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主席,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伟人”。然而,承受多大的荣誉,背后就要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它对毛主席来讲,也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毛主席几经起落,备受排挤。面对挫折,毛主席没有选择永远逃避,而是敢于斗争,直接面对。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在红军遭受严重挫折后,备受排挤的毛主席不计前嫌、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连打胜仗的那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霹雳一声暴动”,开启革命生涯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是1927年,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豪情万丈之下,写下的一首词。全诗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字里行间犹如千军万马般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有人说,这首词,可谓是毛主席革命生涯的开篇和战斗檄文。然一切革命的背后,都离不开流血牺牲。秋收起义虽是“霹雳一声暴动”,振奋人心,其中的过程亦是非常艰辛,甚是磨人。

1927年是中国时局极为动荡的一年。这一年,先有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有汪精卫举棋不定,最终背叛革命。以蒋汪为首的国民党大肆迫害共产党,据统计,单就从这三月到八月,全国因革命而牺牲的同志就多达三万余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针对国民党的暴行,我党奋起反抗。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革命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南昌起义的爆发,直接促进了“八七会议”的召开,毛主席就是参会人士之一。

毛主席在会上提出,“政权是在枪杆子中取得”。北伐战争的失败,就是由于我党没有牢牢将兵权把握在手,而是选择寄希望于国民党,对国民党一再妥协,这才让我党在面对国民党迫害时,毫无还手之力。

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按照会议精神,准备领导长沙的武装斗争。回到长沙之后的第一件事,毛主席就和相关人士商量要筹建一支真正属于共产党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百姓组成共产党军队已然来不及,因此,组建部队主要以起义兵为主,由当时在鄂南参加农民暴动的罗荣桓起义兵以及未赶上南昌起义的武昌警卫团等部队共同整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武装部队。

这支部队没有再延续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是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为名。这也是毛主席的那首词的开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真实写照。

至此,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便提上了日程。

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部队,并不能代表我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9月9日,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当时,工农革命军分三路,从长沙周边起义,共同向长沙进击。起初,我军占领了醴陵、浏阳等县,取得了一些成果。然敌强我弱之下,这些是县城又被敌人多占,起义部队严重受阻,损失惨重。

毛主席意识到,攻打长沙已经是不可能,便命令部队全部在文家市集合,开展接下来的作战布局。

血的教训让毛主席不得不实事求是,在文家市的一次会议上,他首次提出,将起义部队转移到农村地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线路。

毛主席提出这一决议之后,很多官兵表示不理解。由于工农革命军的主力主要来自之前的国民党中的起义部队,队伍中不乏有从黄埔军校中毕业的军官。他们大多擅长攻占城市,现下竟然要他们转战农村,因此,很多人内心都非常不服毛主席的这一决定。

好在当时工农革命军的总指挥,同时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卢德铭坚定的站在毛主席这边,这才使起义部队转战农村的决议通过。

转战农村后,毛主席通过“三湾改编”得以肃清军纪,整顿军风,让部队逃离军心不齐的处境。可以说,秋收起义在整体上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是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线路最起码在当时被确立起来,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为我党反对蒋介石的围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且人们接受真理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掌握真理的人来讲,可能还会受到非常不友好的待见。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都在遭受排挤与打压。

二、几经起落,备受排挤

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和毛主席成功会师。会师后,中央决定整编两支队伍,名为红四军,毛主席担任党代表并兼任军委书记,此时毛主席34岁,正直青年,前途一片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天不遂人愿,次年6月份,毛主席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在前委书记一职落选,被中央发派到地方,指挥地方作战。

在此期间,毛主席身体发出抗议,感染疟疾,只得好好休养。政治上的大反转,让其内心备受煎熬和郁闷。仕途的失意,让他不禁感慨:“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这次的失落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0月份,中央在陈毅、周恩来等人的汇报下,肯定了毛主席在红四军中做的贡献,纠正了一些不利于毛主席的错误思想,决定恢复毛在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毛主席在红四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也确立起来。

毛主席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后,自1930至1931年12月,先后粉碎了蒋介石为首的三次“围剿”。我军士气大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毫无意外担任主席,权力一度达到巅峰。

三次反围剿的成功,加上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岌岌可危。中共临时中央审时度势,判定国民党受到东北的牵制,并且刚刚经历了三次围剿的失利,已经没有能力在短暂时间内再次发动“围剿”计划,国民党统治已经出现动摇。

为此,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改变原来战略,变为向城市进军,扩大苏区。“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应该提上日程。

这一决议,首先遭到了毛主席的抵抗。毛主席认为凭借我军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和国民党的城市部队相抗衡,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针对毛主席的抵抗,中共临时中央对此进行驳回,坚持认为敌我形势已经发生逆转,攻城势在必得。

没办法,毛主席只得服从命令。但是就在中共苏区中央局讨论攻占哪座城市时,毛主席却再也忍受不住,与相关人员翻了脸。原来,中央局最终的决议是攻打赣州。

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地位可见一斑。一旦我军前往攻克,势必会引来国民党军队的死守以及大量援兵前来支援。况且赣州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一旦我军失败,连退路都没有,难道跳河?

苦口婆心之下,效果甚微。最终只得以少数服从多数,由彭德怀领导红三军团攻打赣州。毛主席在这次会议中,被指责是“右倾机会主义”,胆小怕事,消极对战……

毛主席因此受到了孤立,会后,只得请假休病,眼不见心不乱。

三、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实践出真当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攻占赣州,一切如毛主席所料,赣州军事防御工程非常坚固,固若金汤。而且周围还有国军的援军前来支援,我军久攻不下,在自身处境艰难的同时,还面临着被国军前后夹击的围歼境地。

这时,众人纷纷想起还在休假养病的毛主席。于是,之前在讨论攻打赣州的大会上,反对毛主席的项英,一面请电毛主席让其复出,一面亲自到毛主席修养之地,以表让立即毛主席支援赣州红三军团的决心。

毛主席听到项英的汇报及请求后,并没有和项英进行过更多的掰扯往事,而是迅速行动,即刻动身,并带领前不久,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红五军团前去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毛主席用兵如神。红五军团刚从国民党部队脱离出来,还未进行整顿,但就在毛主席的胆大用兵之下,红五军团成功解救红三军团,保留了我工农红军的有生力量。

毛主席这次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但是此时他的权利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只是空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职称,手上已经没有红一方面军的任何军权。

攻克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局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总结此次攻克赣州的经验教训,并讨论我党接下来的作战线路。

毛主席在会上批评了攻克赣州是冒然之举,认为我军应该向敌人布防力量最薄弱的赣东北发展,那里群众基础较好,便于我军发展。

毛主席的这一主张再一次因大多数人的反对而被否决。会上的大部分同志仍然认为中央的主张是正确的,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攻克赣州失败了,并不代表中央的总体战略完全错误。因此,我军应到赣北发展,一路北上,夺取城市。

无奈之下,毛主席以少数服从多数,跟随红一、红五军团组成的中路军北上。

北上途中,毛主席建议部队往赣东南方向进军,攻打漳州。漳州作为福建第二大城市,“必须直下漳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式局。”

毛主席的这一主张,得到了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周恩来书记的支持,最终决定中路军改名为东路军,由毛主席率领东路军南下,攻打漳州。

我军向东南进军漳州的途中,必经龙岩,是以龙岩东路军攻克漳州的第一站。龙岩的守军只有国民党的一个旅,其长官也不硬气,红军打来时,他并没有誓死坚守,而是仓皇逃亡漳州,我军由此在龙岩地区进行短暂修整,并为攻打漳州做战略布局的准备。

攻打漳州,除了有东路军外,我军还调集了西路军的红三军,集中两军兵力。向漳州开进。

19日,漳州战役打响之后,国民党驻守在漳州的张贞部,因作战不利,接连退守,一天之内,从漳州线外退到漳州城内,连夜焚烧漳州的军械库,率领少数部队匆忙弃城而逃。

漳州战役,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军大获全胜,国民党第19师被歼,师长率部出逃。我军收获俘虏1600余人,大量武器弹药也被我军收归囊中,飞机、大炮、机关枪、弹药以及一些通讯设备等,应有尽有。

张贞

漳州战役毛主席功不可没,然有些人忽略掉毛主席的功劳,上纲上线,认为毛主席早前不支持我军攻占城市,这是标准的“右倾机会主义”。现下漳州我军取得空前胜利,完全证明了毛主席之前的主张是错误的。

之后,中共临时中央中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支持这种观点,毛主席被孤立排挤。1932年5月11日,长汀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毛主席没有参加,但是他却以另一种形式简介参与了这次会议,因为这次回会议可以说是专门针对毛主席的,堪称是毛主席的“批斗大会”。

长汀会议决定,要贯彻中共临时中央的方针政策,彻底清除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毛主席因此受到了裁决。

从这以后,毛主席接连受到打压排挤,最后只剩下中央临时政府主席的职称跟随部队,甚至在长征之前,中共临时中央决定,让毛主席留守当地开展游击战,没有机会随军长征。好在周恩来等人力荐毛主席,否则难以想象中国的革命后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直到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毛主席据理力争,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统治党的局面,形成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毛主席的前半生,真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没有理由再在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