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钞屋》是网飞旗下最成功的海外剧,2017年推出第一季后,收视热潮席卷全球,“纸钞屋元素”甚至还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前几天,《纸钞屋》的最终季-第五季放出资源,劫匪团与军方的终极对决为剧集赢得豆瓣9.5的超高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钞屋》系列第五季的剧情只讲了两次抢劫事件:

前两季抢劫了西班牙皇家印钞厂,劫匪团自己印刷了10亿欧元然后金蝉脱壳胜利逃亡。

后三季是针对西班牙国家银行90吨储备黄金的抢劫,这次显然更加冒险,连军方都惊动了,如何收场目前尚未可知。

或许是能量太过充足,《纸钞屋》第五季分成上下两辑,两次播出。可以说第五季每集都是火力全开,剧情编排地极为饱满,每个人物的情绪也都推到了极致,前5集共同烘托出一个超级事件:东京之死。

东京Tokyo是《纸钞屋》系列的女主角,也担任系列的旁白,她娓娓道来地讲述穿插在剧情中间,让整个系列始终处在统一的情绪氛围中。她的死亡是劫匪团队的至暗时刻,也预示着后续故事将更加惨烈。

《纸钞屋》系列在豆瓣的标记人数每季有1万多人,并不算大热。要想讲清楚东京之死带来的震撼,还得追溯到5年前《纸钞屋》第一季的开头。

那时的东京正在马德里街头躲避警方的围捕,她的人在狂奔,她旁白的声音却安静平缓略带悲伤,仿佛自己魂归天际时对整个故事的回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印钞厂大劫案-《纸钞屋》的戏剧设定。

《纸钞屋》第一季的剧情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主要是两个方面:

1独具特色的抢劫团队-边缘人的风情图鉴。

“教授”是这次行动的核心,他是智慧担当,堪称战略战术大师,还精通心理学。他用无懈可击的计划征服了所有成员。

在行动中,教授负责场外的指挥、谈判、援助、营救等工作,被成员誉为“守护天使”。

为了避免事后泄密,教授规定成员之间不准有私下关系,也不准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均以城市名作代号。

柏林是珠宝大盗,深沉有韬略,他优雅如绅士又狡诈似豺狼,是场内的行动指挥。

东京是银行劫匪,敢打敢冲酷爱冒险,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俱佳,是团队前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约是黑客出身,最年轻也最有活力,负责电子技术相关,与东京相识之后双双陷入热恋。

内罗比是伪钞专家,负责印刷钱币的工作,计划印刷24亿欧元。

莫斯科和丹佛是一对父子,负责电焊、挖地道等工作。

奥斯陆和赫尔辛基是一对身材壮硕的胖大叔,雇佣兵出身,负责火力输出。

很明显,个性-城市-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是一条延伸的脉络,在这个团队里,我们能看到西班牙的风情格调,德国的智慧范儿,北欧的硬朗,拉美与非洲的热情奔放,整个团队就是一幅欧洲文化风情图鉴。

这种自由奔放的特色注定与寻常的暴力犯罪有所不同,并且作为首脑的教授希望这是一次不会流血的行动,他用匠人般的智慧把每处细节都推算到极致,将抢劫行动变成一门艺术。

2戏剧架构—警察、劫匪、人质三方势力的动态平衡。

《纸钞屋》的故事架构就像一处大型的舞台剧,印钞厂与警方临时指挥部就是聚光灯下的两处舞台,警察、劫匪、人质三方势力轮番登场。

劫匪方需要争取时间印钞票,所以从开始就释放出友好姿态,以人质安危为诱饵,以大众舆论做手段施展拖延术,防止警方强攻,逼其“智取”。

警方的力量虽处于绝对优势,奈何投鼠忌器,尤其是人质里还有英国大使的女儿,处理不当会引发舆论危机和外交风波,这让警方一度很被动。

人质方处在警察与劫匪中间,拖延的时间越长就越躁动。以印钞厂经理-阿图罗为例,这位渣男虽是个腹黑小人但脑子好使,行动力也够强,在场内极尽破坏之能事,让劫匪方多次处在失控边缘。

作为首脑的教授,在场外频频以路人的姿态接触警方的谈判专家,以此套取信息帮团队修补漏洞。

三方势力在有限的空间里激烈交锋,始终保持动态平衡,故事的戏剧张力可想而知。

教授的长处是像机器一般急速思考、严密计算,在斗智环节处处赢得先机,但他算不准意外,而感情就是最大的意外。

由感情引发的意外贯穿剧情始终,引发了一系列变量。

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极端情境下,似乎荷尔蒙与肾上腺素同时蓬勃了起来,人内心最柔然的部分也卸掉了伪装,劫匪、人质甚至警察都不可控制地情感爆发。

感情引发的意外破坏了计划,感情带来的力量又挽救了计划。

在《纸钞屋》独特的故事氛围里,这些情感戏竟毫无违和感,反而显得格外动人,与故事内涵高度契合。

“印钞厂大劫案”奠定了《纸钞屋》的基调,随之而来的“90吨黄金大劫案”才真正彰显《纸钞屋》的精神内涵。

二:90吨黄金大劫案-《纸钞屋》的精神主旨。

《纸钞屋》第三季算是过渡性剧集,这季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观众的代入感:劫匪团在第一次得手后,已经拥有花不完的钱,为什么还要冒险再来一次。

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系列的主旨。

剧作给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营救同伴-里约因为一次“爱的通电”,被国家情报局抓获。东京向教授救助,由教授召回团队并推动第二次抢劫。

但随着剧情的开展,导致行动的深层原因逐渐浮现出来,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授的家族史。

教授的祖父是二战时巴尔干地区的游击队成员,为抗击法西斯而牺牲。教授的父亲是银行劫匪,为筹集家人的医疗费而牺牲。

教授花20年时间筹划印钞厂大劫案就是为了纪念父亲。而银行金库大劫案原本是教授的哥哥-柏林筹划的,他在上次行动中壮烈牺牲,教授一直想为他复仇。

教授身上有“反抗传统”与“社会边缘人”的双重属性,他为抢劫团队赋予了某种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使得抢劫权贵/资本家的行动与反抗法西斯一样,自带正义性,都是在为自由而战。

教授团队的成员,都是被正统社会秩序排挤的边缘人,他们身上即拥有“罗宾汉式的侠盗主义”-劫富济贫,将权贵/资本家的钱直接撒给民众,还拥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渴望与警方/体制来一场公平的较量,希望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赢一次。

故事里,权力机关为了“赢”无所不用其极,根本不讲武德,最无耻的是政客,最暴力嗜血的是安保人员和特种兵,最有人情味的反倒是劫匪团队。

民众们在生活中因为经常“输”,他们自然希望劫匪能“赢”一次。这也是教授的策略之一。

故事里有两个象征,一个是歌曲《Bella ciao》,一个是劫匪的红色服装和达利面具。

《Bella ciao》最早是意大利游击队歌曲,后来成为南斯拉夫经典影片《桥》的主题曲,在国内被译为《啊朋友再见》。

教授在动员会上说,世界各地的人们被他们的行动感染,人们唱着《Bella ciao》,穿着红色的劫匪服,来争取自由、反抗不公。他们的行动不仅仅是帮助自己,也是在激励别人。

但是《纸钞屋》的故事并不是边缘人的社会革命,他们没有政治抱负之类的东西,这些字眼都太过严肃了,而且枯燥无趣。

劫匪团队是那样的浪漫性感,抢劫行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盛大的派对,尽情地大闹一场而已。权威/体制只是符号,他们反抗的其实是束缚他们的生活。

《纸钞屋》系列的精神主旨可浓缩成一句话:生命的绚烂在于自由,所有的抵抗都是为了挣脱束缚。

从这个角度讲,柏林和东京才是故事的灵魂人物。

他们俩有极大的相似性,最早看出东京潜质的就是柏林,他们在临死前对教授说的也是相同的话。

他们都带有某种决绝之气,都渴望灿烂的生命、追寻极致的自由,也都有如影随形的恐惧。

柏林恐惧死亡,他因为得了家族遗传的绝症,只余3年生命,他追求的灿烂带有绝望的底色。

东京害怕被禁锢,她曾说灵魂和身体要一样自由,如果身体被禁锢了,至少还能放飞灵魂。

这就是故事里为什么那么多感情戏?

因为随时准备绽放生命,所以总是充满能量的爱与生活。

第三:东京之死-枪火玫瑰的灿烂人生。

东京Tokyo,这个角色让人又爱又恨,她面容精致又英气果敢,但又太感性太冲动,多次因为感情破坏计划,这种作劲儿被许多剧迷厌恶。可是越是危急关头,她越能顶上去,多次以超强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力挽狂澜,从来没有辜负伙伴。

那些吐槽东京的剧迷在她壮烈牺牲时,还是忍不住感叹,谁也无法否认她的魅力。

第五季的前5集就是写给东京的情书,每集的标题分别是:路的尽头,你相信轮回吗,生命的展示,人在天堂的状态,多段人生。

这5个标题浓缩了东京的一生,重点回顾了对她影响最大的3个人。

第一个是雷内,和她一起走上抢劫道路的人,和她一起奔向自由的挚爱。抢劫释放出的魔力,将两个灵魂点燃,极致的自由与炽热的爱情融合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门。

这种美妙让东京无法自拔,直到雷内死在抢劫中。那一刻,她明白了生命怒放的代价,她开始拼命奔跑,认为只要跑的足够快,悲伤就永远追不上她。

第二个是教授,教授是东京的守护天使,为她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教授的智慧让东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以为一生只有一次真爱,大家不知道的是你可以拥有好几段人生。

教授让东京走出痛苦,学会迎接新的美好。

第三个是里约,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给予了东京最纯净的爱情,让她明白了爱是吸引与包容,更是守护与祝福,这份爱让两个人相互成长。

在里约身上,东京获得了超越激情的生命体验,让她不再有惧怕,更加坦然的面对死亡。

东京坚信人会活在死前最后一刻的想法里。在临死前,她告诉里约此时她正想起两人第一次跳舞的时刻,那是她生前最甜蜜的回忆。

生命的意义源自死亡。东京的死让我们重新审视她在剧中的意义。她那些贯穿全剧的独白,饱含了一个生命从绽放到逝去的所有灿烂与不舍。她的人生虽然短暂,却饱满而完整,从头到尾没有虚度任何时刻。

东京的一生就像剧中那条鲜红的丝巾,在最鲜艳的时候随风而去。她终于可以停止奔跑,不用再担心痛苦与悲伤,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与挚爱相拥相吻,永恒地活在充满爱意的舞蹈里,也永远活在了影迷的心里。

---以此文献给逝去的Tokyo-《纸钞屋》永远灿烂的枪火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