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欢迎英雄的航天员们平安回家,也期待着下次中国航天的再度启航!

▲2021年9月17日午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而经过长达3个月的太空工作与生活后,3名航天员也顺利“回家”了。图/央视新闻截图

文 | 江城

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出差”,神舟十二号以及三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终于回家了。

9月17日午后,在万众期待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本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我们对任务成功表示衷心祝贺,也热烈欢迎英雄的航天员们载誉归来!

当此之时,也恰逢我们的传统佳节中秋前夕。每逢佳节倍思亲,“出差”已经三月之久的三位航天员,此时返回,刚好赶上这个阖家团聚的温情时刻。而在此之际,平安回家,既是中国航天的实力彰显,也寄托着我们的传统情感慰藉。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返回的过程,更是处处体现着大国航天的技术保障。

由于本次返回高度变化范围较大,落地选在了更符合需求的东风着陆场,而非过去常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这也意味着东风着陆场从“备份”变为了“主场”,短时间内各项需求指标被相继完善,这无疑也体现了我国航天能力的“储备深度”。

同时,神舟十二号配备了北斗导航终端,用以精确定位飞船位置,为安全落地和搜救队赶赴现场提供基础支持。中国的导航系统将为中国的载人飞船指引回家之路,也展示了中国科研成果的“全链条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神舟归来,欢迎航天英雄“回家”团圆 | 新京报快评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回家了!130秒重温中国航天员返回地球激动时刻。视频/央视网

回顾这次“出差”,意义非同一般。三个月时间里,航天员们执行了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任务、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在多个领域创造了“第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这些工作,都是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的扎实步伐。三位航天员是天和核心舱的首批航天员,他们的“工作成果”,将直接给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宝贵经验。

而中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也就意味着中国人从此在太空有了自己的“家”,将具备在稀缺空间资源里进行科学研究的条件,并直接带动整个航天科技产业链相关的科学技术进步。

回顾神舟十二号的任务全过程,不仅在航天的专业领域有着重大意义,放到社会层面看,也可谓一次对民众航天知识的深度科普,大幅度拉近了普通民众和航天工程的距离。

载人航天并不是一种经济效益快速反馈的工程,不能快速、显豁地作用于国民经济。但其意义是重大的,其技术是尖端的,其成果也是影响深远的,因此载人航天获得民众的深入了解与高度认同也就尤为必要。

神舟归来,欢迎航天英雄“回家”团圆 | 新京报快评
▲神舟十二号返回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补给物资即将送往空间站。视频/央视网快看

显然,本次任务也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出征伊始,航天员在太空怎么吃、怎么喝、怎么睡就被人们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过程中,人们也反反复复提醒“还有三个航天员在出差”,时刻“盯”着航天员们的工作进展。

这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民众大规模、长时间、深层次的观察着航天任务的细节,加深了对航天工程的了解,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航天由此凝聚起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

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前两步已经实现。如今,神舟十二号圆满归来,也意味着第三步——建造空间站阶段的实现,也已指日可待。

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载人航天从一张白纸到世界瞩目,可谓突飞猛进。这当中是几代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奉献、攻坚克难,这值得我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在中秋这个望月怀远的佳节前夕,三位航天员“赶”回了地球,共赴团圆,与国同庆,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动人时刻。而面向无尽苍穹的中国航天,也将永不止步。今天,我们欢迎英雄的航天员们平安回家,也期待着中国航天再度出征!

特约评论员丨江城(媒体人)

编辑丨何睿

校对丨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