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鄱阳湖里久违的“国宝”长江江豚频频露出“微笑”;长江岸线一改从前码头林立,取而代之的是绿草茵茵、风景如画;昔日满身“疮疤”的矿山,重披绿装……地处长江之滨、庐山脚下、鄱阳湖畔的九江,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奏响一曲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生态环境实现华丽蝶变。5年来,从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到推行长江“十年禁渔”,从岸线修复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在环境变好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江积极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已基本形成。(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刘家 摄)

共抓大保护 “微笑天使”频露脸

“快看快看,江豚来了,有两头呢!”9月1日,记者一行坐船来到都昌县和合乡的黄金咀至朱袍山水域,经过1个多小时的航行,终于有幸见到了水中“国宝”长江江豚,只见两只江豚在湖面嬉戏追逐,它们时而探出水面秀出圆嘟嘟的身躯,时而在水里欢快畅游,湖面不时溅起浪花,让人们一片欢呼。

“现在是丰水季,能见到江豚的机率比较低,等到枯水季时,常可以见到成群的江豚!”都昌县渔政执法大队支部委员詹定鹂说道,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又被称为“微笑天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近几年,随着长江、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长江江豚频频现身,足见此段长江水生态系统正在向善向优发展。

2016年,中央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方针,九江152公里的长江岸线由此发生“沧桑巨变”。

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

为稳步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我市实行“一江一策”“同湖同策”,共完成7247户1.79万名渔民退捕,对退捕渔民分批分类落实社保政策,让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无忧。

为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依水而兴的九江同步打响一场前所未有的“治水战”。沿江而建的‘散乱污’企业,该搬的搬,该关的关;危化品码头、集装箱码头,该退的全部退出;沿江搭建的违建全部拆除。

2020年,九江市与三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中心城区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新建改建管网140公里,龙开河、琵琶湖、十里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竣工,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一级A标排放标准;投资20多亿元,打造“五化园区”,全市16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B标及以上排放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河湖及主要支流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步形成1012个“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分期逐步开展排污口整治工作。

九江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经过治理,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改善明显,全市总体水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生态链修复 最美岸线景如画

长江岸线,需要“治”,更需要“美”。九江拥有江西所有的长江岸线。152公里长江单边岸线,是九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我市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过程中,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

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堤上放眼四望,江面浩瀚广阔、百舸争流,江岸树木繁茂、满目青翠,风景如画。经集中整治整合,瑞昌市共拆除24个码头27个泊位,并将原来的10多个“小、散”码头整合成1个矿产品码头。瑞昌市还专门成立了正科级事业单位长江河道管理局,负责码头经营管理,使“黄金岸线”发挥“黄金效益”。瑞昌港区是长江入赣第一港,不足20公里的岸线上,曾经密布着50多个小码头和小工厂。如今瑞昌港区港口管理已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的转变。

彭泽县拥有46.54公里长江岸线。过去5年间,彭泽县曾因环保问题23人次受到不同程度问责追责。彭泽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进行生态链修复,先后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工程。该县在老城区沿江建设40万平方米长江湿地公园、滨江休闲公园,打造了5公里绿色城镇带和11公里绿色产业带。新修堤顶柏油道路37.5公里,彭泽境内长江大堤实现全线贯通。对沿江14座受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拆除违规码头21座,全面实施整地覆土、生态复绿。

自2018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建设滨江生态岸线,全力打造百里长江风光带。按照“堤外景观化,堤内园林化”的要求,九江全面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长江沿岸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在沿江岸线栽植各类乔灌苗木、铺植草坪,关停矿山340家,治理废弃矿山570万平方米,拆除码头74座、泊位87个。打造“一岸翠绿”,使沿江整体面貌得到较明显改善。同时,针对沿江滨湖特点,我市将创建标准化堤防与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结合起来,努力把“盛水的盆”打造成“盛景的画”。实施了一系列美化、亮化工程后,一条条集“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运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带,串联起152公里“绿色岸线”,成为长江中下游南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幅“绿满江岸”的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

践行“两山”理念 “疮疤”矿山重披绿装

践行“两山”理念,铺好绿色发展的底色。昔日满身“疮疤”的矿山,重披绿装、种下希望。走在瑞昌天嗣山公园,目之所及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树,令人心旷神怡,这座公园是由昔日的废弃矿山蝶变而成,已成为当地群众茶余饭后的一处休闲健身好去处。

近年来, 我市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科学开发、全面治理、依法严管、安全有序”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及绿色矿山创建等工作,全市地质与矿产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8年6月,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深入都昌县督察,指出全县石材矿山均未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未从源头管控石材行业扬尘污染。现场检查时一些开采点废弃石料淤塞水库,“牛奶湖”现象仍未消除,大量石材加工作坊无粉尘和废水治理设施,生产时粉尘漫天,污水横流。2019年1月,该问题被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列为典型案例。针对这些问题,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刻警醒、立行立改,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牌”发展战略,坚决落实环保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和综合整治,都昌县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开发秩序逐步规范。都昌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矿山变绿,天空见蓝,矿区百姓幸福感持续上升。

过去几年,我市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新设的矿山必须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重点围绕打造瑞昌市、彭泽县两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二三四一”工程,目前我市绿色矿山创建已达18个。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凸显生态修复价值,积极探索打通“废弃矿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通道。

如今,放眼九江,青山绿水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绿色”的主旋律已经奏响,九江人民正在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乐章。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