次乘坐空军飞机,容不得一丝大意。空军司令刘亚楼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个重任交给独立三团的团长胡萍。

胡萍读过高小,算是大知识分子,他还曾在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后于1952年成为专机团(独立三团的前身)第一任团长,也是专机师第一任师长。

在此之前,他的独立三团先后执行过专机送邓小平前往成都、昆明等地,送周恩来会见胡志明,飞赴朝鲜送中立国官员实施停战监督等任务。

他本人还为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的领导人飞过国内航线。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当然,除了专业能力外,政治背景也很重要。这一点,胡萍也完全没问题。

他们一家都是革命者,大哥和二哥都是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胡萍本人更是从小就开始四处送情报,17岁就入党担任区委书记,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

所以,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指挥能力,亦或是思想方面来说,胡萍都是最佳人选。

毛主席乘坐飞机

但是,得知这次是要送毛主席后,胡萍的第一反应很复杂。刘亚楼看了他的表情急了:“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此事关系重大,只有交给你们了!”

稍作沉思后,胡萍坚定表示:“既然主席非要坐我们的飞机,我们保证完成任务,请司令放心!”

回去之后,胡萍顿觉身上责任重大,但也更加精神抖擞。他极力在脑海里全面回忆过去几年的实际战斗经历,对此次飞行做一个大概评估。随后,他又和团党委精心挑选了几个思想正、作风硬、技术过人的飞行员跟他一起执行任务。

起飞之前,所有机组人员紧张又激动。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对8205号里-2飞机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并进行多次试飞。

根据毛主席的习惯,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汪东兴还专门将飞机里的软床垫去掉,本想换成棕垫,但因棕垫太大,就让机场修理厂连夜加工做了一个特制的木板床。

终于,飞行员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5月3日早晨,在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的主持下,他们进行了最后的检查、试飞工作。准备工作结束后,他们将飞机停在停机坪上待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廷一

为了缓解飞行员们的紧张情绪,刘亚楼鼓励他们说:

“今天是毛主席坐专机,是对我们空军最大的信任!你们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现在天气很好,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你们太紧张,太激动,容易出错。不要紧张,就像我坐你们飞机一样,放松情绪,相信你们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刘亚楼讲话结束后不久,飞行员们就看到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向飞机。车子停下后,他们看到了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以及一双黑布鞋的毛主席。

看到容光焕发的毛主席,胡萍立即跑过去敬礼:“飞机已准备好,请主席上机!”

毛主席并没有直接上机,而是非常亲切地与每位机组人员握手,并询问他们每个人的性命、年龄。机组人员回答完毕后,毛主席满意的点点头,高兴的说道:“你们都还很年轻那!”

刘亚楼

遇险后鲜少乘坐飞机的真实原因

飞机起飞后,毛主席观察着窗外祖国的大好河山,兴趣盎然。而刘亚楼几次来到驾驶室,询问情况。得知一切正常后,他才放心地回到客舱。

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驾驶舱对面通往客舱的们突然被打开,毛主席径直走了进来。

他跨着大步走到专机通讯员身边,通讯员想着,哪能让主席站着呢,下意识就想站起来让座。毛主席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的肩上,让他坐下。可能是太紧张了,通讯员再次机械地站了起来,主席又一次将他按下。

在他们相互推让的时候,一旁的领航员悄悄从主席身后退出,通讯员顺势让主席坐在那个位置上,才化解了这个小插曲。

坐定之后,毛主席观察了会窗外的风景,随后就盯着飞行员,观察他的每一个操作。可能是看不明白,片刻之后,毛主席开始问问题了。飞行员每做一个动作,他都仔细观察,同时说出自己的疑问,一个动作也不放过。

由于里-2飞机最大航程短,飞行速度慢,无法直接从北京飞往广州,中间需要在武汉落地加油。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地南湖机场。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乘坐的里-2 专机

走下飞机,虽然外面的太阳非常大,但毛主席却异常开心。他对刘亚楼说:“还是飞机好,飞得快。我们就是要有自己的飞机!”

这段行程的顺利结束,深深的鼓舞了飞行员们,他们的紧张心情也得到很大缓解。稍作休息后,飞机再次起飞。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降落广州白云机场。

因为毛主席要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机组人员就先行返回北京。临走前,毛主席再次与机组人员一一握手,并主动提议与他们合影,这让飞行员们非常开心。

二十多天后,毛主席工作结束,机组人员再次来到广州接毛主席返京。这一次,从广州到武汉一路畅通无阻,大家非常轻松。考虑到后面都是大平原,大家都觉得此次任务一定会轻松完成。但之后发生的事,却让空军司令刘亚楼一度暴跳如雷。

6月4日,飞机从王家墩机场起飞,飞到河北衡水时,机组人员突然看到前面航线上黑云翻腾,根本看不清前进方向。同时,还伴有轰隆隆的雷声,与刺眼的闪电。

毛主席专机内部陈设

看到这里,飞机员心里一紧:糟了,这是大家最忌讳的雷雨云。如果继续朝这个方向飞行,飞机即便没有被雷击中,也会被掀个底朝天。到时候,毛主席的安全必定无法得到保障。

但是,如果爬高飞行,这款飞机的高度极限是4000米,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块黑云有多高,如果爬到极限还是如此呢?同样的,降低飞行也不行。因为大家也不知道云底高多少。

怎么办呢?思虑再三后,机组人员决定绕行,临时改变航线,先飞到沧州,再转向正北飞往西郊机场。

虽然绕道了,但飞行员不敢绕太远,否则会在空中拖延时间太长。所以,他们几乎是擦着云边飞行。但由于雷电干扰太大,机上无线电全部失灵,飞机也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毛主席所乘坐的主机,由于临近雷雨云边缘,遭遇强烈气流,导致飞机剧烈颠簸。此前还在看书的毛主席,此时也只能放下书。卫士长李银桥担心毛主席吃不消劝他躺下休息会,毛主席摇头拒绝。

毛主席与飞行员合影

与此同时,北京西郊机场的指挥台上一片紧张,每个人的头上都在不断冒汗,毛主席的专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安全?为什么联系不上?这些问题不断在他们脑子里盘旋。

塔台上的指挥员大汗淋漓,一遍一遍的对着无线话筒呼唤。但是,十多分钟过去了,依旧没有一丝回应。空军司令刘亚楼心急如焚,坐立难安,此时的他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刘亚楼守在指挥员飞行大队长蔡演威身边,一个劲的催促:“快叫!快给我叫!”蔡演威的嗓子都喊哑了,依旧没有听到回应。刘亚楼的紧张情绪逐渐达到极点,暴跳如雷不断催促。

半个多小时以后,他们终于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蔡演威也收到了微弱的回应声。飞机刚着地,刘亚楼就直奔停机坪喊道:“哎呀,我的脑袋都掖在裤腰里了!”

走下飞机后,毛主席对着机组人员连说了几句:“同志们辛苦了!”末了,他又幽默的鼓励飞行员们:“祝你们腾云驾雾,在暴风雨中成长!”这句话里,寄托了毛主席对中国空军的无限期望

刘亚楼旧照

此次飞行过后,毛主席极少乘坐飞机。外界对此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是因为这次遇险经历,中央严格控制毛主席乘坐飞机。

对此,曾任毛主席机要秘书17年的谢静宜道出真实原因。她说:“毛主席每次离京都是乘坐专列,很少坐飞机并非出于安全考虑,仅仅是因为工作方便。

毛主席曾亲口对她说:“坐火车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到一个地方如果想找谁谈话,随时可以停。但飞机就不行。”

而且,毛主席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中央当年也反对他游长江,但他不仅游了一次,甚至在73岁的时候依旧畅游长江。更何况,在他晚年病重的时候,还打算坐专机回老家看看。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不过,毛主席希望壮大空军的愿望在今天终于得到实现。

如今我们的空军已经成为一支拥有航空兵、空降兵、地空导弹兵等多兵种合成,并且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高技术军种。国防安全得到极大保障,不用害怕外敌入侵。而且也不用像几十年前一样,因为飞机太少,阅兵时让飞机飞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