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顾园园 仲文路 通讯员 丁华明)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过了白露,乡村的秋色渐渐浓了起来。9月15日上午,在沭阳县钱集镇见到95岁杨守志的时候,他和老伴正坐在丝瓜架下聊着天,斑驳的阳光悄悄洒在两人身上,岁月静好应该就是眼前的场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守志与妻子

“是来听我说打仗的故事的?那我就来说说吧。”聊起了自己当年参加革命工作时的经历,杨守志老人的神情变得肃穆起来。他说,虽然他已年过九旬,听力也有些障碍,有些事的细节也记不清了,但回想起这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战友们冲锋陷阵的样子依旧历历在目。

“15岁的时候,我瞒着父母偷偷跑去找抗日队伍了。主要是因为看不惯侵略者的暴行,我也想参军,将这些日军赶出中国。那时候,我穿了7个月的军装。”说起这段往事,杨守志觉得有些好笑,15岁那年,他身高在1米5左右,部队指导员常常劝他,让他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回去,在部队“赖”了半年,还是因为年龄原因没有入伍。

直到1945年9月,杨守志终于如愿参军。“那一次,我也是自愿去的,我已经19岁了,我的父母也支持我去。所以,我找到区里说明自己要参军的想法,后来区长让我去招兵所。第二天,我便被招兵所的同志送到了现在的沭阳县马厂镇附近,那里是我军的驻扎地,接收我的指导员叫严如科(音)。”杨守志说。

刚当兵没几天,内战就开始了,杨守志所在部队立即开始转移,途中,杨守志和其他两名战友与部队走失了。

“当时,我建议赶紧去找大部队,于是他们俩也跟着我一起走,我们从清晨找到了傍晚,途中还两次遇见敌人,都被我们悄悄地躲过去了。随后,他们感觉实在找不到便想回家,被我阻止了。我说:‘身为一名战士,一旦遇到困难和危险就退缩,那老百姓依靠谁呢?’随后,他们被我说服了,我们又一路往西赶,直到天黑了,才找到组织。”回想起这次险境,杨守志说,这次经历让他对革命战斗有了一些经验,也增强了胆识。

回到部队后,杨守志便和战友一起在钱集、塘沟附近打游击。“那时候,我们的条件真差,有的枪都生锈了,每个人仅发两排子弹。没办法,我们只能跟敌人战斗,抢夺他们的武器。”杨守志说,吃食上也只有玉米面,一个士兵一天四两玉米面,再拌上一些小蒜,算是有滋有味了。

1946年,由于表现优异,战斗勇猛,排长王树高(音)作为入党介绍人,介绍杨守志入党。“问我入党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让人民群众站起来,活得有尊严,实现共产主义,党员要一心为人民,现在入党也要这样。”杨守志说。

后来,杨守志还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就是在上海战役的时候,我受伤了,一颗子弹片蹦进了左大腿中,当时流了很多血,随后我就昏迷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但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我的大腿里至今还残留着一块弹片,一到下雨天就会隐隐作痛。”杨守志说,虽然他受伤了,但还算是幸运的。战场上,他曾亲眼看过许多战友倒在地上后,就再也起不来了。说到这里,杨守志的眼神有些哀伤、落寞。

伤好后,杨守志并未回家休养,而是坚持回到了战场。不久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担任副排长,在战斗中冲锋在前,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参加过这么多次战斗,杨守志曾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数次。直到1955年回到了家乡。现有2个儿子、5个女儿,生活很幸福。

“组织上没有忘记我们,市、县、乡各级领导常常在节假日来探望我们。去年,组织上还为我们家安装了空调、电风扇。”想到这些,杨守志激动地说,活了这么大岁数,多亏了共产党,一直在生活、工作上照顾他,他一刻也不敢忘记曾经的峥嵘岁月,不愿忘记曾经的战友。

“快到中秋了,我们家的月饼、糖饼应有尽有,想吃啥就有啥,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工作、学习,争取为党和国家作贡献。”采访快要结束时,杨守志紧紧地握着记者的手谆谆教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