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她是民国女神林徽因敬爱的婆婆;她不是书香门第的富家少女,但她的儿女都被培养成了优秀的国家栋梁;她是旧时代的一名普通女性,但她一人撑起了整个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是王贵荃,是个命运多舛,默默无闻又令人心疼的梁启超的二夫人。

命运多舛的童年

王贵荃原名不叫王贵荃,她叫来喜。来喜来喜,希望能带来喜气和好运吧,可她人生的开始便是苦难和不幸

来喜的家乡在四川广元,家里全靠父亲耕种那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在来喜两岁那年母亲便离开了人世,五岁,父亲又因病去世。

这时,能保护来喜的人一个也没有了。她的继母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诌,觉得她命硬克父母,经常虐待来喜

在她十岁那年,继母为了吃饭,将来喜卖给了一家大户人家,换取了十块银元。

这便是那时的风气,因为一句话,十个银元,将一个十岁的孩子像一个交易品一样卖来卖去。

后来来喜被人贩子六年间转卖了四次,最后卖到李蕙仙娘家。李家见来喜可怜,并且做事能干又聪明伶俐,就把她留下当了李惠仙的侍女

就这样来喜也跟着李惠仙陪嫁到了梁启超的家里。而她一直被世人所知的名字王贵荃便是梁启超改的。

随嫁至梁家成妾室

1903年,十七岁的王贵荃成了梁启超的侧室。

王贵荃从一个平庸的女佣人变成梁家的二夫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续梁家的香火。

当时李惠仙婚后六年才诞下长子梁思成,但孩子身子单薄,李惠仙也是体弱多病。

在经由李惠仙的准许后,梁启超纳了王贵荃为妾,后来王贵荃为梁启超生了六个孩子,就是大儿梁思永、二儿梁思忠、三女梁思懿、四子梁思达、五女梁思宁、六子梁思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梁启超作为晚清的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理念却是推行“一夫一妻制”

他的主张走在中国的思想前列,受到很多读书人的景仰,他获得了声誉,但苦的却是“二房太太”王贵荃。

因为他的主张,他很少谈及他的侧室,也从不在公共场合说她的名字,哪怕是在书信中也只是“王姑娘”或者“王姨”的称谓。

就连她自己生的孩子梁启超都不允许他们叫她母亲。

即便是这样王贵荃也没有抱怨,也不求名分,她原本便是佣人,如今也只是换了个身份继续当佣人罢了。

她感谢李家的救命之恩,感谢梁家的再造之恩,从此殚精竭虑只为家人。

只身撑起梁家九子

她对梁家的九个孩子都十分要好,就算有三人并不是王贵荃所生,她都视如己出。

梁家的孩子们对她也十分喜爱,虽然梁启超要求他们称呼她为“王姨”,但孩子们都把她当作母亲看待。为了区分清楚,他们叫李蕙仙“妈妈”,叫王贵荃“娘”。

“娘”对每个孩子都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

李惠仙生在富贵人家,有时会有大小姐脾气,时不时的会打骂孩子,王贵荃立马就将孩子护在身后,即便是自己被鞭子抽打也不放手,以至于连李惠仙的孩子也要更亲近她一些。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5年后,梁启超也因病与世长辞,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大多数的儿女还在读书的阶段,还有一些还在尚且年幼。

她就这样应下梁启超的托付,变卖产业的供孩子们读书生活,还想方设法的把梁思成送到国外去读书。

梁思成在他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王贵荃的:“她是一个头脑清醒、有见地、有才能,既富有感情又十分理智的善良的人。”

梁家一门三院士,子女九人皆是人中才俊:

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思成,中科院院士、著名现代建筑学家;

次子思永,中科院第一届院士之一、著名考古学家;

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

三子思忠,参与祖国保卫战,25岁英年早逝;

三女思懿,“燕京三杰”之一;

四子思达,参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

四女思宁,投身战争,保家卫国;

五子思礼,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创始人之一。

后来梁思成娶了林徽因,王贵荃也成了国民女神的婆婆。

悲情再至,孤生死于牛棚

王贵荃在李家和梁家,没一人说她不是,她是凝聚全家感情的核心。虽然王贵荃没有得到梁启超在名分上的认可,但是当别人问起王夫人时,他说“王姑娘是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

虽不知梁启超对她的感情到底是什么,但是梁启超这句话也许对王贵荃来说是很美好的一件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给了她一个名字,她用一生来回报他的恩情。她劳累了一辈子,迎接了很多想不到的考验,也解决了不少的困苦,但最后也没能逃过孤死的命运。

1968年,她85岁了,肠癌晚期

但那个混乱的时代似乎容不下这位坚强的女人,又或许是嫉妒她最终能过上好日子了,时代无情地抛弃了她。

那次动乱的到来,她与她的孩子们被四处冲散,她被驱赶到阴暗的小屋,财产都被没收,没有人照顾,每天被逼出来扫大街,她拿命宠出来的孩子们也接受着时代的鞭挞,她无能为力,孤零零的一人,似乎回到了幼时的她,命运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没有医护,只有谩骂和折磨。

终于,她走了。一个人死在了破旧的牛棚里。

走时,没有人在身边。

1995年4月23日上午,梁家人聚集在梁启超夫妇墓,在合葬墓旁立了一个卧墓,墓上题了她的名字,但是这个墓中没有她的骨灰,当初她被好心的村民埋在山丘上,后来却再也没有找到。

她照顾了一生的孩子们在墓旁种下了一棵白皮松,“后人见树,如见其人。”这棵树叫“母亲树”,是子女对王桂荃永远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