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有个热词“互联网猪食”,很有讨论度。

意思是每天啥都不想干,只想躺床上刷短视频,一条接一条。

但关掉手机屏幕,刚刚看了啥,记住了什么,一概想不起。

这词儿不好听,但仔细想想 这样久了,确实脑子不灵光,心态还容易崩。

打开视频第一个动作调到 1.5 倍速,一本书看三遍都看不完前三章,也听不完一首歌,甚至没耐心听一个人讲话……

这是一个连上厕所都要拉进度条的时代。

总之,我们越来越难耐着性子做完一件事、坚持一个兴趣,或者一份工作了。

所以我有时很羡慕、渴望那种「完全沉浸到一件事情中」的状态——比如点开视频网站,去看一个人怎么堆石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一种全然忘我地沉醉,死磕一个细节,直至做到最好,很让人满足。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各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都是这样:

投入,专注,沉浸在某一件事情里,并享受这个(哪怕很艰难)过程。

但有过这种体验的人就知道,这种“投入”的过程并没你想得那么轻松,更大概率是漫长而辛苦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逼着自己去专注一件事。

因为我们缺乏的不是专注的能力,而是专注的动力。

有时候它来源于一种,说不清楚的“喜欢的感觉”。

李安在他的口述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说,第一次登台演学生话剧那一刻——

“灵魂就被吸走,双眼放光,心砰砰乱跳,像突然活了过来。”

“我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充满自信的喜悦,不再六神无主地过日子。”

一个人打心底里想做一件事时,会抑制不住地兴奋,而且这件事能让他自信。

那时候李安就已经决定,这辈子都要和戏剧“死磕”。

当然他不是没想过放弃。

拍《喜宴》时沮丧得捶墙,拍《绿巨人》像被扒了一层皮。

拍完《卧虎藏龙》时,他想:“真的要退休了,不行了。”

但只要摄像机架起来,他还是忘乎所以地沉浸其中。

“不拼命时好像没什么意思,做电影好像更有意思,它给我太多活力。”

但,这毕竟是李安。

要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年纪轻轻就找到自己的“命定之处”,凭着一腔热爱坚持到老。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里,还要靠责任感、成就感、倔劲儿,或者那些只对你起作用的动力,才终于坚持下来。

我想起一位读者,她是一个普通的妇产科医生。某个凌晨她在后台留言说:

“熬了个通宵,刚从产房里出来,太阳已经照进走廊了,坐在楼道里精疲力竭。

但听见走廊里又传来婴儿响亮的哭声,那一瞬间就精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 20 出头的女孩,刚当上律师,第一个案子是替农民工打官司讨薪,磨了几个月终于胜诉了,农民工兄弟给她送锦旗。

看着一个 95 后一本正经拿着锦旗拍照的样子,觉得挺可爱,挺想恭喜她的。

热情和兴奋终归是短暂的,所以我祝你找到让自己有持续性动力的来源。

当然,这种动力也可能是你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一点收获,一点认可,一点价值感,它们推着你再往前一点点,再坚持一下下。

你以为找到动力之后,就可以尽情享受投入的状态了吗?

不是的,这才是痛苦的开始。

因为任何极致的成就感,背后都是极致的付出。

得日复一日地训练啊,还要愿意从大家不乐意做的小事开始。

日本导演黑泽明几乎把他那时候的国际奖项拿遍了,因为他就是会为拍出好作品而花时间。

他的场记野上照在《等云到》书里,提过一个细节:

为了拍一个镜头,黑泽明让整个剧组停下来等云。

一位年轻导演向他讨教经验,他是这么说的:

“你真想拍电影,那你就要去写剧本,要有一次写一个词的耐心。

这就是我要告诉他们的,但他们还是不会去写,他们发现写作太苦了。

他们一开始就想立即写完。”

是这样的,当你越想做好一件事,你就越想死磕,与自己较量,与一切可能成为阻碍的事物较量。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先生。

直到今年逝世前,他还在熬夜搞翻译。

这位 100 岁的老人,毕生追求的就是创造美。

译诗一定追求押韵,找到一个词可以押韵时,那感觉像是一朵花突然开了。

这是他翻译的李清照的《声声慢》,美极了:

梧桐更兼细雨

On parasol trees a fine rain drizzles

到黄昏点点滴滴

As twilight grizzles

其实老先生打字很慢,他眯着眼睛凑近键盘,输一个字有时要花 3 分钟。

但他就是“我开心我乐意”。

从 18 岁到 100 岁,干了一辈子翻译,一辈子都在跟文字较量,找更好的词,更好的句子,更好的表达。

普通人很难做到那种程度,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较劲儿,也有普通人能抵达的“极致”。

我的前同事 @曼 ,一个音乐电台主持人,她有一点让我佩服:

无论一首歌多老、多新、多小众,播放前奏不超过 10 秒,她总能说出歌名。

她从第一天入行开始,每天不间断至少循环听 50 首歌,持续 6 年了。

现在,她是台里有名的“人肉金曲库”。

即使你作为普通人也别轻易小看自己啊,不管是做主播、客服还是销售……

你只需要专注于非你不可的事物,然后迫不及待地,耐心地,将自己塑造成天地万物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你可能会沮丧:“我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我想说,真的没关系。

前不久我跟网球女神李娜见了一面,跟她短暂聊了一会儿。

你可能不知道,打网球不是李娜自己喜欢的,是爸妈给她选的。

她说:我打到 27 岁才真正开始享受这件事。

就像你考大学选了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被迫去了不熟悉的行业一样。

那时候的李娜也这样,经常跟自己较劲。

有段时间,她有点想放弃,但是又觉得如果现在丢掉拍子,回家会不会后悔?

每次她都觉得:“我还没尽到 100% 的努力”。

她想努力试试看。我看过《北京青年报》采访她的一天:

冬天特别冷,9 点开始训练,仰卧起坐、举哑铃……跑步 75 分钟,从 400 米、 200 米到 100 米。

用她现在的话来形容: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屏蔽掉很多不需要的声音,成绩越来越好,人也会越来越轻松。

就像我有个朋友之前从杂志离职,她说已经知道自己真的不想做杂志了,但当时下定决心,就算要走,也要把这件事做好了才能走。

“要证明自己不是干不了认怂走的,而是我能做好,但我想做别的去了。”

结果做完一篇封面报道之后,她发现自己爱上了科技报道。

在找到新的人生目标之前,把手头的事做好,做到专业,至少会让你赢得尊重和自信。

搞不好,也还真爱上了。

你发现了吗?生活就是一种反复实验的尝试。

我们都是业余新手,谁都是第一次参与滚烫的人生。

试着找到那件你愿意付出,愿意努力到极致的事情。

仅仅是出发这一个动作,就足够让前方的道路变得无比清晰了。

那种感觉,就像梁永安老师说的:

“热爱万物,热爱众生。

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

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

这段话,送给正在挣扎的你。

无论你喜欢与否,只要做到极致,都会赢得尊重。

这一次,修丽可邀请李娜,白敬亭,李小敏,Uzi,麦子,苏翊鸣共同打造《去 和专业较量》主题态度片,用不同视角讲述专业的力量、致敬专业。

现在就去找找让自己兴奋,有成就感的事,去体会那种挑战、较量的过程。

你就会发现,当你投入其中去做一件事时,你只会关心自己脚下的路。

撰稿:祝有肉

责编:袁三点、Cassie

晚祷时刻:

“我的孩子们

投身于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时的专注与成就感

足以润色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些琐碎日常生活带来的厌倦与枯燥

足以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不过分依赖

保留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摩西奶奶

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

并没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