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大鹏所城建成以来,人才辈出,明代以来共走出了10多位将军和提督,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其中,有一个家族子孙三代出了五位将军,其将军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实属罕见。这个家族就是大鹏赖氏。

赖氏起源

赖氏出自姬姓,以国为姓。赖氏始祖叔颖乃黄帝二十世孙,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根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武王十三年(前1122)叔颖被封于赖(今河南颍川),为子爵封国,史称“赖子”,后迁都于汝宁(今河南息县褒信镇)。

赖子叔颖像

“赖”字在春秋时期字义与读音和“厉”字相通,因此赖子国也被称为厉子国。至春秋时期周景王七年(楚灵王芈围三年,前538年),赖国为楚灵王熊虔亲率大军所灭。赖国公室逃迁鄢城(今湖北省襄阳),子孙奔散,且为逃避楚人追杀,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姓赖,崇奉叔颖公为开姓始祖。为避开楚人报复,更有部分后人改姓罗和姓傅,此系赖罗傅三姓联宗之所由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叔颖公墓

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太守赖先,蜀零陵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故称颍川赖氏。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人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

大鹏武将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赖氏三十五世赖 标征西番有功,升直殿大将军,由江西宁都移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古田,后其 二弟赖极、 三弟赖枢亦先后迁闽 。 宋朝时五 十七世赖仲轩迁广东省海丰县吉康都(今陆河县)居住。 之后更多后裔迁广东各地如大埔、梅县、韶关、兴宁、河源、龙川、五华、紫金、惠阳、花县、宝安、香港等地。

紫金义容赖氏族谱

明万历后期,赖朝美十六世孙赖参廷由河源蓝口迁宽得都(今紫金义容古竹一带),初居古竹约河子径,后徙义容桥田约(甘棠)开基。清雍正九年(1731),赖参廷四世孙赖吾彪由永安县(今紫金县)甘棠迁居大鹏城,为大鹏赖氏一世祖。

大鹏赖氏世系简谱

赖吾彪,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赖吾彪初到鹏城以编竹篾为生,生活清贫,后娶乌涌村郑氏女妻,生子显贵。赖显贵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娶葵涌黄氏为妻,生子赖世超。初到大鹏的赖氏前两代都清贫度日,但大鹏的英武之气却深深影响了他们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吾彪元配夫人郑氏迁葬墓

从赖氏第三世赖世超起,赖家弃竹艺,转习武,终成军将之家,尤以“三代五将”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他们分别为:赖世超、赖世超长子赖英扬和三子赖信扬、赖英扬长子赖恩爵、赖信扬六子赖恩锡。

赖世超夫妇

赖世超,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少年时,聪明勤奋,读书八载,因家境清贫被迫于15岁时随舞狮艺人习武。16岁时在鹏城衙署当文职,深得其上司,来自鹏城东村刘大人的赏识,并将爱女许配于他。

大鹏古城左堂署遗址

婚后,刘氏认为丈夫文化水平较低,恐难以在科举一途上大有作为,建议他考取武官。赖世超听了夫人的建议,于乾隆四十年(1775)考取武举人,三年后当上了千总。由于武功精励且多立战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擢署任琼州镇总兵,道光五年(1825),出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封武功将军,正二品。

赖世超与刘氏夫人共育有三子,长子英扬,次子扬,三子信扬。持家有道的刘氏夫人被赖氏族人尊称为“赖太母”,她自幼熟读诗书智慧过人,自编书本启蒙儿孙,家教严谨,常教导后辈勤奋上进,不可依赖祖荫。

赖太母墓

赖太母及其教导影响了赖氏的后人,之所以赖家能出那么多将军和爱国志士,与赖太母长期教给子孙的“爱国”理念是分不开的。而她对教育的重视也让文化刻进武将世家的骨子里,并代代相传。

赖英扬

赖英扬,字虎臣,出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赖英扬少年就投笔从戎,历经大鹏营外委、升补把总。 在跟随水师提督的舟师围剿海盗于儋州新英外洋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 先后擒获盗船十八艘及邬石二筹洋盗三百八十名。 当时两广总督百龄奏请圣上,赏给赖英扬“头等出力”银牌一枚,并升授水师提标中营千总,署理广海寨守备;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任虎门水师提标右营中军守备。

三代五将牌匾

之后筹划防夷设施,督造珠江口要塞的镇远和大虎炮台。不久出任阳江镇右营守备。道光元年(1821年)调任香山协右营守备,署理海门营参将; 道光七(1827年)升平海营参将,署理龙门协副将。赖英扬肩负重任,转战于广东海防的东、南、西等海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鹏所城

道光十一年(1835年),赖英扬统领官兵剿办安抚崖州黎匪,善后事宜告竣。不久奉旨出任琼州镇总兵、续署香山协副将,后又升澄海协副将,署理碣石镇总兵管。道光十八年(1838)补授浙江定海镇总兵官。次年三月,接到母亲刘太夫人在家乡逝世的消息,赖英扬遂奏请回乡安葬母亲,竭尽孝思。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赖英扬忽发哮喘病,经调医无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赖氏家训

赖英扬元配夫人黄氏乃其表亲,育有一子便是大名鼎鼎的赖恩爵。英扬继室刘夫人乃刘起龙将军的姐姐,刘氏育二子名恩禄、恩晋。英扬第三位夫人林氏乃浙江官绅名门淑女,育一子名恩纶。

赖信扬和赖恩锡

赖信扬,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少年时由父亲赖世超指导练习武功。二十多岁时在大鹏营入伍,后升把总,道光二十年(1840)任香山协左营千总,1846年升任澄海营守备,后任都习、参将、副将等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晋封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授安鹭将军,赏红顶花翎,正一品官衔。

赖氏三代五将

赖信扬是目前深圳发现的清代级别最高武将。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赖信扬坟墓被盗墓者毁坏严重,其逝世时间无法考证。

赖信扬将军墓

@彭全民

赖恩锡,生于道光四年(1824),赖信扬第六子。赖恩锡青年时入伍,他天资聪慧,勤习武功,入伍后不久升任把总,而后又升千总,一年多以后提升为水师候补游击,屡战屡功,曾多次受奖。之后又调任海防要地担任长官,清同治年间晋升为福建晋江镇台,赏赐蓝顶花翎,正二品官衔。

赖恩爵

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少时随父出任阳江,后在阳江入伍。历任兵士、把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补海门营参将。

赖恩爵像

赖恩爵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是成功地指挥了九龙海战。道光十九年(1839)九月十四日,英国船索要粮食不成,挑起事端,向清军开炮。赖恩爵领各配十门炮的三师船,配合九龙炮台的火力,向英船开火。击翻英船一艘,打死17名英兵。九龙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不过,九龙海战也成了大鹏水师营的绝响。

九龙海战

战后道光皇帝赏赖恩爵顶戴花翎,封“呼尔察图巴图鲁”(“巴图鲁”为勇士之意)名号,并升授副将。此后,赖恩爵参加了中英穿鼻洋海战、官涌海战,屡立战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被提升为南澳镇总兵。在平定海盗中累立战功20余次,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升任广东全省水师军务提督,以接替因防守不力的原水师提督吴建勋。

南京条约

由于清政府一纸《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赖恩爵自此落下心病。道光二十八年(1848),53岁的赖恩爵忧虑过世。赖恩爵在逝世前,把五个孙子叫到床前,留下遗愿——“希望有朝一日,收回香港岛”。

还我祖愿纪念牌

1997年6月21日,散居世界各国的百多位赖氏后人,纷纷回到大鹏古城。在赖恩爵将军第,悬挂了一幅红色纪念牌,上写“还我祖愿”。9天之后,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

世代忠良

据《赖氏族谱》记载,在这片赖氏先辈曾坚定地守卫过的边海土地上,赖家先后出了20多位官员。在咸丰年间,曾有人怀疑赖家族人从官存在裙带关系。朝廷派出兵部尚书明察暗访调查之后证明了赖氏清白,对赖家“世代忠良、精忠报国”的事迹大加赞赏,也说明了赖家人遵守祖训,坚守岗位英勇善战,尽职尽责,百年好家风铸造了将门赤诚清正之心。

振威将军第

赖家后人赖仲元,跟随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参与革命,后任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粟裕将军随从参谋等职,也是抗日英雄刘锦进(外号刘黑仔)的老师和入党介绍人。为了参加革命,赖仲元曾变卖家当为东江纵队筹集经费。建国后,赖仲元先后任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农林水办公室副主任兼省科委副主任等职,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以及科学研究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赖仲元

据统计,目前赖氏后人约有400人,除了部分坚守大鹏外,很多后人已经走出所城遍布世界各地,但不管多远,赖氏后人每年都会在清明及重阳上山祭祖。

“岗不离守,守不离纲”、“文官愿为清史瘦,武官敢当沙场卒”,赖氏将门的家训家风传承近300年,深深刻进武将世家的骨子里,代代相传。在这片赖氏先辈曾坚定地守卫过的土地上,其后人即便散落世界各地,也仍铭记祖训、爱岗敬业,多有作为。

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深圳历史

2021-09-12

2021-09-10

2021-09-05

参考资料:

《宋有杨家将,清有赖家帮》

廉洁深圳

《海内外宁都赖氏后裔分布状况 》

《紫金赖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