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是创建地质力学,为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地质工作作奠基的信仰级人物。一位是刚正不阿,直言不讳,有实力不避讳的科学院士。一位是科学脚步紧随其父,不断要求自己进步,又辅佐丈夫的科学界"花木兰"。

截至2020年9月,中国能够达到院士级别的人物也就1662人,而李四光一家3院士,传奇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瞻仰,值得我们去传承,更值得我们去借鉴。

青年奋力行

李四光188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农村,少年时期,他的老师就常常教导他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这粒科学的种子年少时期就种在了李四光的心里。

出生在农村的李四光求学之路有些坎坷,农村的教育相对较落后,不能满足上学的需求,大部分的男孩子在十几岁时就已经在家里帮助父母干体力活了。13岁那年的李四光为了学得一点本领,曾孤身一人离开家乡,考取了武昌的高等小学,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表现较为突出,一年后被公费派去日本留学。

李四光先后考取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了"舶用机关",后来又学了采矿专业,再后来又学习了地质专业。这一而再再而三地换专业难道是因为李四光心不够定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心。

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今的和平年代选择权多,不是单纯由个人的喜好决定,而四光"三级跳"的背后,只因为国家需要。 李四光学成准备回国时外国的教授,老师们极力挽留,给他优厚的待遇,他都拒绝了,后来毅然回国。李四光回国时带了伽马仪用来探测铀矿资源,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他预测到中国在做原子弹,氢弹事业时,铀资源一定能够派上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国科研环境极其困难,条件艰苦,李四光毫不放弃,保持乐观的心态带领团队划范围,寻找铀资源。当时的环境不仅贫铀而且贫油,在勘探铀的过程中,大庆油田这块世界级特大油田也土崩瓦解,油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955年李四光担任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中国终于摘下了石油落后的帽子,同年,李四光被封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女儿紧随脚步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在父亲身为地质学家榜样性的影响下,成为了物理学家,在参加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等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林是李四光在北大当教授期间与才女许淑彬结为伴侣所诞生的爱情的结晶。1923年,李林诞生,幼年时期,父亲经常给她讲科学故事,母亲则教她钢琴。随着年龄的长大,李林渐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她决定为科研而努力。

在上大学时李林在广西大学机械系读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期间担任工厂中的机械组助理员。在了解了机械系基层工作后,李林决定继续去深造,遂奔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金属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后又前往剑桥大学读博,在答辩完毕之际,李林和当初的父亲一样选择立即回国,为国效力。

回国之后李林从事了放射性高的核事业,在为数不多的女性科研工作中,李林不但表现优秀,而且还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在进行大量的原子反应堆材料辐照实验中贡献巨大,九三社曾评论:"参加第一个"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第一艘核潜艇材料实验"的优秀女性。

有大格局的人,心怀国家的人总是会随着祖国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工作。应祖国之需,李林开始从事超导科研工作。

1980年,在中国首次制备国际罕见的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的A15相薄膜实验里李林参与其中,后来这一实验获得了国际一致好评,为科研界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遇见爱情

在剑桥大学念书期间李林被一位同是华人的邹承鲁吸引住了,本就在异国他乡,再碰到如此优秀的人,二人不免心生涟漪。

在学校中,二人在各自的学业中都属于数一数二的人物。李林是物理学家,邹承鲁是生物学家,俗话说"理化生"不分家,在同为理科生的路上,二人有着说不完的话,

聊不完的天,再加上邹承鲁本来的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在与李林相处的过程中总会有莫名的小惊喜,这对于离家很久没有父母陪伴的李林来说,温暖极了,邹承鲁既是哥哥,又是老师,更是海外陪伴李林的伴侣。

邹承鲁1923年出生于山东,一路走的可谓是学霸路,从南开中学高中部考到了北大,清华,南开联组的西南联大化学系,后又在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公费到英国的剑桥大学留学。也就在那时候,二人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

相处过程中,邹承鲁属于那种"刚正不阿斗士""直言科学家""富有激情的爱国者"的人物,这种良好的品质不仅得到了李林的喜欢,更得到了家人们的喜欢。

二人回国后见了双方的父母,在经过简单的婚礼仪式后,便各自又投入到工作中。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邹承鲁的工作相较于李林的工作时间没有那么紧,在女儿稍大一点的时候,李林便离开爱人和女儿,重返工作岗位。

核事业本来就是一件艰巨的工程,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工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女性在从事核事业的时候身材会变得走形,头发中会出现白发,在实验室里待久了,大部分人还会出现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心血管等疾病。

在面临这些副作用的时候,李林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做事情,义不容辞。"一个女人可以离开丈夫,离开女儿,为了国家的需要舍弃小家的幸福,顾足大家的未来,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是遗传父亲的大格局,更是李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给自己积累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林在外付出的日子里,少不了丈夫在身后的支持,虽然是聚少离多,但二人的感情从来没有因为距离而变淡,反而因为科学而更加紧密。

科学贡献

邹承鲁身为七尺男儿,在妻女面前尽显柔情,照顾家庭,默默付出,其实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也是能和妻子相提并论的。 邹承鲁同样是博士学位,在获博士学位后回国贡献,当时中国的科技界可谓筚路蓝缕,说来也巧,仿佛注定了是一家人,邹承鲁在接收到重金留下的过程中,

依旧选择拒绝,为了国家也迅速回了国。同样是走帮国路线的邹承鲁参加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在团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成为继两弹一星后的重要科研成果。

同时,邹承鲁在著名国际科学杂志《Nature》中获得中国科技进步奖。李林作为原子弹引爆材料实验的重要成员获得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邹承鲁因为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功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称号。 在中国获得科学院院士的人本就不多,李四光一家占了三位,这在国际上是罕见至极的,在中国更是。

遇风波,终见彩虹

李四光去世之后,女儿女婿二人遭受过一段时间的流言蜚语,毕竟一家3位都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科技界不免遭人妒忌,渐渐地有了一种说法,说邹承鲁靠着岳父的影响力获得了科学界的最好成就,这种流言把邹承鲁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面对一连串的质疑,妻子李林始终支持在丈夫的身后,她一直在丈夫的身边,同为科学院的院士,她明白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是多少次实验,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在面对这样的污蔑的时候,心里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

有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会选择撕破脸讨公道,有的人一笑了之,还有一种做法是李林夫妇的做法,他们没有选择解释,没有选择对铺公堂。得到的就要给予,学到的就要教人。夫妻二人选择用行动证明。与此同时,邹承鲁明知自己处在风口上,还主动提出"科研道德"问题,在耿直中他也坚持着正义。

他们二人创建科学讲堂,带领学生做实验,培养科学界的后继人。面对科学实验研究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也曾将自己的钱财拿出来用于科学实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着宽广的胸襟,也有着为后继培养人才的信心,无愧于心,钟爱于国。

科学推动国家的进步,促进人类的发展,从孩童时期我们总被教导着要有科学家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现在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家3位科学人士的时候除了奉上深深地崇敬,其实,从另一方面,他们也在鞭策着我们前行。

无愧于院士之名,有着真正的院士之心,当看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科研事业的时候,3位院士的身影总能回荡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