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刷到肖益光先生的书法视频,就被其雄健的笔力和流畅的字迹惊到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位101岁老人写的字。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不要说还能不能拿笔写字,就是脑子不糊涂已经是万幸了。人家肖益光先生,不仅头脑清醒,拿笔的手一点儿也不抖,还能一气呵成地完成一幅高质量的草书作品,传统书法能养生诚非虚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岁老人 肖益光

很多时候,人是很难对抗自然规律的,但只要按照天地规律生活学习,不仅能够极大延长寿命,还能永葆艺术青春。肖老先生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从他的字上,你丝毫看不出一点儿百岁老人的影子。不仅线条的张力十足,结体也生动自然,而且还有自己的面貌。尤其难得的是,他的字有一种清新的气质,没有一般人年老体衰后,写出字来呈现出的黯淡、干枯之气。老人的字是真正的传统书法,与当下的创新书法有天壤之别。

肖益光作品

创新书法违背了“道法自然”的原则,不肯下苦功,妄想着一夜成名,玩弄一些表面花样。年轻的时候仰仗气血旺盛,所写的字自然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象。一旦年老体衰,字的光彩随之黯淡,就像过去农村用的油灯,待到灯枯油尽的时候,灯光会慢慢的黯淡,直至熄灭,与常人无异。书法对于这些人来说,既起不到养生的效果,由于作品没有神彩可言,也很难流传下去,只能是昙花一现,随时风沉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益光作品

真正入了传统的书法,由于有功夫支撑,不会随着形体的衰老而失去光彩,反而是越老越好。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也就是所谓的“人书俱老”。这个话题,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就论述过。他先是讲:“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接着一段称赞王羲之的话:“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由此可见,书法只要不背离传统,随着功夫的积累,字会越来越好,不受年龄的限制。

唐代书法家 孙过庭《书谱》语

其实不仅王羲之的字越老越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比如他晚年的《颜家庙碑》,笔力刚健、法度严谨、气势雄壮,仿佛像一个个体态魁梧的武士,威严而整肃,根本就看不出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所写的。另外像《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都是颜真卿这一时期的作品,面貌各不相同,而艺术魅力不相上下。颜真卿的书法实践,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人书俱老”。

颜家庙碑

难能可贵的是肖益光老先生,没有受到书法西洋化大潮的影响,在一个世纪的书法实践中,始终坚持传统,靠扎扎实实的内功支撑起了自己的书法面貌。没有去创新,却自有自己的面貌。而且尽管已经超过一百岁了,功力却丝毫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勤礼碑

相反那些曾经坚持传统的书家,受到了创新思想的蛊惑,抛弃传统向西洋美术接轨,不仅废掉了自己的“武功”,还滑向了丑书、乱书的泥淖。肖老先生的字,对那些挖空心思创新、吹牛超越古人的书家,是个绝妙的讽刺。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肖老先生比这些所谓草书大家写得都要好。

自书告身帖

如今的流行书风已经烟消云散,而丑书、艺术字、美术字正在大行其道,更凸显了肖老先生坚持传统的价值。这不仅是写好字的问题了,还代表着传统依然在民间延续,尽管生存环境恶劣,但是他们依然初心不改,坚持守护着传统。

·原创作品,私自拼接、转载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