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 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迪隆基金会1973年惠赠

1940年代后期,上海一位卓越的收藏家谭敬邀集一群有才能的艺术家建立了一个工坊,将他个人收藏的约20余件元、明、清代绘画进行复制。工坊中每个成员各有专长,有的擅长临摹书画,有的善于模仿古代的装裱,据说这工坊由谭敬的老师汤凌石主持,并由他负责复制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 元赵孟頫 行书自题双松平远图(局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按这一计划生产的复制品具有很高的质量——是精确的复制品。制作的年代人们记忆犹新,复制品和原作俱在,可供比较鉴赏,这不仅在20世纪,而且在历来的伪作中都是罕见的。过去有关这样计划的记载尚有保存,但极少有实物流传下来,可以鉴别出它的制作者来。

谭敬工坊的复制品之一是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卷,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品(图三),它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同一标题作品(图一、图二)的精确复制品。中国画研究者期望了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同时直接对两幅作品进行研究,不必依靠照片或根据自己的观后记忆了。

图三 元 仿赵孟頫行书自题双松平远图

映写本局部 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藏

如前所述,现代化的复制技术已经淘汰了许多传统复制书法的方法。古代书法家对复制的设施也感到兴趣,黄庭坚在致友人书中说:唐临夫特制一桌,专备勾摹古人法书,中有一斗,可置一灯。钩摹时不爽毫发(大意如此)。

宋代这一设施和谭敬工坊所有画桌在原理上是一致的,在玻璃桌面之下设置一灯,从下部照亮原作,再在上面进行复制。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响拓钩摹”,只是古代采用天然光,将作品置于垂直位置复制而已。当代艺术家有了现代化技术,并经过适当训练,可望产生出比古人更好的复制品。谭敬工坊并未使我们失望,但他们的复制在一切方面仍是采用传统的方法。从复制品上判断,画上的书法质量最显著。

初看之下,两件作品是惊人的相似,书和画都复制得丝毫不差。谭敬的专家们运用了单笔临写法,偶或重描一次笔力不足或瑕疵之处,笔势显得比较自然,如果不是仔细审视细微之处,确实很难将原作和复制品分辨出来。用这种方法复制出来的摹本又称“映写本”。

图四 仿赵孟頫行书自题双松平远图(局部)

但是,他们之间毕竟是有差别的。辛辛那提的藏品尽管看来似乎完美无缺,但经过将细部放大,作仔细检查(图四),即可看出其中缓慢描摹的痕迹。这在笔画之间的细微连接处和企图模仿原作中漫不经心但又很自然的失误时,最为明显。

例如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图五)的“余”字右旁,因笔向上挥动时离开纸面,形成一个大而不连贯的圈。复制者为了模仿这一圆圈,缓慢地勾描字形,但他的笔停顿了一下,在再落笔时出现一个“小节”。此处未能表现出原作的流畅。此外,同一个字的左旁显出粗糙不匀称之处和一些“重描”的痕迹。“来”“如”二字也显露出类似的不自然的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五 元赵孟頫 行书自题双松平远图(局部)

与大都会博物馆藏品相比,辛辛那提藏品的书画墨色都显得暗淡而缺乏生气。这一点在松树的细枝和针叶上最为显著。大都会藏品显示出每一笔画都具有生命力:墨色的变化,干、浓的针叶与淡墨的混合,表示周围的空旷。树干与树枝用浓重的线条勾出轮廓,增强了正在生长的感觉。辛辛那提的藏品对比之下,就缺少同样的生命力。这一点,再加上用纸的不自然的形貌,给人总的印象是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双松平远图》是更强的作品,辛辛那提的藏品是以它为范本复制的。

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不与原作比较,究竟能否得出这一结论?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