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大半个月,随着暑假结束神兽归笼,家长们欢呼雀跃了没多久,就又陷入了给孩子辅导作业的难题之中。虽然已经实行“双减”,但许多家长和学生仍然表示“作业量并没有减少”。

近日,一则“辅导女儿气到脱臼”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事件经过是湖南岳阳一位父亲在辅导女儿学习时,教了好多遍女儿都没有理解,该父亲气得咆哮式大喊,因动作剧烈致下巴脱臼,大晚上郁闷就医。来到医院,医生轻轻一掰,将该男子的下巴复了位,这一掰就是150元。从医院回来的路上,妈妈看到绑着绷带的丈夫笑到失控。女孩的母亲周女士表示,视频拍摄于几年前,最近翻相册觉得很有趣,就发到了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大部分人跟我一样,看到这个热搜的第一反应是“哭笑不得”。作为家长,我们都很能理解这位父亲在辅导孩子从冷静理智到情绪失控的过程,谁还没有经历过辅导作业辅导到崩溃的瞬间呢?但我还是想说,这是典型的无边界教育。

建立边界感,尊重孩子的长处和短板

什么是边界感?——“你是你,我是我。 你会的我不一定会。 我会的你不一定会。”

但是很多父母有这样的毛病——他们要求孩子:我会的你必须会,我不会的你努力会。

要知道,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图像记忆、书面写作、几何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考、音乐感知、 艺术创造等等,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板,没有人能够全部掌握。

但是无边界的父母会无视人和人的差异,也无视孩子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远未达到成年人水平,直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未来和延续,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孩子在父母能达到的基础上,做到更好。

这种相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严重的叛逆情绪和行为。而父母也只会认为是孩子“朽木不可雕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导致问题越变越严重,直至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惕“踢猫理论”,别把孩子当成发泄情绪的工具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他们的孩子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成年之后,他可能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到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的影响。

这些父母不能意识到,他们并非因为孩子的不足而愤怒,而是借孩子的不足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

当代父母,生活何其艰难。职场竞争、夫妻矛盾、经济压力,其实他们的内心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平时无处表露又或者说表露了也没人搭理,甚至对职场关系、家庭关系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只有孩子,依赖于父母才能生存下去的孩子,无论怎么发泄情绪也不会影响到父母生活状态和利益的孩子,家长内心真实的情绪才敢表露一二。

为什么不敢跟老公老婆发脾气的人,就敢对孩子发脾气?

因为孩子在家庭里,地位是低于父母的,所以孩子总是容易成为出气筒。

父母本身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转变、态度转变,不会归因于己,只会把一切过错推给孩子。

这就是“踢猫理论”。 上司骂下属,下属打孩子,孩子踢猫。

你被指责也许并不是因为你犯了什么错,而是因为指责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说了这么多,还是有很多父母会无动于衷。对此,我还要再强调一点:

父母的高要求和情绪化最终导致的是孩子对学习的信心消退,兴趣一再降低。

这就是厌学的根本原因,没有之一。

看完本文,下次再遇到给孩子辅导作业,孩子屡教不会,你还会着急上火,气急败坏地咆哮吗?真心建议这时候的家长们心里默念三遍“这是我生的”,然后想想“踢猫理论”——上司骂下属,下属打孩子,孩子踢猫。

意让你的孩子变成那只最弱小无助的猫吗?

如果你不想,那就在想要咆哮的瞬间按下冲动,走出孩子的书房,等待情绪平复之后再回来继续辅导。如果孩子还是不会,那就告诉他“明天我们再一起加油,好吗?”

本文由花花是花钱的花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