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7月8日,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7月9日,实在智能创始人孙林军出席了由亿欧主办的“AI商业落地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智取未来——IPA数字员工创新与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嘉宾和行业同僚分享了IPA数字员工在各行各业落地的实践案例和使用效果。会后,我们采访了孙林军先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他对数字员工技术和行业发展发展趋势的独到见解。

数字员工正在成为“刚需”

伴随着新基建如火如荼地开展,“上云用数赋智”渗透进入各行各业,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高效路径。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低廉劳动力给我国企业带来的价格竞争优势将难以持续。面临着越来越大成本压力,企业产生了优化内部流程,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劳动密集型的场景下,少量人力与软硬件机器人配合完成工作,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自动化工作方案正在成为企业的优先选择。

目前,工业场景下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办公环境下自动化水平还处于起步状态。很多劳动力密集的办公场景,例如财务共享中心、客服中心、运营中心等,仍存在人员密集、重复性工作多,效率低下的特点,具备较大的自动化提升空间。在未来的办公场景中,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承担主要工作任务,少量员工进行配合监控将成为普遍现象,机器代替人工作会逐渐成为刚需。

扩展到全球范围内,智能技术手段代替人工的趋势也日益显现。根据《IDC Future Scape: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2021预测》报告,“到2024年,45%的重复工作任务将通过使用由 AI、机器人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提供支持的‘数字员工’实现自动化或增强。”企业员工将更大程度上从繁重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有创造力的工作,企业的发展活力也会进一步获得提升。

未来是美好的,但未来到来的速度和步伐则取决于技术发展的进程及技术稳定性的提升。AI与RPA技术结合的“IPA”——智能流程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数字员工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使数字员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

IPA=AI+RPA,是数字员工的基本形态

RPA技术发展已有十余年,但落地程度和渗透速度有限。孙林军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RPA自动化技术本质上依赖于对操作系统的研究、理解和针对性攻克,仍有许多难点没有解决,技术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17年,正是RPA与AI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数字员工获得了跨越式进展:RPA成为AI落地的高效渠道,解决了AI技术落地难的问题;而AI技术可以大幅提高RPA的稳定性、扩展性、实施效率,大大提升了数字员工的实践效益和落地价值。

孙林军强调,只有同时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的软件机器人才能被称作数字员工,实现对人力工作的有效替代。

对此,RPA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信息采集,相当于数据员工的手和脚,实现了“自动化”;而AI技术则相当于相当于眼、耳、口、鼻、大脑,为数字员工增加了感知和决策功能,实现了“智能化”。也就是说,数字员工的基本形态就是AI+RPA,即IPA——智能流程自动化。

目前,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已经与RPA深度融合,实现了文本识别、图像识别、情绪分析、语音分析、数据挖掘等功能,大大增强了数字员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IPA将在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效率和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上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预期,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字员工,未来潜力无限

对于行业的未来,孙林军有着乐观的判断。他认为,数字员工的理念将进一步被各行业广泛接受。行业的渗透率以及客户数都将进一步迅速增长。

受到疫情影响,社会各界对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员工的关注有所提升。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IPA技术的渗透已经不再局限于金融、保险、银行等数据基础完善的领域,而是已经逐渐扩展到核电、烟草、能源等传统制造业领域,正在参与更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各行各业的业务流程优化提供良好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员工相关的招投标项目越来越多,代表了IPA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切实的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效果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实际给客户创造了很大的价值。

伴随着市场升温,实在智能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针对不同行业,实在智能把行业通用软件的自动化操作沉淀为行业业务组件,针对不同行业特有的功能进行模块化集成,为各行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字员工产品。

同时,实在智能也在进行标准化实施模式来解决用户需求,通过“小快零”的快速部署,把AI能力集成进RPA的底层功能当中,让客户更快地看到数字员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