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湘潭这五年”系列报道⑦

风展红旗如画

——湘潭市文化旅游发展纪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桔

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走在湘潭的大街小巷,人文自然景观目不暇接。到伟人故里韶山感受革命真理和家国情怀,在窑湾历史文化街区追寻“金湘潭”的历史印记,登昭山一览山市晴岚的辽阔壮美和江潮澎湃,游盘龙大观园体验花海乐园的趣味盎然。繁华喧闹的过往和朝气蓬勃的今天,皆在眼底起伏。

湘潭,伟大领袖毛泽东以及彭德怀、黄公略、陈赓、谭政等将帅的故乡,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经学宗师王闿运、“湘潭三杨”“黎氏八骏”等湖湘俊彦的人生起点,这里更是留下了胡安国、胡宏父子的脚步并孕育了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灿若星河的湘潭历史底蕴,总是为人们所赞叹和折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始终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更是激励着湘潭儿女。近年来,湘潭深耕文化沃土,高举“红色文化”旗帜,将这片土地的文脉、文韵、文气融于隽秀山河里,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美如画卷的新湘潭。

红色旅游新面貌

今年“五一”,新修缮的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迎来首个小长假。在伟人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山东学生李星仪对领袖毛泽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江西的杨志诚也与好友赶来了,只可惜,因毛泽东同志故居门票预约太过火爆而错过了参观时间,他们表示“今后还会再来”!

如果要用颜色来描绘湘潭,“红色”定是最浓郁的那一笔。据统计,2020年湘潭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5800.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2.22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609.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92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湘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红色产业,打造红色品牌,形成了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功能完善的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

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集群”。湘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数量在全省遥遥领先,全市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革命文物占到了总体量的70%以上,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50件(套);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开放的革命文保单位、革命主题博物馆共11处。目前湘潭市创成8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其中韶山旅游景区为5A级,彭德怀纪念馆、东山书院为4A级,这3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陈赓故居、周小舟故居、黄公略故居、韶山灌区等9个景区(点)入选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一个个游人如织的景区(点),彰显着文物保护和利用并重的优秀成果。

以品牌活动唱响“湘潭声音”。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湘潭韶山召开,吸引了省内外24个城市、3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7家企业参展,展览展销产品达768种。节会期间共计发布181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59.4亿元。接待游客14.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36万元,成为展示湘潭市红色文旅产业发展重要窗口。

以文艺精品讲“湘潭故事”。湘潭聚焦红色题材,打造了一系列文艺精品。红色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累计演出上千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自主研发的“她在丛中笑”系列产品荣获2017年湖南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彭德怀纪念馆筹拍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大型现代花鼓戏《战地黄花》等一批红色文艺作品、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推介湘潭、展示湘潭红色文化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红培产业势头良好。打造了韶山全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韶山干部教育学院、红色旅游学院,全国各地每年来潭开展接受党性教育和红色培训近万人。毛泽东同志故居、彭德怀纪念馆、陈赓故居、东山书院入选全省首批35个红色教育基地。韶山市注册管理运行的各类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机构达43家,红培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加速发展。全国首个“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落户湘潭大学。2020年,联合吉安市、嘉兴市、遵义市、延安市、石家庄市等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培训联盟,湘潭市成为首个轮值主席市,湘潭逐步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标杆。

文旅融合新篇章

近两年来,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成了“网红村”。利用与彭德怀同志故居一山之隔的优势,村里培育乡村旅游和研学旅游两大热点,打造了远近闻名的“乡村三十六坊”。孩子们在田里抛秧、摸鱼,在坊间制作豆腐、陶瓷,走进厨房体验炊烟乐趣。游客感受到了别样的乡村风味,村里也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效益。2019年,村里接待游客达1万人次,收入80万元,去年游客量增加到大约3万人次。这是湘潭市大力推进文旅城融合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推行“文化+”“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思路,打造一个个旅游热点,湘潭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一批批旅游示范点美名远扬。2019年韶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湘乡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被评定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韶山乡韶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韶山市韶山乡韶润村、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岳塘区荷塘村、七星村成功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湘潭华银生态园、韶山和馨园农庄、韶山市红色人家休闲农庄成功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龙牌食品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一项项成绩的取得,进一步擦亮了“伟人故里、红色圣地、大美湘潭”文化品牌,推动了湘潭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活动、项目提振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今年5月底,湘潭市携手株洲市、吉安市举办“湘赣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论坛。通过红色文旅资源推介、重点红色文旅项目发布、红色文旅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签订、“湘赣红”文旅产业发展城市联盟成立、城市论坛五大活动,释放了红色文旅发展活力。不久后,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两山”铁路开通,串联湘赣两省三市20个红色景点、18个古色景点、19个绿色景点,打造旅游大“IP”。今年湘潭还打着力造了“红色走廊”,途经韶山市、湘乡市、湘潭县,将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湘乡陈赓故居、谭政故居、东山书院,湘潭县彭德怀纪念馆、周小舟故居、罗亦农故居等红色景点串联,为沿线文旅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发挥旅游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有效旅游扶贫模式。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省级乡村旅游区(点)增至58家,涌现了湘之坊、农夫宝等一批典型,韶山平里村、盘龙旅游产业扶贫入选全省旅游扶贫经典案例,韶山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

以大项目丰富文旅产业链。湘潭市建立了文体旅游休闲产业链工作机制,形成县市区(园区)、相关市直单位、企业、银行、协会等20余家单位共同组成的产业链网。2020年共策划包装41个文旅项目,规划立项11个文旅项目,开工建设60个文旅项目。

文化传承新格局

今年6月1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105筐、数千件文物标本移交给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其中的湘乡棋梓桥龙窑出土文物标本,此前被保存在常德石门夹山考古工作站,这次悉数“回归”家乡,不仅充实了湘潭的文物资源,也开启了湘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新局面。

湘潭历史悠久,从20万年前到今天,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珍馐,无言地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近年来,湘潭加强了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让那些璀璨文明不惧时光流逝,千秋文脉得以代代赓续。

文物保护、考古调查、文物抢救修复与合理利用等工作全方位开展。去年9月,湘中考古工作站在市博物馆挂牌成立,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湘潭从此摆脱了“缺乏考古发掘权”的束缚。此后,工作站积极投身考古发掘工作,湘潭十八总商业街项目、杨嘉桥老虎坑遗址、九华地通公司用地项目等抢救性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为研究湘潭地区历史和早期人类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重点对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湘潭旧址(毛福昌、三义井、宽裕粮行、昭山古蹬道旧址)、陈赓故居、黄公略故居等进行了抢救修缮和保护工作,其中“毛泽东青年时代湘潭活动旧址”增补核定公布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旅广体局文物管理科、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博物馆联动,开展文物执法检查、协助公安机关破获盗窃安乐桥石狮子文物案、到常德迎接数千件文物标本回潭等,写就了湘潭文物保护的重要篇章。

以重大节会扩大文化交流影响力。湘潭市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团体来潭,有力地弘扬了湖湘文化、展示了湘潭形象、促进了艺术交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其中,2019年举办的“故里山花此时开”齐白石作品回乡展,全方位、多视角呈现了一代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之路,成为迄今为止齐白石作品最大规模的回乡展,其中20件为故宫博物院院藏作品首次公开面世。2020年成功举办“湘水同源文化同根”活动,“山歌邀请赛”邀请了湘赣两省11市11支山歌队伍(全部为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同台表演,打造了由湘潭市参与创立的文化非遗品牌。

注重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今年,非遗项目“巫家拳”获评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首家非遗展示中心开门迎客,通过陈列展示、文创商店、传习所、非遗大舞台四个部分,精选介绍湘潭市代表性非遗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示了近年来湘潭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果,同时为市民体验非遗文化提供了场所。近年来,湘潭市先后将10多个非遗项目推出国门,石鼓油纸伞成为2019年亚洲文化旅游展上一道独特风景线;青山桥唢呐的动听音乐吹响俄罗斯、瑞典;湘潭纸影戏将光与影的艺术搬上法国和泰国舞台,让全世界人们领略了湘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