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位于豫北大平原,西距太行山30余公里,县境内有太行山的余脉8座山峰。

咱们先暂不说县城内遐迩闻名的大伾山、浮丘山,也暂不不说大伾山东面已经消失了的凤凰山、紫金山,接着前面说过的同山,与大家分享白寺山的一组无人机航拍照片。

后面,瑞视觉会接着拍摄,陆续与大家分享象山、善化山、紫金山、凤凰山、大伾山以及浮丘山,敬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的卫星地图,显示了浚县县城与鹤壁之间同山、白寺山、象山和善化山的位置关系。

蓝色方框内,是白寺山所处的地理位置。

白寺山,位于浚县县城西面约9公里处的白寺镇白寺村,高不过37米,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不算大山。

上面的卫星图片,显示了白寺村与白寺山相依相偎的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影友L兄送大学开学的儿子去鹤壁高铁东站,陪同前往,回来路上初探无数次擦肩而过的白寺山,无人机拍下这组照片与大家分享。

白寺山,经过多年的挖掘开采,山头已经消失,山体中间留下的矿坑内,积水翠绿,宛如翡翠湖。

上图为白寺山、村现在和几十年前的卫星照片对比。

沧海桑田,造化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寺山古称白祀山,传说秦始皇曾于此祭天,明代官方曾在此大量开采花斑石用以皇家园林建设。

白寺村历史久远,原名为白祀,因秦始皇东巡路经黎阳祭祀西岳,白寺山得名白祀山,位于山上的村子遂得名白祀村;唐开元年间,村内建隆兴寺,后改称白寺,白祀村也随之改为白寺村。

白寺村民看了无人机航拍的照片后,惊叹:在这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道家门口的风景这么好看!

如今,白寺村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山中有村,村里有山。

村内现存明代古宅11座,清代古宅有110多座,民国时期的宅子20余座。

全村姓氏多达48个,杨、刘两姓人口最多,共7689人,为鹤壁市第一大村。

后面,瑞视觉会深入村内探访,照片与故事继续与大家分享。

秦始皇曾在白寺山祭天留下无字石碑

“始皇东巡经黎地,于今白寺山祭祀西岳。”在《浚县志》中,记载着秦始皇于公元前214年东巡时曾在白寺山祭天。鉴证这段历史的是一通石碑,传奇的是,该石碑并未刻有碑文,当地人称之为秦始皇无字碑。清嘉庆年版《浚县志》明确记载着该碑为秦始皇祭天时所立。

据白寺村村史专职讲解员刘纪楠介绍,这通石碑呈“圭”字形,碑身高264厘米、厚60厘米、宽198厘米。因该碑通体由一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因此显得格外质朴、厚重。立碑者没有为石碑刻碑文,但碑座后不起眼儿处却刻有4个隶字,看起来像是“秦政过也”。

在白寺村,有关无字碑有不少有趣的说法。比如秦始皇之所以祭天后立无字碑,是认为自己焚书坑儒罪孽深重,立无字碑是有心表示自己的罪行罄竹难书,实在无法在碑上写些什么,就将石碑留白,功过是非供后人评说。

“我倒是觉得‘秦始皇认罪说’不靠谱儿。我猜测这只是后人对这块传奇石碑身世的猜测与演绎。”淇滨区的文史爱好者张宗乾告诉记者,“焚书坑儒”说到底是封建统治者所惯用的一种愚民政策,“焚书坑儒在世人眼中看起来是对儒生和文化的荼毒,而在封建统治者眼中,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试想下他怎么会后悔呢?”

另据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著《天书地字》一书记载,无字碑所刻4字或为“李岐过也”。其字体,笔锋虽有汉隶风韵,但仔细察看细节或非在立碑时刻成。2005年,该碑被文物保护部门运至浮丘山碧霞宫加以研究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