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同学们去英国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感受大英帝国的别样风情?为了增长阅历、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

今天想跟同学们聊一聊关于留学与工作的关系。

许多同学去读研都是为了回国之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发出疑问,回国之后真的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吗?

今天小C邀请到一位留英回国的学姐,为同学们分享一下她在求职过程中发生的精彩故事~

一个二本学生的自白

一个双非学生毕业季都面临着什么困境呢?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根据教育部推出的“24365智慧就业平台”显示,已接收2021届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3763万人次。

我毕业那一年,全国有834万毕业生。

这也意味着,我要跟800多万人一起,涌入人海,争夺就业岗位。他们当中有着许多来自名校的博士、硕士、985/211高校的学生。

他们,都重重的压在了我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比他们优秀吗?”

这是我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我不断给着自己肯定的答案,坚信着自己可以成为傲立群雄的那个人。

那个时候的风口是短视频,是互联网。

我的愿望便是进入互联网大厂,我不清楚它代表着什么,我只想跟紧时代的步伐。在那800多万人里面,有许多人都跟我有着相同的目标。

所以在大三那一年,我便开始疯狂投简历,那时候还未深入社会的我过于自信,自信到,我以为我能够拿到一张大厂实习生的入场券。

而现实是,我甚至连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接到过。

后来我才知道,许多大的录取率不足3%。我以为自己身披战甲,其实我不过是笨拙的拿着一块板砖,以为能够敲开这扇巨大的城门。

那个时候我学会了一个词,叫做“学历歧视”。身边开始有人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在起点就已经输了。感受到来自现实打击的我,却依旧不信命,我不甘于我期盼的职业生涯还未开始,便已经结束。

当时我的目标便只有一个,我想拿到这张入场券。

他们告诉我,在起点我就输了。没关系,那我就努力站在更好的跑道上。

迈入大四那一年,我决定去英国读研。

三个月的朝七晚九,我拿到了7分的雅思成绩单。凭借着不错的GPA,我拿到了心仪院校的Offer。

按照惯性,大家是不是以为后面的故事就是,我成功去英国留学,回国之后成功进入大厂,走向人生巅峰?

可是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这个故事太俗套了。俗套的故事,怎么配得上我精彩的人生呢。

在英国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年后,因为疫情,我提前回来了。那时候,也恰逢秋招开始了。

一年之后,我还是和800多万毕业生一起涌入人海,争取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与之前不同的是,我终于收到了面试的通知。这一次,我有了底气,也握好了我的敲门砖。

但现实还是给了我狠狠的一击,第一次群面我便乱了阵脚。

听完大家的自我介绍环节后,我才知道这一场群面的学生都是研究生,没有本科生,除了我和另一个英国留学生,其他都来自国内的211/985高校。听完每一个人的经历后,我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如此优秀。

在其他人气势汹汹的讨论下,我头脑开始变得混乱,语言也慢慢失去了逻辑。

每一次我开始感到害怕,想要躲避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想起在英国时,导师对我说的话:“我觉得你太棒了!你的优秀并不需要由别人衬托,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已经光芒万丈了!”

这句话在无数我想要退缩的时刻,为我输送力量,让我自信了许多。即便是面对面试官非常犀利的问题,我也能拿出当时在英国上seminar时和外国同学battle的气势,回应他的提问。

我似乎我已经成为了两年前想要成为的人。

直到在某大厂最后一轮面试时,HR问我,你为什么选择要来我们公司呢?

我开始犹豫了,为什么要选择他们公司呢?

在去英国留学之前,我认为选择大厂是选择了风口,是选择了一个光明的职业生涯。但是留学之后,我发现,这个世界不止于互联网而已,还有更多精彩纷呈的瞬间。而我的价值,也并不是一张互联网大厂的入场券就可以衡量的。

秋招结束了,我一个拿到了5个offer,我成为了曾经遥望的3%。

这一次,我终于有了选择的权

最后我选择去了一家电视台,我想从我的热爱开始,继续成长,继续学习,继续去经历这个世界的精彩纷呈。

最后与同学们分享一个面试中记忆深刻的瞬间。

面试官问我,你在英国读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当时的回答是:永远有自己的态度,不随波逐流,活得自在。

评论区点赞活动截止到9月22日(下周三)下午一点哦~欢迎同学们积极留言~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啦,希望同学们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