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农历八月,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桂花的典故、传说是很多的,如人们常说的“蟾宫折桂”“月桂落子”。

“蟾宫折桂”的典故源于《晋书》中的人物故事,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晋武帝让郤诜作自我评价,郤诜回答说:“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来桂花就成为科举考试中取得前三名成绩的学子的代称,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后世因此称登科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被誉为拥有“桂冠”。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桂落子”的说法颇多。其中有一个流传度较高的是明代文人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提到的:南宋绍定年间,有人在浙江天台山拾得桂子二升,大如橡子,无皮,散落砖隙者旬日辄发芽。如今,这一传说早已演变成每逢中秋之夜,月宫中那株神奇的桂花树就会将桂花籽撒落人间,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

桂花是美好、吉祥、高雅、荣誉和收获的象征。新房内摆放莲花、桂花寓意连生贵子。因“桂”谐音“贵”,所以往往象征着荣华富贵吉祥。在桂花酒的传说里,善良的仙酒娘子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花酒传向人间,所以桂花又有收获的美好寓意。

桂花的美好寓意的的确确影响着诗词的创作,关于桂花的诗词,在我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可谓精彩纷呈,名作迭出

白居易在《东城桂之三》中就有“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的感慨;白居易在《有木》一诗中还写道“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王维在《鸟鸣涧》中也有对桂花的描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该诗意境深幽的自然之美引发无数人对自然的热爱;南宋的杨万里在《咏桂》中写道:“不是人间种,疑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更是为桂花树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宋代的词人们从唐代诗人戴世仁的名句“夜来新惹桂枝香”和袁浩的名句“桂枝香惹蕊枝香”中得到灵感,演化出《桂枝香》的词牌名,这个词牌最负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词中描绘了金陵晚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怀古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桂花在李清照的词中不止一次出现。她还有一首专门以桂花为题的词作《鹧鸪天》,词作里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李清照眼中,桂花的内在美远胜于其他花卉的外在美,堪称花中第一流。

在《摊破浣溪沙》一词中,李清照再一次写到桂花“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木犀是桂花的一种,木犀花小淡黄,但是香味很浓郁

女词人李清照用“酝藉”二字来形容院子里的桂花,这是写出了桂花花型花色温雅清淡、花香含蓄的特点,与描写梅花时用到的“酝藉”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两个字中既可以看出词人的灵心慧思,也可见李清照是很喜欢桂花的。

南宋还有一个叫陈亮的词人,有一次在庭院中散步,嗅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他猛然惊觉,原来是桂花开放了,这让词人喜不自胜。在欣赏完桂花之余,将自己观赏桂花的体验写下了一首词,并将这首词寄给好朋友吕祖谦,与他一起分享桂花开放的喜悦之情。原词如下: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这首词的作者陈亮,乍一听似乎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起辛弃疾的那首脍炙人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辛弃疾口中的陈同甫就是陈亮,而且《破阵子》也是辛弃疾写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作。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陈亮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尤其是他的政论文气势纵横,往往能一笔切中要害。陈亮的豪放词很有特色。史载陈亮“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陈亮从青少年开始,就显示了他的聪颖精明、才华横溢和志量非凡。

陈亮的这首《桂枝香》是寄给吕祖谦的。吕祖谦是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历史学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虽然是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之间的一场学术辩论大会,但吕祖谦从中斡旋,促成这次彪炳史册的学术大会,由此可见,吕祖谦在文化界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陈亮的这首词中,从小序可知,陈亮将吕祖谦称为“吕郎中”,因为这是吕祖谦担任礼部郎官的原因,故称“郎中”。题中“木樨”为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词人就从桂花的这一特点起笔,以花喻人,抒发胸中感慨。

据南宋学者叶适《龙川集序》的记载,陈亮曾去看望吕祖谦,两人畅谈时事到夜半。吕祖谦对他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并引用《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执政子皮把政权交给子产时的话说:虎(子皮自称)率领全家族的人听从您的话,谁敢触犯您?表示支持。陈亮听了大为欣慰。

开篇三句“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写明词人观赏桂花的情景。夜空如洗,月光皎洁,正是秋天月夜景象

唐宋时期,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因为这样的原因,桂花也被人们栽培到了庭院中,既满足了观赏的需求,也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

以下两句“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词人又将桂花与美好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把把汉代长安的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引入天空,而且天宫里的桂花已经盈满,如今却散落人间。

词人接下来说到,桂花乐意将她的芬芳散落在人间,只是怕群花染了凡俗。桂花在这秋天的夜晚绽放,意在唤回已去的春意,重留温暖于人间。桂花深情地眷顾着人间,它又何曾自甘幽独呢?

词人抓住桂花不开在春天却放于秋节这个特点,想落天外,分几个层次写出桂花的一片高洁心志与满腔的似火热情,词意不卑不亢。在这里词人以花喻人,借花言志,旨意高远,层层转进,曲折深沉,词人的这种心境从吕祖谦对他说的几句话中也可反映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考量一下陈亮的生平履历,陈亮忧心国事,直抒胸臆,多次给朝廷上书,著名的政论文《中兴五论》就是陈亮的作品,但陈亮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采纳,于是他回到家乡教书讲学,传播知识,但陈亮内心多少有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了解了陈亮的人生际遇,就不难看出:桂花的形象,成为了词人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慰藉,所以词人的笔下的桂花是这样的多情。

接下来的“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几句,词意承接上片中的“不辞散落人间”,大意是说桂花的香气,这是来自于天上的余香遗泽。只怪一股春风,让桂花的香气绵延数十里。

桂花的香味是张扬的,每当桂花绽放时,细碎的花瓣会散发出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桂花树散发出的那股令人魂牵梦萦的香气也是桂花树最为迷人的时刻。米黄色的细碎花瓣藏在那葱茏的绿叶里,一簇簇像小黄银铃一样的桂花缀满了枝头,桂花的姿色与树叶的颜色是如此的相得益彰,这是大自然美妙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皓月当空的秋日夜晚,陈亮沉浸在桂花的氤氲香味中,词人看到桂花的身姿枝头浮动,这不禁让他浮想联翩。词人想到了其他花卉,秋天的木芙蓉盛开时,未尝不美,但一想起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的诗句,只能令他顿添愁思,又怎能“唤回春意”呢?

词人还想到了菊花,菊花也是秋天的名花,虽然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美好文化寓意,只不过在此情此景下,只会加重凄凉,加深秋意,哪里比得上“向他秋晚,唤回春意”的桂花呢?窥探词人心境,足见出他积极用世的热忱。无怪当时听了吕祖谦鼓励他的“未可以世为不能用”的话语后,词人大感快慰了。

结尾三句“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是词人对桂花的评价:开在深秋,难以入俗流,只爱追寻那高尚的行迹。

但这仅仅是字面的含义,词人的言外之意还是以花喻人,是对自身际遇的喟叹,词人虽然满腔热血,怎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再加上词人以清高自诩,不能随波逐流,与世推移。

但词人并不认为这是不值得的事情,相反,他认为追寻那高尚的行迹才是值得他去做的事情,词人在这里以抑为扬,正言反出,结出无限幽愤,无穷牢骚。

陈亮这阕《桂枝香》,句句写桂花,词意一目了然,并没有深奥、晦涩难懂的地方。全词除了描摹桂花形、色、香的句子“一树香风”和“色浮金粟”外,句句只写桂花高标远致与神韵。

全词处处摄花之魂,处处见我风骨,却又通篇无一字直诉我胸怀处,所谓若即若离,深得咏物神髓。写花是为了写人,陈亮以桂花自比,并将词作寄给好友吕祖谦,亦可见二人相知之乐。

陈亮的这首桂花词以花寄意,词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天马行空式的联想,借咏叹桂花的雅量高致,表现出词人光彩四照、光明磊落的人格。因此,这首词在内容上具有一种崇高美,读之使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