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今年疫情以来华南地区唯一大规模专业环保展——第七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开幕,并将持续至17日。瞄准大湾区市场,437家参展企业携超千种环境治理技术与解决方案亮相,汇聚了水、固废、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行业的迭代科技与创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环境企业激烈角逐大湾区市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35处提及“生态”,8处提及“环保”,可见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粤港澳城市群建设不断升级,逐步引爆粤港澳巨大的生态环境治理市场。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企业将粤港澳作为市场布局的重点,央企、国企、上市企业纷纷聚集于此,谋划布局。

记者了解到,本届广州环博会吸引了11个国家的437家行业知名企业参展,较去年同比增长接近10%,33000平方米展出空间里呈现千余种前沿的水、固废、大气、土壤污染治理解决方案。

在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治理中,水系治理被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大湾区水处理相关项目不断释放,有业内分析认为,2020年和2021年珠江流域治理总投资可能不低于300亿元。记者在现场看到,贝莱特、中电建、景津、雷茨、安尼康、新环、博一、新大禹、同臣、金凯地、微乐、德尔科、泽衡、复洁、天尼威、求是膜、招金膜、南元泵业等企业齐聚现场,合力探寻水处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此外,由于工业企业众多,粤港澳大湾区在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危废处置等集中处置、协同利用技术也呈现较为广阔的市场。万宸、恩萨、斯瑞德、首誉机械、汇达通、德列孚安可仕、水木清辉、瑞美、嘉荣等展商为大湾区带来了最新的解决方案。

近十年,粤港澳大湾区SO2、NO2、PM10、和PM2.5等污染物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但是作为臭氧污染前体物的氮氧化物和VOCs等排放量仍居高不下,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从污染成因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量大,VOCs排放源多,治理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极端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臭氧生成。与此同时,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断提升,平均每年上升一微克。

记者走访发现,本届广州环博会上,有多个企业为此带来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控制技术等应用,如文辉、格源、纳博科、紫科、汇鹏、天清佳远、华海、可瑞斯、可迪尔等企业。

此外,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地晨、芬兰阿陆、亿可利、瑞丰、兴达奇、广东智环等企业带来工业农业污染用地的治理修复技术研究。

多场同期活动引发思维碰撞

今年展会除了原来的板块分区,还特别增设了广东省环境技术进步奖展区、广东省绿色技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展区、环境修复联盟展区3大逛展“新地标”,助推广东环保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联动。

展会同期的“2021华南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大会”总计14场分论坛,议题几乎覆盖所有热门领域,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科研机构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代表等200多位嘉宾参与演讲,为各领域各层级专业人士打造地区高标准行业知识学习平台。

此外,BOSS直播间还将与企业高管进行一对一专访,直播当下各类企业对产业变化及政策深耕时代的趋势预判及潜在商机。

奥一新闻记者 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