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藕

普普通通的星期三中午,“刚去朋友圈办了个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网易云音乐的APP,独家策划“云村村民证”处在最显眼的位置。作为打工摸鱼人,从朋友圈看到再切换app进入网易云,最后领取村民证再重新分享到朋友圈,也许只用花费1分钟。

于是,今天中午,网易云音乐又又又又又成功在朋友圈刷屏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加入朋友圈刷屏的狂欢。在狂欢背面,吐槽刷屏,是仪式的另一个环节。

有吐槽朋友圈刷屏的:

也有单纯吐槽网友喜好的: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朋友圈好友都爱听什么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吐槽,有才的网友还会玩二创作,结合时事,最近很火的大湾区哥哥,一生正气的武戏大佬和荣誉归国的奥运健儿都没能逃过。

怎么说呢?网易云音乐跟用户的刷屏游戏,都快成为朋友圈每年节前饭后的固定小节目了。

从微信朋友圈引流到自己的app,对用户来说只是手指滑动的一小步,有些app却等了许多个日月。譬如,擅长红包熟人营销的拼多多就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被接受,甚至现在也不被年轻人接受。但对网易云音乐来说,朋友圈刷屏,可能只需要一次精心策划的营销。

你有仔细计算过一年被网易云音乐刷屏的次数吗?

大到一年一度的《年度音乐报告》,小到偶然掉落的性格测试,无论是被包装成色彩、小动物、或者是《我的使用说明书》,搭配精心制作的H5,网易云总是能在别人家地盘引起刷屏的大型社交狂欢。

说是社交狂欢,是因为在这一次次刷屏的背后,是网易云音乐对于年轻人心中对于社交网络定位的精密把握。

“是无证赛车手,也是另类的诗人。”

“是反叛仙人掌,也是融化愤怒的火烧云。”

“是乘风的画师,也是迷路的命运演奏家。”

不是AI写诗,也不是散文节选,而是网易云音乐给用户颁发的云村村民证上,给用户给出的云村身份——对每位用户按照听歌种类进行的诗意分类。

画师、赛车手、水手、白日梦想家、后现代诗人……这些带有一丝浪漫色彩的词汇被网易云音乐打散重组,安在用户的身上,谁不想被浪漫定义呢?只能说,一年又一年,网易云音乐属实是玩明白了。

再回过头去看曾经做过的小测试,几乎所有的测试都有着类似的色彩。色彩测试中,用户被分成不同的颜色,加之美好品质的词汇分类。《我的使用说明书》中,按照不同的职业属性,网易云音乐将美好的词汇以贴标签的方式往用户身上粘贴。

对用户来说,将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测试结果分享到社交平台,一方面,网易云音乐生成的词汇都是带有赞美意味的美好品质,满足了用户的“炫耀”的心理;同时,“分享到朋友圈”的行为与发布者产生一定的互动,带来社交价值,对网易云音乐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传播加裂变机会。

实际上,“云村村民证”也不是什么网易云的刷屏新玩法,过程跟每年的《年度音乐报告》极为相似,点击生成,结合之前的听歌数据,给用户分类,在村民证上也有自己常听的音乐类型,甚至生成的形象也早在《年报》中玩过。

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这样的刷屏营销已经属于模式化的成熟玩法了,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都已经见怪不怪,甚至都不再像最初时进行大型创新,只是在确定能吸引用户的情况下,按照模版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但对于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来说,这种在自己地盘撒欢的行为,却并不是喜闻乐见。每一次,虽然引爆社交网络后,虽然网易云音乐照样上热搜,但测试的的H5链接都会面临4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云村村民证的分享流程最后会变成自动生成图片——“打开网易云音乐搜索「村民证」领取云村村民证”的最好解释。

对于用户来说,花费短短的1分钟,领取今天的社交奖励,并不是什么不合算的买卖,就算不发到朋友圈,发给你想发的那个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对于平台来说,成熟的营销模式虽然可复制,但简单的美工创新并不能一直带来新鲜感。尽管在多年的操作下,网易云音乐对于用户心理把握十分精准。

长期的刷屏只会让人产生逆反,再精美的策划也没有意义,间隔时间是多少,什么样的主题才能吸引更多用户,网易云音乐都有一套成熟的玩法,至于这换汤不换药的营销什么时候才能玩到用户呢?得取决于屏幕前的各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