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全国科普日即将于本周末开启,近日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从数量上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承载平台之一。文学、出版、动漫、影视、游戏等上下游共同构建起科幻产业的良性生态,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探索科幻世界。

采写丨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失控玩家》的热映,让大家再度体会到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在这部电影之中,身为银行出纳员的盖发现自己其实是开放世界电子游戏中的背景角色,于是决定成为英雄,改写自己的故事。这个有关于未来的设定,甚至引发了人们对“元宇宙”这一概念的追捧和关注。这似乎从某个侧面印证了科幻对现实推动,以及它和现实的种种交错。

科幻是关于未来的故事,是人类想象力的无限延伸。自1818年,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作品《弗兰肯斯坦》问世以来,众多科幻作品层出不穷,在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承载了许多现实功用。那么,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的发展之后的今天,对于科幻作家而言,应该如何讲好“新”科幻故事呢?

电影《失控玩家》(2021)剧照。

9月12日,“阅见幻想·未来已来”科幻大咖跨界对谈暨科幻梦想启航计划启动仪式举办。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上海科技报社社长张玮,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先进制造所副所长张文武,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中信大方工作室总经理蔡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科幻学者、成都市科幻协会副会长姜振宇,阅文集团作家会说话的肘子、天瑞说符等嘉宾参加了这一活动,探讨与展望科技与科幻故事的未来。此外,《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也于当日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12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阅文集团、上海科技报社联合举办的“阅见幻想·未来已来”科幻大咖跨界对谈暨科幻梦想启航计划启动仪式在上海举办。(主办方图)

科技与科幻文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幻源自科技创新,又高于科技创新,并引领科技创新,科创与科幻互为孪生,并互为支撑。”在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梁兆正看来,科幻是激发新思想、引领新科技、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支撑力和推动力,更能够反映国家和城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文化发展的活力。科技创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则通过科幻文学、影视、游戏以体验的形式让更多的公众更好的理解科技创新,激发人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活动现场,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援引了刘慈欣获克拉克奖时所说过的话,科幻小说是基于想象力的文学,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因属于神的能力。杨晨表示,科幻网文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五大类型之一。而《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显示,从数量上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承载平台之一。据杨晨介绍,目前阅文平台已有超过51万个科幻网文作家,95后、00后的创作者迅速崛起,占比超过58%。今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Z世代读者同比增长44%。从内容上看,科幻网文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本土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部分截图)

在这里,杨晨指出,年轻的作者和读者有全新的科幻话语体系,传统科幻主题在网络文学中生长出了一系列融合协作方向,这其中,如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等都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作品。而伴随着《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的成功,科幻IP改编也将赋予作品更生动、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01

科幻能够让我们避免一些坏的未来

那么,对于今天的科幻作家而言,应该如何讲好“新”科幻故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姚海军同样谈到了他眼中科幻与科技的关系。科技以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科幻的元素?科幻又是怎么样以它的脑洞影响、推动科技的传播和发展?

姚海军认为,要讲清科幻与科技的关系,必须要提到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现在有一个共识,当年玛丽·雪莱创作这部小说是非常敏锐的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工业时代的气息和脉搏。”在姚海军看来,如果没有科学,那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很多人对科幻小说的预见性津津乐道,比如凡尔纳的《潜水艇》《登月》等。但姚海军表示,预见未来并不是科幻唯一的功能,而是众多功能之一。姚海军说,“科幻是科技时代的文学。就像一句诗所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不能了解庐山的全面目、整个世界整体的面貌,但是我们知道哪一块可能会有危险,这是科幻很大的作用,它能够让我们避免一些坏的未来,选择一些好的未来。”

电影《弗兰肯斯坦》(2011)剧照。

在现场嘉宾之中,张文武既是一位创作者,也是一位科学家,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双重身份的科幻作家来说,会如何将科学和科幻融合在一起呢?张文武认为,科幻首先是一个思维体操,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严谨的科幻是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是什么呢?从一定程度而言,科技是人类能力的一种拓展。在张文武看来,这个时代对科幻的定位是偏低的,“创新力的提升实际上就是想象力,无中生有,做梦的能力,大胆没有边界思考的能力。”科技激发科幻,反过来,科幻也会“无中生有”地产生很多东西。张文武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对两者的感受,比如在他的作品《未来星球2049》中提出的光子发动机接近现实版。从0到1,怎么实现7天到达火星?这就是与科技现实的结合,是两者之间的互动。

最终永恒的作品《深空之下》,天瑞说符的作品《死在火星上》,都是近期来涌现的非常好的创意和科幻题材的网文作品。来自《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除科幻网文品类创作者人数逐年递增外,追更科幻作品的网文受众也已超四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当中科幻作品的崛起呢?

会说话的肘子在《夜的命名术》中创作了一个赛博朋克的虚拟世界,同时存在的“表世界”与“里世界”,双重世界的多势力阵营,带来错综复杂、不断反转变化的情节。也让这部作品成为打破多项起点纪录的超级爆款。在现场对谈中,会说话的肘子表示,在他看来,科幻是中国文学品类里面最浪漫的一种,是理智者的浪漫。基于这个原因,他个人对科幻品类非常痴迷,希望可以展现未来。与此同时,会说话的肘子也在书中探讨了许多更加接近于现实的问题,比如《夜的命名术》当中,未来会有人工器官的出现,这将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未来会取消产假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的命名术》

02

科幻IP改编的门槛不仅针对作者,

同样针对读者

姚海军注意到,随着近几年网络科幻的崛起,网络科幻的概念也日益超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想法,融入了很强且扎实的科学背景。国外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火星营救》最初就是发表在网络之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指出,在类型文学中,科幻文学的创作门槛是比较高的。科幻文学的创作者往往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科研工作者,有着非常硬核的科技知识。

《流浪地球》电影的火爆让从业者看到科幻IP改编的巨大潜力,那么,科幻IP改编的市场的潜力如此之大,在改编过程当中优势、难点又是什么?

电影《流浪地球》(2019)剧照。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表示,科幻IP改编的门槛不仅针对作者,同样针对读者,比如世界观的搭建。在以世界观搭建的背景之下,可以聚焦个人,比如个人的奋斗故事,也可以聚焦文明的衰落或者起源。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暂时脱离当下,拥有一些想象空间。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所以改编的难度也特别大。比如《流浪地球》,塑造了一个非常宏大的世界观,未来50年之后整个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整个社会架构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教育是什么样,学什么样的课程?从世界观背景设计到概设图等影视化落地,这些都是需要被搭建出来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影视化的落地。

提到科幻IP改编,就不能不提到《三体》,那么,作为《三体》伯乐的姚海军,又会如何看待它的改编呢?姚海军对《三体》的改编进行了肯定,因为中国科幻的产业化必须迈出这一步。但与此同时,姚海军提到,科幻电影是所有题材电影中工业化特质最浓的一部分,而这也意味着探索的过程风险很大。不光是《三体》,顶尖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难度都非常大,比如《银河帝国》《沙丘》。《沙丘》的上一个版本改编并不算成功,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已经深入人心,对后来的改编者有很多桎梏。

电影《沙丘》(2021)》剧照。电影为观众呈现了一段神秘而感人至深的英雄之旅。天赋异禀的少年保罗·厄崔迪被命运指引,为了保卫自己的家族和人民,决心前往浩瀚宇宙间最危险的星球,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与此同时,各路势力为了抢夺这颗星球上一种能够释放人类最大潜力的珍贵资源而纷纷加入战场。最终,唯有那些能够战胜内心恐惧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此外,IP改编的另一个问题是,科幻往往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从文学到影像的难度大于一般题材,产业联动相当重要。正如张文武所说,“科幻IP创作的作家和影视界要形成一个协同创新的机制。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何安安;编辑:张婷;校对:陈荻雁。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扫二维码可以阅读本专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