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该省首次对全省开发区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山东省176家各类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

《规划》明确了“两极引领、两带并进、三圈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全省一盘棋,塑强济南、青岛开发区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带和沿海开发区开放创新发展示范带,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开发区协同发展

《规划》设置了6个专栏,在创新平台、新兴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等方面纳入各类工程项目共371个,“531”千亿级开发区59个。《规划》附各开发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各市开发区发展指引、规划环境影响说明等,对各市开发区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进行明晰。

细数山东省开发区之最

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76家,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140家(含国家级15 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家(含国家级12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3家,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

园区荟(ID:biaozhunpark)整理得知,从数量分布来看,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最多的是潍坊市,多达16家;其次是临沂市拥有15家开发区;位列第三的是青岛市,拥有14家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的是青岛市,多达8家;其次是济南市,有5家;菏泽市是山东省唯一没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最早的开发区为1984年1月获批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年轻的开发区则为2020年12月获批的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3月批准的开发区数量最多,高达64家;其次是1992年12月,当年获批开发区33家。

园区荟(ID:biaozhunpark)整理得知,以面积来看,山东省面积最小的开发区为山东海阳经济开发区,为50公顷(约为750亩);面积最大的开发区是烟台福山经济开发区,为6098公顷(91470亩),二者成为山东省开发区的最萌面积差,为122倍。

开发区已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承载地

山东省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58031.7亿元,占全省的61.2%;贡献税收2814.7亿元,占全省的5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开发区10家,其中青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超过2000亿元,分列202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第7位和第8位。

山东省开发区的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等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集聚效应持续显现,初步形成32个五大传统产业、41个新兴产业领域“雁阵形”产业集群,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均超过5000亿元。

济南信息技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烟台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淄博新型功能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全覆盖。

园区荟(ID:biaozhunpark)整理得知,176家省级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中,凸显了山东省产业的特色,其中,有47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为新材料;44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化工相关;43个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装备制造。仅有12家开发区主导产业中有智能制造。

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达到9507家,其中国家级49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84家,占全省的62.2%。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济南、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国家“双 创”示范基地,青岛蓝谷、潍坊、济宁、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开发区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2020年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135.5 亿美元,占全省的76.8%;实现进出口14857亿元,占全省的67.5%。2020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2522.5亿元,占全省的11.46%。中德、中日、中韩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1个、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引擎项目37个。

2025年培育59个千亿级开发区

《规划》提出,到2025年,结构优化、技术领先、集群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发区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济南、青岛、烟台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发展排名实现整体前移,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达到60家左右,其中超5000亿元的开发区3家、超3000亿元的14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5”现代产业集群,造就一批领军型企业和知名品牌。重点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开发区前三位主导产业集聚度提升到70%以上。

创新引领能力显著提高。开发区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涵盖产业孵化、技术中试、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初步形成,培育一批创新活跃、高效转化的创新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万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

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提高。开发区主责主业、生产功能更加突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更加精简高效,亩产效益改革深化实施,形成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制度性成果。开发区内城镇工矿仓储用地比例不低于60%,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35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不低于280万元/亩。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成为引领全省融入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各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建2家以上国际合作园区。

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高。5G、IPv6、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深度覆盖全省各类开发区,全部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区安全生产水平和现代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绿色智慧、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园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到2035年,开发区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实施,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成,形成一批国际先进、行业领先的产业集群,体制机制更加高效完善,自由贸易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建成。

来源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资料 | 山东省发改委官网

内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