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顾天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区房不满60平米 竟然不能读书

山东小城菏泽因为学区房上了热搜。

9月2日有媒体报道,菏泽第一实验小学对口学区房的业主,在8月份网上报名的时候,被学校以房产套内面积不足60平米为由拒绝入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菏泽经济开发区三所小学中,的确有两所对学区房面积不作要求,另一所小学却要求房产面积不低于60平米。

当地居民都知道,菏泽第一实验小学是老牌名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都名列前茅,周边学区房价格很高且很稀缺,还混杂了一些投资客,但更多的是为了孩子买房背贷款的中产。

其实菏泽第一实验小学,根据过往的报道,早在2019年就设置了套内面积60平米的门槛,好在许多业主是2019年前过的户口,当时入学矛盾没有这么激烈。

再看之前的一些新闻报道,菏泽市教育局、学校和家长三方,在今年开学前举办过一个座谈会,教育局已经明确承诺,如果家长在区内拥有唯一房产,那么无论面积大小都可以就读学校。

按面积入学在网上迅速发酵后,只过了1天,菏泽市教育就正面回应:

事发学校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学区内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学校的负责人也站出来说:

因为新校区陆续建成,学校服务面积大、人口多,学位十分紧张。部分变相择校甚至故意炒作、频繁周转,严重干扰了学校招生秩序。

学生入学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背后的根本问题更应该看到那就是:

在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且非常短缺的情况下,中产家长们怎么办?

相比菏泽,其他以学区房作为入学判断标准的城市,具体细则既体现了差异化,也兼顾教育公平公正。

上海不同区域入学规则不同,基本原则是根据落户年限长短进行排名,然后按照顺位依次录取,所以老破小和大平层的业主,在孩子读书这件事情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比如浦东新区在2020年前小学、初中学位基本可以满足区内的学生数量,而且不要求落户年限,所有学生只要户籍在学区房里,学校可以照单全收。

这也导致了很多家庭在孩子上学的前两到三年,突击在浦东新区买房,第一梯队学区房价格大涨,家长疯狂挤进一二梯队的中小学里。

(信息来源:网络)

到了2021年,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浦东新区一二梯队中小学,学位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张。

另一个一线城市深圳,为了防范炒作小面积学区房,也作出规定,面积大于50平方的学位房,居住满一年即可入学。

面积低于30平方的居住6年即可入学,没有到一刀切不能读书的程度。

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不希望房价太高,所以要对学区房炒作进行打击。

另一方面教育局考虑的是区内学校能否承受住数量巨大的学生,会不会教育质量降低,学生成绩下降等。

说到底,学区房面积入学之争,是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整体短缺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韩国 卷到极致 然后躺平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鸡娃盛行,教育焦虑成倍增加,两者叠加会导致怎样的终局?

我们可以参考韩国、日本两个东亚近邻,它们同样非常重视教育,家长舍得为孩子投入。

韩国经济在1953到1996年间出现过汉江奇迹的经济增长盛况,属于典型的教育密集型国家。

时任总统朴正熙选择吸收美国日本的技术和资本,运用到本国的经济发展中去。

韩国也是最早开始尝试均衡教育体系的国家,取消了各级考试和重点高中,短期内是起到了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最后却迎来了报复性反弹。

韩国专门教授学校科目的补习班叫做学院,一个可以查到的数字是,1961年全韩国有私立学院521个,到了1990年暴涨到29962个。

一刀切式的明令禁止,只会导致普通家庭的教育投入成倍增加。

2000年韩国最高法院宣布补课禁令违反宪法,培训学校迅速从幕后走上台前,目前韩国可以查到的培训学校超过10万家,人均课外辅导费全世界第一,2021年私立学院膨胀到75952所。

另一方面,韩国的产业经济、顶级财阀与三所顶级高校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紧密捆绑在一起。

毕业生想要进入三星、现代、SK、乐天、LG这样的财阀,必须要进入这三所大学,大公司最喜欢招收SKY的校友晚辈们,导致了这样一个循环:

学生拼死也要进名校,一旦入学则受益终生,获得通往上层的船票。

《华盛顿邮报》曾经评论说:

韩国人一生无法避免的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

根据官方数据,相比超大型集团,韩国中小企业平均薪资只有财阀们的50%到60%,贫富差距显而易见,许多中下层弟子还是非常想进SKY大学和大公司。

如此内卷的环境造成了韩国一个独特的现象:

大学录取率不低,大学生失业率也不断创下新纪录。

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全年就业人口同比减少21.8万,失业率为4%,创下2001年以来最高纪录。

中国目前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中产家庭的鸡娃和军备竞赛已经脱离了教育本质,成为单纯的家庭资源、教育环境的竞赛。

内卷用经济学语言可以简单解释为规模报酬递减,投入越大回报越低,甚至出现负回报。

这个时候就得换一种思路,要么完全脱离这个赛道,努力挣钱让孩子出国留学,享受体制外的教育,或者专攻文学、艺术、音乐这样的专业化道路,又或者选择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这些都是可选的道路,并不是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被高考这一条道路框死。

教育回归育人 产业需要升级

学习本身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和人性的弱点作斗争。

东亚国家的教育存在的普遍特点是,过于功利化,并且把考试当做了唯一的评判标准。

一成不变的应试教育体系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性,也同时扼杀了创新精神,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及一天到晚的补习班,没有思考和培养兴趣的时间。

学区房是教育附加价值的最大载体,每年都在保值增值的同时,也成了中产家庭占比最高的资产,有限的学区房和学位,成了家长们争夺的对象,价格也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价是家庭财富变动的主因 图源:2021Q2 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

教育可以是人才筛选机制的一部分,可怕的是它不能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社会需要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

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是要让每一个人,在合适的环境下,凭实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大的价值。

2021年8月20日,日经新闻社发布了一份2020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调查份额显示,在70个品类的市场份额排名中,美国企业占据24个全球第一。

中国从2019年的12个品类全球第一,上升到2020年的17个品类全球第一。

具体行业包括国际信用卡(中国银联)、移动通信基站(华为)、香烟(中国烟草)、车载电池(宁德时代)、个人电脑(联想)、大型液晶面板(京东方)、中小型液晶面板(京东方)、锂电池隔膜(上海恩捷)、洗衣机(海尔集团)、家用空调(格力电器)、造船(中国船舶)、光伏面板(隆基)、冰箱(海尔)、摄像头(海康威视)、中大型卡车(中国一汽)、原油运输(招商局)、粗钢(宝武钢集团)。

这则新闻令人非常振幅,但也有两个隐忧:

一是产业链集中在中下游,核心技术与零部件被垄断。 二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面对普通消费者,即C端为主。

日经中文网的一系列数据和调查,已经指明了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甚至具体到了中国最有潜力的一批企业,它们在全球范围能能够拔得头筹,必然有独特的竞争力。

中国未来需要的是与产业紧密结合、就业导向、提升整体效率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新体系。

教育行业一方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在心理和生理上尽可能地完善一个人。

用学历和教育筛选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唯一筛选标准。

-- END --

作者:顾天杰编辑:灰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