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畅言网(ID:jianzhuchangyanwang)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阿富汗首都,拥有3500年历史的名城喀布尔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经历了连年战争的摧残,如今喀布尔虽已辉煌不再,但仍稳步进行着城市更新和修复。近期,阿富汗国内局势再度急转直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喀布尔、坎大哈、赫拉特等文化名城的命运前途未卜。

阿富汗城市赫拉特一瞥

阿富汗的中亚古城赫拉特,人口约200万(2018年),仅次于喀布尔和坎大哈,是该国的第三大城市。赫拉特街景,一眼看上去又是很新疆,满街欢跑的电动三轮车,车身的色彩与图案都各有特色。遍布历史美的清真寺,厚重,沧桑,令人感怀赫拉特曾几何时的繁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拉特很多女人都穿着图上叫做“卡杜尔”(Chardur)的长袍,与伊朗妇女长袍非常相似,因这里临近伊朗,主要讲波斯语,赫拉特波斯人也不少。赫拉特夏季炎热,但阿富汗人依然是长衫加马甲,头上厚厚的布饰。

当地食物也和新疆很相似,盘腿而坐,手抓饭,羊肉串,各种囊......赫拉特干果丰富,诸如开心果,杏干,葡萄干,桑果干等等。尤其阿富汗松子,皮薄果仁大,热沙炒后如同吃瓜子一样用手一剥即开。

赫拉特沿哈里河形成绿洲,在国土总体显得干涸---沙漠色泥土色的阿富汗来说,这绿洲煞是润心养眼。

喀布尔现存民居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属沙漠半干旱气候,夏热冬冷,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春冬。在此环境下喀布尔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形式。同时与当地的伊斯兰信仰、文化传承等等密切相关,体现出当地的城镇空间结构和因地制宜的建造方式。

喀布尔的不同区域分布着6种不同类型的民居,囊括了低收入到高收入人群、低密度到高密度的住宅区。

(1) Shor Bazaar

喀布尔最古老的居住区之一。大部分房子拥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该住宅区始终处于城市的核心地带。街道狭窄蜿蜒,房屋建造紧凑,Shor Bazaar 区域充分展示了前工业时代的伊斯兰城市自然生长的肌理。

(2) Shahr-i-Nau

阿拉伯语意为“新城”,1930 年始建于老城之外。区域定位为可供机动车行驶的高级住宅区。地块采取矩形分割,路网规整。房屋通常采取平房形式,独立存在于院子中央位置。

(3) Karta-i-Panj

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与大多情况一样,由政府进行土地划分并将地块卖给住户,然后住户自行在基地上进行建造。其特点是住区内部存在一种单向的半公共空间。每户都紧紧相接,围绕此空间布置。

(4) Nanabad-i-Dehmazang

人们沿着山坡走势进行搭建,该片区域逐渐形成今天的样子。房屋尺寸不一,形状不同。标高较低的体量通常与道路相连,而另外地处较高标高的部分常与主体建筑脱离,担负辅助功能。

(5) Noor Mohammad Shah Maina

住区位于喀布尔城进行房屋自建。起初政府为了鼓励居民进行房屋自建,向居民提供房屋户型图,同时对建造进行指导。房屋的排布同样紧紧围绕庭院,平均居住面积处于全城较低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Settlement of the Qawals

Qawals则是一种形式类似帐篷或蒙古包的传统居住形式,常出现在城市边缘地区。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居住其中,但是由于居民并不拥有土地所有权,也并不存在产权划分等问题。

适应当地气候和文化的民居特色

Serai,原意为中东地方骆驼商队的客栈,现在已演化成喀布尔当地极具特色的重要居住建筑类型。

层层出挑是一大建造特点。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面积,人们会向着公共空间如街道、集市出挑楼板0.6到1米不等。随着层数增加,墙体厚度会明显减薄以减轻结构荷载。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往往从下而上依次是石基、砖墙、砖土、木土、木框架墙。材料的变化同样符合下重上轻的建造逻辑。

“窗户墙”是一种独特的结构构件与构造件高度统一的设计语汇。不同于梁柱体系中窗框独立于柱子体系之外、后期安装在柱子之间的做法,“窗户墙”本身是一面完整的木框架,可以传递上方荷载。巧妙的是同时它本身也是窗框的边框,饰以精致的木雕刻,更显轻盈。“窗户墙”系统的普及与阿富汗地区传统伊斯兰文化环境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紧密联系,其可调整开合大小的窗户板将女性“藏”在了深宅大院之中。女性在房间中很难被外人看到,却可以通过“窗户墙”系统方便地看见院子中发生的事。

阿富汗夏季天气干旱炎热,高密度地区为了有效地通风采光,民居设计中往往设置中庭。而中庭中心有一根无形的垂直轴线,人们的居住围绕它进行。

多数起居空间都不设家具,往往一条毯子就能代替桌子和床的功能。人们习惯围坐在毯子四周吃饭聊天。坐卧习惯的不同以及室内家具的缺失都使得房间具有一种亲地性,空间中心的高度因此下移。由于中庭窄高,使中庭空间贤德宽敞不逼仄。席地而坐所处的主标高通常被抬升到0.8到1米乃至更高,好处是坐下后通常看不到庭院的地面,而只能看见庭院中低矮植物的冠部。人们可以感受到庭院在向下和向上的两个垂直方向上都有延伸,从而产生空间被扩大的感觉。

天气好的夜晚人们会选择睡在屋顶上,凉爽舒适。屋顶同样也承担着晾晒谷物的功能。不仅如此,孩子们会在屋顶放风筝、嬉闹。屋顶空间在阿富汗民居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柯布西耶概括出的“屋顶花园”要素不止适用于新建筑,也与传统阿富汗民居不谋而合。不同标高、功能丰富的屋顶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俨然成为了家庭核心区。

世界遗产

贾姆尖塔 Minaret of Jam

贾姆尖塔位于阿富汗西部古尔省的中心位置,高65米,由四个锥柱重叠而成,其建筑工艺精美,外部为砖质结构,上有花纹雕刻,顶部覆有蓝色琉璃瓦。这座1194年古尔王朝建造的宣礼塔是阿富汗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它的位置可能就是古尔王朝避暑都城——菲鲁兹库赫的所在地。但是历史学家对其建造之初的作用,还有所争论。有些人认为它是一座胜利塔。

巴米扬大佛 Buddha of Bamyan

从前与现在的巴米扬大佛

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的巴米扬大佛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石窟中共有6座佛像,其中2座为巨佛,东大佛高37米,西大佛高55米,后者为世上最大的雕刻立佛像。巴米扬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途径地,常有高僧在石洞中讲经。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玄奘也曾站在巴米扬的沙地上,仰望恢弘大气的佛像。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摧毁了石窟中的全部佛像。

当代建筑

赫拉特玛丽亚·格拉齐亚·库图利小学

这座学校是为了纪念意大利记者玛丽亚·格拉齐亚·库图利而建的。在2001年美国和塔利班的战争中,她因车队遭到伏击而不幸身亡。项目由四家意大利事务所(2A+P/A,IaN+,Mario Cutuli,ma0/emmeazero)共同设计。学校鲜亮的钴蓝色藏于围墙之内,在北方远山的映衬下与村边周围开阔平坦的葡萄园和农田形成强烈反差。从布局看,单层的建筑和绿色空间交替出现,让人联想到赫拉特传统的村落集群。不过,建筑师特意强调他们对教育空间和室外空间创新和探索的目标是打造“绿色教室”。

学校上午有400名女生上课,下午400名男生上课。八间教室和入口出的管理楼由走廊相连,并让每个房间都能通向室外的花园。整个建筑群的制高点是双层图书馆,从远处就能看到它耸立在围墙之中。图书馆的一层宽敞明亮,也是社区集会的场所。砖墙上部的装饰性玻璃砖就好像赫拉特的鸽子塔一样。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外包当地砖,而没有借鉴赫拉特的传统砖建筑遗产。

巴米扬省立医院

巴米扬省医院(设计公司:Arcop (Pvt) Ltd.)坐落于阿富汗中部高地约2,800m米海拔的巴米扬山谷。该医院共设有141张病床,占地6.66英亩。由阿迦汗基金会、加拿大政府、法国政府共同出资建成,耗资约2,280万美元。

医院的北面周长是245m,深度为117m,医院从东南角的最高点向西北角的最低点缓缓倾斜了5m。医院的北部和东部边缘由巴米扬河环绕,西部边缘为一条季节性河床,南部是一座雄伟的干旱山脉。当地居民可以分别从三个方向进入医院,其中西北边缘是主入口,西部和南部是次要入口。

这座省级医院完全尊重和理解了巴米扬的乡村社区生活和建筑风格,建筑师通过从当地淳朴的乡村环境中提取的灵感,赋予了建筑简单的布局。医院的总体规划围绕一系列庭院展开,所有的室外空间包括从较大的公共区域到重症监护患者和康复患者所需的绝对私人空间,它们都按分层顺序排列。总体而言,建筑团队采用“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通过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山脉和花园景观、以及户外庭院,创造出一种促进患者康复,并为患者带来幸福感的建筑风格。

阿富汗传统民居探析——以喀布尔Shor+Bazaar地区为例,邸衎 《建筑与文化》

玛丽亚·格拉齐亚·库图利小学,尚晋 《世界建筑》

饱经战乱的阿富汗,仍然值得我们期待 孤独星球杂志

在阿富汗感受西域风情,野生小动物 新浪博客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