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吴朝香

表达清晰、逻辑严密,不回避自己的问题,想找到解决方法;成绩尚可,形象也很好。

这是裴双义对胡林(化名)的印象。

从表面看,很难想到这个高二男生正在遭受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双重夹击。

8月,浙江省康复医疗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滨江院区)开展了一个公益项目:中小学生免费心理健康测评(第一期)。胡林看到消息后,独自一人找了过来,接诊他的是精神卫生科主任裴双义。

和胡林一样,主动来测评的还有高中女生林依依(化名):她成绩优秀,但一在公众场合发言、表现,就会紧张到想要晕倒;还有刚考上重点大学的男生江楠(化名),因为强迫性人格,想要放弃入学。

裴双义说,孩子们遭遇到的心理问题,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

从成绩不理想,他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失败

来心理测评前,胡林已经痛苦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读于杭州一所不错的高中,成绩中等,一年后的高考是他目前的生活重心。

胡林对自己的期待是考上浙大,“年级排名中再前进30名,应该是有希望的。”

事与愿违,几次考试,胡林的进步都不是特别大,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老师公布成绩前的几天,胡林就开始恐惧、焦虑,整宿失眠,注意力没办法集中,想要学习,又学不进去。如此,更加焦躁,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恐惧?因为胡林从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展开了联想:高考失利,被周围人嫌弃,会说自己不努力,不求上进。家长也不认可。没有考上好大学,就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也会被说能力不强。以后谈恋爱,也不会被女孩子喜欢。因为女孩都喜欢积极向上、有朝气的,自己却死气沉沉……

“全是负面认识,从学习、工作、家庭、恋爱,都是不好的结局。”裴双义说,除此之外,胡林还经常觉得心慌、气短。

这个男孩其实还挺清醒。这样的状态,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出了问题。他首先去了社区医院检查心脏,他觉得是自己身体生病了。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省康复医疗中心心理门诊候诊区

“这个时候,他又想可能是心理问题。”裴双义说。

胡林告诉爸妈自己的情绪异常和判断。爸妈对他说:我们有压力的时候也会紧张和焦虑,这不是问题,没事的,你只要坚强一点就可以。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胡林满意。他告诉裴双义:我告诉爸妈,只是希望他们能听我吐槽,能理解我的感受,就是安静地听听也可以。

在家里得不到共情,胡林去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抑郁症的测试。

“测试完后,他更恐惧了,因为抑郁焦虑的得分很高,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抑郁了。”裴双义记得胡林来的时候,言辞之间流露出紧张,“他说,想到专业机构来最终测评下,如果真的是,能不能帮帮他。”

特别理性的爸妈,影响他从小就对自己高要求

在和胡林的交流中,裴双义发现这个男孩思维严密,愿意表达,善思考,有逻辑,“他显然是有备而来,讲了他的经历,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他的管理,成长环境,开诚布公,直面问题。”

胡林的爸妈都是理科老师,“他们非常理性,不太感情化,说一就是一。我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看到他们和我开玩笑。”

他成绩不佳的时候,爸妈安慰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也没关系。这反而让他觉得爸妈不认可自己了,“他们从不说谎,他们都觉得我考不上,肯定是没戏了。”

胡林用“过得去”来形容他和爸妈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但走心的谈话也很少。

爸妈教育他要好好学习,虽没有硬性规定,但胡林从小就有比较高的自我要求。

“他觉得自己能轻松前进30名,其实这个目标本身就有难度,因为他在努力的同时,前面的人也在努力。”裴双义能感觉出,这个男孩内心非常自卑,他成绩不差,身高178公分,外形帅气,但他觉得自己任何地方都不出色,“他非常想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一旦实现不了就非常受打击。”

胡林曾想过很多办法来摆脱这些负面情绪,跑步、听音乐。

“这些方法可以暂时缓解,但如果已经是疾病,是无法用这些来摆脱的。”裴双义说。

好在,胡林的情况进展还没有太严重,就诊也及时,裴双义觉得他现在是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还没有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拿到重点大学的通知书,他却想退学

林依依的爸爸是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带她来医院的。

这位高一女孩成绩不错,但最近总是失眠,一个晚上醒来两三次,并且很难再入睡。她察觉学习效率在变低,大脑总是不受控制地神游。

身边很少有人察觉到,她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比如课堂上老师提问,她从不敢主动举手,如果被老师点名,她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再比如,遇到在舞台上表演和演讲,她会心慌、头晕、出汗,甚至曾跌倒在地。

林依依的爸爸一直不觉得女儿是心理异常,理由是:谁紧张了都这样。

“我们测评后发现,她这些情绪的确没有严重到影响行为,比如她对学习没有厌烦,成绩也没下降,但如果不及时干预,这种情绪会极大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裴双义解释。

视觉中国供图

和林依依相比,江楠的表现大概更难让人接受:高考成绩优异的他今年考取了上海一所重点大学。

但在拿到录取通知后,江楠却想放弃,重新复读。

“他考取的是建筑专业,然后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这个专业以后就是下工地,收入也不高。他就很后悔,又很害怕。”裴双义说,当初报考这个学校和专业,都是男孩自己的选择,“其实,他想从事航天方面,但他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考虑到要最大限度地使用高考分数,他选择了一个好大学和一个之前没考虑过的专业。”

江楠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他的叙述中,他从小就自律性极强,基本不需要爸妈管理。

“他做事追求尽善尽美,有很强的仪式感,比如离开房间时,一定要把房间收拾到某种状态,再离开。”裴双义的判断是,这个男孩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他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问题,他说自己没有朋友,因为身边人都不来找他玩,好像不喜欢自己。我说,你有没有主动找过别人。他觉得:对方不来主动找我,就说明不喜欢,我为什么要主动去?”

妈放低要求,女儿却不能同步了

在裴双义看来,孩子心理生病是多种原因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

以成绩为例,有些孩子,可能父母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但孩子,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孩子,身处当下的环境,自身就能感受到竞争。这个时候,并不是家长简单地说“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就可以帮其减压的。

另外一方面,家长们也要注意,孩子的理念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一旦形成,改变也就很难。

裴双义曾接诊过一位初中女孩,她的妈妈是“虎妈”,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只要成绩好,什么条件都能满足。直到女儿做出极端行为,并被诊断为抑郁症。“妈妈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对女儿说,只要她好好的,成绩差也没关系。但孩子的自我要求不会瞬间降低,她依然觉得自己应该成绩好。”

所以,裴双义也建议那些遭遇心理问题孩子的家长们不要太心急,“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和孩子共情、改变和孩子的相处,耐心陪伴孩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