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王阳明历尽艰辛,最终在贵州的龙场悟道,然后创立了心学这个学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悟道,让他重新回归了权力的中心,并且能够屡建奇功,这与他悟道之前的境遇大相径庭。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够屡建奇功呢?也就是说,他在龙场的悟道,所悟到的是什么?

有人说,他悟到的是“心即理”,即天地万物的理并不在外边,而是在心中,在每一个人心中,因此,寻理无需向外寻求,只需向内心探索,因为“真知”原本自足,只因被杂质所污染,人们才无法找到。

所以,如果要找到这个“真知”,只需清除这些杂质,拔开杂质这层层迷雾,“真知”自然会显现,到时就可以了知天地万物之理,身居陋室而知晓天下事,成就人生最高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其核心就是发现了找“真知”的路径。

那么,“真知”是什么呢?

其实“真知”对于王阳明来说,就是天地万物之理,即终极之理,找到“真知”,就意味着能够洞察一切。

所以,这个“真知”其实就是本性,用佛教的概念来说就是自性本心。

这就是王阳明给出的答案。

为了让人们都能接受这个观点,王阳明用“致良知”这个概念来表示“心”,因为良知一个大家都认同并且熟悉的概念,从明代以前,自古以来大家都学孔孟,而孟子老先生也常谈到这个“心”,如“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这个“心”,所以,他才用“良知”这个词来代表“心”。但是真正的“心”,即真知,并不只是局限于”良知“这个层面,也超出了孟子所强调的那个“心”。

也正因为如此,王阳明一死,各个流派对于这个“心”解释也产生很大的争议,因为在古代学习与传承当中,师傅往往不意思说破、说死,而是学生自己去悟、去体会,这样做的原因大致有两种,即:

一、为了掌握最终解释权,因为真懂的人,你不说透他也悟得了,甚至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一说破,反而给框架定死了,没有发挥的空间。

对于那些愚蠢的人,就算说清楚了,他也不一定懂。

二、方便传道。因为虚妄之辈太多,说清楚了,他觉得不就是这样嘛,于是不学了,又或者太蠢只掌握了一层意思,就以为完全懂了,于是到处显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王阳明所悟到的真知或本性,如何理解呢?

其实所谓的本性,对于人来说,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性格。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这其实也是区分人与人不同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性格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一个人的底色。

所以,王阳明所谓的心,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了解并体悟自己的性格,也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因为每个人都有本性。

当然,本性固然会受到后天的实践与环境的影响,而使表现出来的性格会不一样,这种不同与其说这是一种改变,不如说是一种包装,透过这个包装,其本质还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当你探求自身性格或属性之后,就能针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做精准的回应,因为你已经懂得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即理。

换句话说,你已经对天地万物的理已了然于胸,那么,世界上也就再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束缚了,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你迷惑,任何事情或事物在你面前,都会完整地显现它的本来真面目。

这就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所悟得的“真知”,也是王阳明心学中提出的“知行一”的合的真正奥义,即:有行必有知,有知必有行,知和行本就是一家,不分你我。

当然,悟到的这个“真知”这两个字,也是他屡建奇功的真正原因。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金刚经》《王阳明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