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跪着的父母,养不出站着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以爱之名让步。

作者 | 李核桃

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气愤的新闻:

就在陕西宝鸡,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竟然在大街上狂踹妈妈。

他一把将妈妈按倒在地,一边嘴里发泄着什么,一边脚下连续往妈妈屁股上狠踹。

附近的保安看不下去,想上前制止,可是男孩冲着保安大吼大叫。

保安很生气,拿出手机对男孩说:“别闹了,听到没有?再闹我就报警了!”

男孩一听要报警,放开妈妈便冲到3名保安跟前,拉住保安的手就要抢手机。

而地上的妈妈看到眼前的情景,连忙爬起来,追着儿子到保安跟前,替儿子求情,希望保安别把事闹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件事的起因微不足道:男孩想要买什么东西,妈妈不同意,男孩就开始闹,这才有了上面荒诞的一幕。

这个新闻看得网友愤怒不已:

看看孩子被惯成什么样子了!竟然还护着他! 小小年纪都敢打骂自己的亲生父母,跟3个成年人硬杠。那他长大后呢?走向社会后呢?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肆无忌惮打骂父母的孩子并不是孤例。

去年,武汉地铁2号线站内,一个女孩对着手提行李包的妈妈连踹6脚,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路人劝说,她就又动手打路人,气得路人想报警。

一直忍气吞声的妈妈这才开始发声,但她不是教训女儿,而是安慰她:没事了没事了,别生气了。

李玫瑾说:

“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

每一个不尊重父母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纵容无度的父母。

他们由着孩子胡闹却不制止,纵着孩子无法无天却又百般包庇,哪怕自己受委屈也不在意。

可却忽略了一点:

连亲生父母都不爱的孩子,将来又能指望他能温暖谁呢?

就怕无法无天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将来长成暴戾的参天大树,最终害人害己。

溺爱,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不禁想起那个在浦东机场连捅妈妈9刀的留学生汪佳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佳晶高中毕业时不满自己考的大学,提出去日本留学,妈妈二话不说借了几十万送他去日本念书。

钱来得这么容易,汪佳晶自然也不懂得珍惜。

他在日本五年,每年开销30多万,五年花了150多万,妈妈供得特别辛苦。

别的留学生会靠打工的方式减轻父母的负担,汪佳晶却明知妈妈每月工资只有7000元,每月依旧向她索要7000元,不给妈妈留一点生活费。

终于,妈妈实在供不起他了,在他又一次索要生活费时便拒绝了,他愤怒之下决定回国。

在机场看到前来接机的妈妈,他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

当他听妈妈说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时,竟在人来人往的机场掏出尖刀,当即向妈妈的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

而被逮捕后,汪佳晶还振振有词:“我就是觉得母亲是在骗我,不是没有钱。我很气愤,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是什么?

惯着他,让他的胃口越来越大!

正如《爱弥儿》一书所说:

“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 结果,使你迟早有一天不能不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 但是,由于他平素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

被惯坏的孩子,不会对父母曾经的百依百顺感恩戴德。

因为他已经像一只不会飞的笼中鸟,就等着父母天天来喂食,等得心安理得。

他已经不再想着自立,反正他想要的东西都能轻易得到满足。

父母哪怕只有一次不满足他,他便将父母当作不共戴天的仇人,欲灭之而后快。

溺爱,不是一个孩子的悲剧,而是整个家庭的悲剧。

有些孩子的结局

12岁前就已经注定了

前苏联一位领导人说过:“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大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太多的家庭,将家里好吃的、好喝的全部留给孩子,自己一点都不享用。

孩子吃完放下碗就跑了,丝毫没看到累了一天的父母在弯腰收拾碗筷、扫地拖地。

当父母习惯了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也就习惯了唯我独尊,眼里只有自己的欲望,没有父母的卑微。

看过一个微电影,妈妈从小溺爱女儿,十几岁了还帮她剥鸡蛋、穿衣服,上厕所给她擦屁股。

别人都说她太宠孩子了,她却说:“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宠,难道指望别人宠吗?”

她还觉得这是“富养”女儿,每当女儿说起“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时候,就双手奉上自己的工资。

更别提让女儿干家务活了,哪怕女儿拿着轻飘飘的购物袋,她也要第一时间接过来,自己拿着。

结果,长大后的女儿,自私又薄情,凡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妈妈的死活。

有一次她借了十几万的高利贷,让妈妈还。

而此时上了年纪的妈妈说起自己的难处,希望女儿体谅。

女儿却面目狰狞地说:“你去卖点血、卖个肾啊!才几十万而已!”

她甚至鼓动妈妈去偷、去抢,再苦再难也要妈妈帮自己渡过难关。

电影的最后,还不起债的女孩被坏人带走。

临走前她表示想跟妈妈说最后一句话。

可是她却趁着拥抱时咬掉了妈妈一只耳朵,还咬牙切齿地对她说:“你把我害成今天这样,我要你一只耳朵不过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许多父母明明爱孩子如命,孩子却毫无感恩之情,甚至对父母恨之入骨。

就是因为——

3岁那年他不肯自己吃饭,父母拿着勺子一口口喂他吃。

于是孩子知道了:我怎么过分都没关系,反正他们不会让我挨饿。

6岁那年他为一个玩具在地上撒泼打滚不肯走,父母心软妥协了。

于是孩子知道了:得不到的东西,只要大哭大闹就好。

15岁那年他看到同学都用苹果手机,人家有的他也要,父母拿出整月工资满足了他。

于是孩子知道了:只要我想要,我就能得到,父母再难也得帮我办到。

再往后,18岁、20岁、30岁、50岁……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在乎父母的感受。

等到年老体衰的父母躺在床上等着他拉一把时,他却嫌弃父母累赘、怨恨父母给予的不够多。

这时候再骂他是个冷血无情的不孝子又能怎样呢?

李玫瑾说:

“年轻人当中的性格训练和教育,都是要在12岁之前做,如果这个东西你做好了,孩子后面会很顺利。”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用管,大了他就自然就懂事了。

刚好相反,小时候你不教他是非对错,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就开始想干嘛就干嘛,父母想管也管不了了。

有些孩子的结局,早在他12岁之前已经注定。

做对这三件事

养出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

毕淑敏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每个父母,都希望养出一个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

那就趁孩子还小、性格尚未定型,对他做一些必要的训练吧。

1.适当满足孩子,但不无原则妥协

超市门口看到这么一幕:

一个男孩想吃冰淇淋,妈妈给他买了,可他咬了一口就说“不好吃,不吃了”,让妈妈再买一个。

妈妈就不答应了,男孩就开始不依不饶地闹。

妈妈说:“我看你是不喜欢吃吧?那我以后就再也不给你买了。这个冰淇淋,你不吃我吃,我觉得还挺甜的。”

说罢大口大口吃起来。

男孩看要挟妈妈不成,反而连第一支冰淇淋也要失去了,这才勉为其难地接过冰淇淋又吃起来。

我忍不住为这个不妥协的妈妈点赞。

想起李玫瑾说过另一番话:

“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 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

当孩子提要求时,不能全部满足,要看情况,合理的可以满足,不合理的,态度坚决地拒绝。

否则小时候懂得用哭闹逼父母妥协的孩子,长大后就懂得用吵架、打骂等更粗暴的方式逼着父母就范。

2.舍得用孩子,别让他养成依赖心理

《少年说》中的叫郝睿涵,初二才开始学穿衣服,高二了还不会倒热水,17岁了还不会用筷子。

每当她想学着做点什么时,父母不是怕不安全,就是怕她做不好,让她只管安心学习就行了,这些事不用操心。

可她真正的渴望,是希望父母放手,让她学着照顾自己。

多少中国父母,习惯了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舍得用孩子。

结果培养出了很多生活不能自理的“寄生虫”。

他们在生活上不会照顾自己,在心理上不肯“断奶”,长大了还要与父母“共生”。

舍得用孩子,从小就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惟有如此,他才能从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身体和人格上的独立。

3.创造机会,让孩子看见父母的不易

暑假期间,有个叫薛琪琪的女孩因跟着爸爸“出工”而走红。

爸爸是一名安装工人,妈妈是一名餐饮店的服务员,夫妻俩的工作都很辛苦。

女儿薛琪琪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经常打扫卫生、整理一家人的衣物,包揽了晚饭后刷锅洗碗的任务。

只因为暑假期间,她经常跟着爸爸出工,亲眼目睹了爸爸的不容易:

“看着爸爸工作挺辛苦的,干一次活都会累一身汗,每天衣服都要汗湿好几次,妈妈又经常加班到很晚,所以来之前就想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他见过父母流汗的样子,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后,发自内心流露的。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吃穿用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理所应当得到的。

而是因为父母爱他,甘愿为他负重前行,用一滴滴汗水为他换来的。

这样,我们的孩子即使暂时帮不上忙,至少会拥有一颗心疼父母的心。

听过一个说法: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孩子。

人世间最美好的传承,莫过于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也懂得回馈父母。

如教育心理学博士边玉芳所说:“爱是双向的,亲子关系也是一个双向给予和收获的爱。”

父母和孩子双向奔赴的爱,才是一个幸福家庭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