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米粒妈

熟悉米粒妈的朋友们都知道,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始终是米粒妈的心头好,像是《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机智的医生生活》、《人间世》、《生门》、《急诊室故事》等等……都是我心中的经典片单。

尤其是纪录片,能记录下医院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真实的故事。除了能更多地了解医生这个职业,通过这些纪录片,我们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生、老、病、死。之前我还写过一篇关于医疗纪录片的文《国家培养我25年,我死了就是浪费资源!》。

通常看医疗类的纪录片,心情总是很沉重,泪腺发达的米粒妈往往看一集要跟着哭上半集,所以跟看相对轻松的影视剧不一样,纪录片我总是不太敢打开。

但最近我发现的这部医疗类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画风有点不一样,一整部看下来的感觉就是好笑又好哭、温情又治愈,它是国内首部专门讲述儿科医生的纪录片。(再悄悄说一句,这部纪录片的出品方还出过《守护解放西》系列,也超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片子究竟有多好呢?就连陶勇医生都亲自下场安利,说“看了这部纪录片备受感动,在悲欢之中,我们看到的是治愈的力量。”

等不及要看的米粉们可以先去后台回复“儿科医生”,就能收到米粒妈给大家准备的观影资源了。

医院也欢乐,苦中作乐的乐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本来米粒妈是拿好了纸巾,准备迎接暴风感动的,没想到看到这一幕,我直接愣在当场

还没看清人,就先看见满屏幕的“哈哈哈哈哈哈”。

进了急诊科还能笑得超级欢乐的家长,米粒妈还是头一次见,我刚跟米粒爸念叨,这家长心怎么这么大,下一秒听清了原因,我也忍不住了

这位妈妈抱着孩子边跑边发出杠铃般的笑声到了诊室,只见孩子妈妈一边笑一边问“医生,你见过被鱼咬到的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她带孩子去水池边玩,宝宝想玩水;她就让宝宝撩了一下水,没想到被鱼咬了,担心伤口感染,所以带来看医生。

这样的情况,让身经百战的医生也忍俊不禁了,查看完孩子的受伤情况,写诊断时候犯了难,因为“你这个鱼咬伤诊断都打不出来”。

宝宝心里苦哇

而医院的另一边,满走廊的小男孩,正齐刷刷地脱掉裤子,还大喊着“死亡时间到”

作为一个小男孩的妈妈,我秒懂了,但我大为震撼

他们是来排队割包皮的。

这样的大场面,几乎每个寒暑假都会发生在儿科医院的泌尿外科,每到这时也是医生们最忙碌的时间。

拍摄的当天,涂磊医生一共做了135台手术,从早站到晚,不仅是对体力极大的考验,而且面对100多个“小皮猴子”,医生更要使出浑身解数,说学逗唱轮番上阵来安抚

要跟学霸交流英语,逼到学霸说考高分的秘籍是“蒙的”

随机抽一个孩子背诗,结果反而是“自取其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个小医学迷,什么专业名词都张口就来,涂医生直接点名,以后来我们科室吧

通常这样的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背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还是会被童言童语安慰到,这也是他们的治愈时刻。

有时候,懂事会“要命”

米粒妈一直觉得,懂事固然是孩子可贵的品质,我们也鼓励孩子懂事,但这应该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的所有做法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正让自己快乐的。

这部纪录片里就有一个这样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孩子。

这个8岁的男孩叫浩浩,患上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确诊时,这个囊肿已经长得非常大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大很多。

手术前,小浩浩自己去找了主治医生谈话,本来米粒妈以为他是担心手术风险,或是怕疼之类的,可我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对医生说“做这个手术要花好多钱吧?如果动手术钱多的话,我就不做了”。

他说,妈妈在外面赚钱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才能挣几十块,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浩浩超乎年龄的成熟与懂事,看得米粒妈好揪心。

术后李勇医生和浩浩的父母谈话时才发现,其实孩子的症状很早就出现了,有时候吃点药就好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告诉孩子,“男孩子要坚强,忍一忍就过去了”,所以孩子的病才拖了这么久。

生活中,太多孩子被要求“懂事、听话”,可谁又知道,孩子的懂事里,掩盖了多少无忧无虑的童真呢?

小浩浩的故事让米粒妈心疼,可看了接下来的这个小朋友,我直接是愤怒了!

这个事情前阵子还上了热搜,一个3岁多的小男孩,竟然被亲妈踹到下体严重受伤送进医院!

医生看了一眼情况要求马上手术,因为还不确定究竟伤到什么程度,得手术探查才能进一步确定。万一损伤到尿道,后面的人生几乎都可以说是毁了!

术前谈话时,医生还以为家长是误伤,还在为她找补,所以问妈妈:“你本来是准备踢屁股的是吗?”

没想到这个妈妈竟然说,“不是,我就打算这样的”。

听了她的回答,米粒妈脑海中只有四个大字,丧心病狂!

而她还在滔滔不绝地跟医生解释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这位焦虑的母亲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才3岁的孩子,就报了早教、美术、英语、平衡车、钢琴足足5门课程!

今天受伤的起因只是因为孩子想多玩一会儿,而母亲最看不得找借口不学习,就想“治一治”他。

3岁的孩子就卷成这样?大可不必!

连医生都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是不是亲妈妈?

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这位妈妈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确存在问题;想到医生说的种种后果,也开始后怕起来,幸运的是最后手术很成功。

也许真正需要好好上一课的,是这位家长。

医生是最接近神的凡人

很多时候,儿科医生治疗的不仅仅是小朋友,更是他们背后的家长。

就拿老母亲们都很熟悉的发烧来说,这些家长的操作也是让我开了眼。

孩子已经高烧40℃,不赶紧送医院,还往额头上涂鸡蛋清,面对医生教的科学方法,这位奶奶还不耐烦地敷衍说,“她爸小时候也是这么带大的”。

有的孩子烧到39℃多,爸妈怕孩子冷,包了大棉被来看急诊的,虽是爱子心切,但方法不当搞不好会引起高热惊厥啊!

还有各种各样刮痧的、贴膏药的,一通神操作就是不给吃退烧药,面对这些家长,医生耐着性子一遍遍地劝说不要依赖偏方,要科学退烧,看到这米粒妈都感觉心累了……

当然医院里更常见的,还是这样的“生死时速”。

年仅一岁半的孩子被花生米卡住气管,已经窒息缺氧、情况危急。这台手术的操作必须又快又准,缺氧的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这就是在和死神拼手速啊!

好在医生团队默契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取出了咽喉内的花生米,手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在手术台上,医生展现了精湛的技术,准确的决断,挽救生命;下了手术台,还要苦口婆心地劝诫家长,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尽可能少受点伤害。

著名的教育家高震东说过,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

我们没有见过神,可我觉得,儿科医生是最接近神的凡人。

长久以来,儿科医生都是稀缺资源,影片里给出过这样一个数据,我国现阶段儿科医生的缺口,已经超过了 20 万。目前中国儿科医生的数量约为 12 万人,仅占全国 300 万医师数量的 4%,但 0 到 14 周岁的儿童,却有 2.5 亿!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儿科医生,要给2000多名孩子提供帮助。如今还能坚持在儿科一线岗位上的医生,靠的就是医者仁心在负重前行。

其实当我们成为妈妈的那一刻,就跟儿科医生有了天然的羁绊。

我至今仍然记得,米粒小时候有一次肚子疼半夜去急诊的经历。

那是一个初秋的夜里,风很凉,米粒突然在床上扭来扭去说肚子疼,半天也不见缓解,我和米粒爸赶紧抱着米粒急匆匆跑去附近医院的急诊室。

医生简短地问了下情况,就拿起听诊器要听诊。

他刚把米粒的衣服撩起来要放听诊器,突然又收回手,把听筒用两只手捂住,捂了一小会儿才重新放上去听。后来检查过米粒没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肚子自己就不疼了。但接诊医生这么一个伸出手又收回来的动作,让我一直记到今天。

也是因为他,后来我每一次面对医生时,都尽量释放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相信我所做的是有意义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鼓励和笑脸,也正是治愈他们的良药啊!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