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作文例子里的名字。我们对她的初次认识,应该是在小学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姐姐张海迪》,这是以张海迪的妹妹张海燕的视角讲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海燕从自己的角度,通过生活的琐事与细节,描写了她的姐姐张海迪虽然坐在轮椅上,不能行动自如,但是不停地与身体上的残缺对抗,通过自己的学习,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故事。

在张海燕的印象中,姐姐张海迪虽然人一直是坐在轮椅上的,但是她仍然充满了活力,她爱唱歌、爱运动,可以坐着轮椅打羽毛球、跳舞。

她还教育妹妹说:“人活着要多为别人着想,生活才有意义。人除了良好愿望,还要有真的本领,这就得永不停顿地勤奋学习。”

从小遭遇了巨大不幸的张海迪没有因为身体自怨自艾,她用超乎常人的乐观与坚强,克服着身体上的不完美,用知识充实头脑,用无私武装精神。即使天生残疾,她也活出了最美丽的自己。

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出生于山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就因为血管瘤而高位截瘫,导致她只能躺在床上。

她的遭遇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自己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尤其是在孩子的时候。她只能看着自己的同龄人可以自由地去上学,可以聚在一起打闹玩耍,她的内心羡慕不已,但是她的身体无法支撑她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父亲的鼓励下,张海迪没有自暴自弃,既然身体无法控制,那么她选择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去充实自己的头脑。她下定决心自学,于是她在自己床前摆了一面镜子,通过镜子反射书本去学习,就这样她慢慢学习掌握了小学到初中的基础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还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没有专门的书,她就收集糖纸、邮票、烟盒,用身边出现的一切带有英文商标的东西去学习英文。甚至为了纠正自己的英文发音,她练到嘴角出血也不休息。

张海迪始终认为学习这件事,并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不能屈服,还应该拿出保尔的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

这样绝不服输的精神,加上她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她总是在汲取各类的知识。在随父母下放到乡下时,她选择了做老师,给当地的孩子们上课。

她还读了很多的医学书籍,在自学针灸时,她通过反复给自己身上扎针,来实践她学习的理论。到后来她已经能熟练地用针灸给当地的村民解决一些基本的病痛,当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她甚至还学习了无线电的相关知识,这让她后来获得了在广播事业局做无线电修理工的工作。

张海迪的起步,比很多人都要艰辛。小小年纪,就要接受身体残疾带来的一切不便利。但是她用精神上的富足弥补了身体上与他人的差异,她坚信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就如同她自己说过的: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她的信念感让她没有停止求知的步伐。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很多不同的技能,还收获了丰沛的精神。这些获得让她意志更加坚定,头脑更加清醒,她变得更加地优秀。

张海迪注定一生无法离开轮椅,从外表看,她坐在轮椅上,是个无法自由行动的残疾人。但是她的灵魂,站得笔直,跑得飒爽。

生命的底色无法改变,可以添加

1983年,《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这篇张海迪自己写的文章,让她的事迹被大家所知。

坚强勇敢的张海迪,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热潮,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广大青年人传达了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荣誉接踵而至,她被授予了“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给她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她被称作“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

外界的热闹没有动摇她的本心,漫天的荣誉与夸奖没有让她满足于现状。她学习了更多的语言,并且开始写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等数十万字的英文小说。还创作出版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生命的追问》等小说、散文。这些作品也获得了很多的认可,得到了很多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张海迪经历了一次癌症手术,病魔也没有阻碍她学习的进程,她考取了研究生,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她一直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探索生命,但是她也是个人,也曾有过脆弱的时候。甚至她有过不如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的念头,但是最后她还是坚持了下去。

她说残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痛苦,但痛苦总是需要有人去咀嚼。她感谢生活,感谢她可以用笔去倾诉,可以在写作中放飞心灵,获得自由。

美国有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叫《风雨哈佛路》。主人公莉斯出生在贫民窟,她的母亲酗酒吸毒,最终死于艾滋病。她的父亲也在收容所,她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照顾。

在艰苦的环境里,莉斯发现她周边的人充满了怨气,他们活着只是为了生存。她相信世界上应该有更好的地方,更发达的地方。她深知只有通过学习,她才能生活在那样美好的地方。

于是她用真诚打动了校长,获得了高中的学习机会。然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不懈地努力下,最终获得了最高奖学金,得以进入哈佛大学读书。

人们的出身、经历各不相同,这决定了每个人生命的底色迥异,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寥寥几笔。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底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进行描绘,用汗水与努力化作色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人生画作。

播种希望,才能收获更多的希望

张海迪用知识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色彩,也收获了更优秀的自己。但是她在自己不断成长的道路上,也没有满足,她还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更多的人。

她一边不停地学习进取,一边进行了很多的社会活动。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殊学校进行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那些跟她一样有身体缺陷的孩子。

她还在曾经做过老师的村子里建了一所学校,去帮助贫穷和残疾的孩子们得到学习的机会,从而改变命运,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她的稿酬都用来捐给了灾区和帮助残疾人的事业,她参加了很多不同的社会活动,呼吁社会关爱残疾人。

2008年,张海迪成为了中国残联主席,之后她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她在推行高校无障碍设施、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获得驾照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更多的残疾人争取了学习、生活上的便利。

张海迪不仅在国内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还先后出访了日本、韩国。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全世界的残疾人事业、妇女事业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

张海燕曾经想摘新鲜的花送给她,但被她阻止了。她说花被摘下来后,很快就会枯萎。如果要送,应该送花籽,种下去,明年就能开出更多的花。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她坚持的人生准则,也是她的力量源泉。她用自己的经历让别人获得无穷力量,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得到了帮助。

这一切让她获得了更多的尊敬,她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人在跟她做着同样的事情,她不是特殊的,她是千千万万努力生活的人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海迪与丈夫王佐良没有孩子,但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生活得一直很幸福。

张海迪曾经问过她的丈夫:能不能感觉她是个残疾人?

王佐良回答说没有,他认为张海迪比健康的人更有魅力。

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人都未必能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张海迪的身上,有自强不息,有永不止步。她在人生的道路上,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她本身就是个英雄。

张海迪是个残疾人,她也是个女性。女性有自己特有的温柔,女性可以在温柔中拥有更强大的自信。她曾经说过:“天生残疾又如何,我依旧是活得最完美的女人。”

网络上有个很有名的女诗人余秀华写过:我的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余秀华的经历与张海迪很像,她在出生时因为倒产缺氧,导致了脑瘫。口齿不清,行动不便的她,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很多的根本没有感情的人。生活的压力下,她也曾试图屈服,她试过去乞讨,但是最终没能跪下去。

后来,她开始写诗。顶着所有人不理解的压力,她坚持写作。“疼痛和苦难让心灵更加澄澈”,她从生命的痛苦里汲取了力量与灵感。后来她的作品被集结出版,她成为了作协的一员。她离了婚,结束了不幸福的婚姻。

她说过她的身份首先是女人,再是农民,最后是诗人。但是她希望人们在读她的诗歌时,能忘记她所有的身份,只感受她诗歌的力量。

网络主播是现在很火的职业,在千万主播中,薇娅是做得很成功很出名的一位。她在自己的书《薇娅:人生是用来改变的》里写:她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她更相信奔跑中的泪水和汗水。

不管是身体有残疾的张海迪、余秀华,还是出生于泥淖的莉斯,还是乘了时代的东风,获得巨大成功的薇娅。她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界,女性可以温柔、可以自信。人,要勇敢,要拥有不放弃的精神。

人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借口,对生活低头,对现实低头。人也可以迫使自己对抗生活的艰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生命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痛苦,同样也有许许多多的美好。任何的困难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人向往美好的阻碍,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精彩、活得完美,活成任何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