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刘备最信任的臣属,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夸张点说,即便是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也未必低于刘备多少。

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蜀汉前期的政治格局,就会非常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刘备虽然是蜀汉的“君主”,但刘备所负责的主要就是军事,真正在政治上把控大局的其实就是诸葛亮。

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刘备,是蜀汉的“军事领袖和精神领袖”,而诸葛亮则是蜀汉实际意义上的“政治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

刘备征吴,这是三国时代又一个“化阶段”性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自刘备征吴失败之后,蜀汉基本上就退出了三国争霸的决赛圈中。

虽然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后,蜀汉又进行过北伐,可这北伐也不过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对曹魏的伤害并没有达到“质”这个级别。

正是因为刘备征吴对蜀汉的负面影响极大,所以有很多人提出了刘备征吴是否有意义,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刘备征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带了诸葛又会有什么不同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刘备征吴的意义以及是否有必要征吴,以及诸葛亮是否会对征吴有什么影响,小编都曾有过论述。今天咱们单就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征吴进行一下讨论。

刘备在军事行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带过诸葛亮

刘备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早期的颠沛流离外,另一部分是在遇到诸葛亮之后的飞速发展。

从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于刘备集团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后来的蜀汉。

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一下刘备,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自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从来不是刘备进行军事行动的首选。

赤壁之战后,刘备有过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每次军事行动都是刘备亲征。这三次军事行动分别是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州之战,刘备带的庞统,直到庞统战死之后,才急掉诸葛亮入蜀,协助自己夺取益州。

汉中之战,刘备带的是法正,彼时的法正是刘备最为宠爱的谋士,当然法正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宠爱。在法正的协助下,刘备拿下汉中。

夷陵之战,刘备带走的重要谋士是马良和黄权。后来马良战死,黄权北逃,诸葛亮临危受命,与李严一同成为托孤重臣。

从这几次行动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并非是刘备出征时的“首选”,刘备征吴不带诸葛亮才正常,带了反而不正常。

刘备亲征为何不带诸葛亮

小编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诸葛亮所要匡扶的汉室是西汉初年,汉武帝之前的汉室格局。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要恢复一个政治领袖与精神领袖同在的政治环境。

诸葛亮是这样想的,而刘备也是理解诸葛亮的,所以自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起,两个人就一同为这种双领袖格局在努力着。

那个时候的蜀汉是需要开疆扩土的,同时也有着开疆扩土的军事能力,但因为蜀汉的人才储备不足,所以开疆扩土的事就落在了刘备身上。

而事实上,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领袖”,也必须要有一番作为。所以,刘备在通过军事而为自己成为精神领袖铺路,与此同时,他把整个集团的政治大权都交给诸葛亮,让诸葛亮统领蜀汉的政治。

毕竟,在当时的蜀汉,除了诸葛亮之外,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有德行接受如此重要的委托。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就拿夷陵之战来说吧,此时的诸葛亮还刚刚领了司隶校尉一职,这个职位虽然听上去不高,可事实上却是两千石的高官。京城周边的秘密监察官,其重要性是其他职位无法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亲征,是一定要在大后方派人留守的。这个人也只能是诸葛亮,因为有诸葛亮在,刘备在前方一旦出了问题,后方也能够妥善处置。

所以,刘备主外、诸葛亮主内,这种格局一直就是蜀汉集团的主流格局。如果刘备不死,这个格局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在这里,允许小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下,刘备之所以选择由他主外,诸葛亮主内,还是因为此时主外能够更好地控制军权,这让刘备有安全感。

分析

蜀汉虽然没能统一天下,刘备的功绩也远远不能和秦皇汉武等人比较,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际会却是千古君臣的典范。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典范,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德才兼备,即便是在刘备死后依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就是因为两个人的“配合得当”。

刘备自遇到了诸葛亮后就开始了其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刘备负责亲征拓地,诸葛亮在后方统领大局,进行支撑,这才使得蜀汉能够在短期内就进入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