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卖的江湖里,永远不缺纷争。

此前美团、饿了么互相起诉对方“二选一”涉嫌不正当竞争,最近结果出来了——哥儿俩相继被罚。

其中,美团被判赔100万,饿了么被罚款8万。

这并不是这两家外卖巨头的第一次“法庭见面”。而且,在美团与饿了么持续开撕的同时,反垄断监管也在渐趋严格,随时降临的行政罚单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当空,随时有可能狠狠扎下来。

外卖业经过一番血雨腥风,只剩两家独大。而在这片你死我活的修罗场,似乎没有赢家。商家的补贴越来越少,还要被迫“二选一”;外卖小哥被困在算法黑箱里疲于奔命,用生命赛跑;而普通用户则发现,点餐越来越贵,餐品越来越差。

无人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两巨头的前世今生

谈起外卖行业,绕不开两大巨头——

美团、饿了么。

这两家企业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彼时,饿了么正在全国化布局,并在2013年11月获得红杉中国领投的C轮2500万美元融资。几乎与此同时,美团也冲进了外卖赛道。

忆当年,饿了么已是行业大哥,美团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弟。

随着外卖行业砸钱越来越多,资本意识到依靠高额补贴的业务发展不可持续,风向开始逐渐扭转。在O2O市场面临寒冰之际,美团选择与多年竞争对手大众点评合并,二者携手成立新公司,共同抵御行业寒冬。

合并后的美团在外卖赛道上越走越远,所占市场份额也出现大增,从2015年的32.3%达到了2018年的59.1%。

2018年,美团终于上市。创始人王兴给资本讲了一个故事:“美团未来将会服务于中国6.5亿中产阶层人群。”

也是在这一年,阿里巴巴开价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

02 火拼后的二分天下

企业做大后,难免都会想挤走其他竞争者,独占整条赛道。

伴随着资本的撤退,烧钱抢市场的时代早已不再,外卖行业早已进入成熟期,美团、饿了么二分天下,没有其他对手能再分走一杯羹。

外卖平台的核心是商家,谁拥有足够多的商家,谁就能占据足够多的份额。因此,美团、饿了么强迫商家“二选一”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2020年8月,温州80余户商家联名举报了美团,原因是美团要求商家与其“独家合作”,不得上线饿了么,否则就取消补贴,增加扣点,甚至直接将店铺下架。

当然,饿了么也不是软柿子,面对商家时,他们同样强硬。同样是在温州,今年4月当地市中院认定饿了么强迫商户“二选一”,遭拒后下线其店铺,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令其赔偿美团外卖经济损失80000元。

法院的判决并未能阻止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修罗场,最近,这两家企业又因为不正当竞争关系分别吃了官司。

其中,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美团立即停止涉案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原告饿了么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0万元。

而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就饿了么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判决。法院认定,饿了么强迫商户“二选一”,遭拒后饿了么登录商户账号强制关闭其店铺,判定饿了么赔偿美团经济损失80000元。

持续不断的官司似乎已经成了美团与饿了么的标准动作,在各地不同的法院里不停地打着官司,原告和被告总是那两家,只是身份来回互换。

雷同的剧情,相似的阵容,这两家外卖巨头凭借一己之力,联手上演着一出全国巡回律政大戏。

03 反垄断的持续施压

在美团、饿了么相继被罚的背后,是反垄断行动的不断推进。

自2021年以来,公众能够明显感知到我国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监管和执法越来越严格,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遭到了处罚,滴滴、阿里、腾讯、美团概莫能外。

互联网大厂之所以在反垄断大潮中首当其冲,跟他们的发展轨迹紧密相关。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发展离不开融资,融资来的钱势必要提升市场份额,才能能再融到更多的钱。而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就是源源不断地往里面砸钱,砸到其他对手都死了,企业就占据了绝对高位,可以开始割韭菜了。

这样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从多元走向单一,本身就是一个垄断的途径。

所以,在美团、饿了么霸占外卖赛道之后,很多人发现自己点的外卖越来越贵,而商家赚的钱也没多,骑手也在反馈平台抽成太高,钱都流向了平台。

那为什么平台依旧在叫穷?

因为早期烧的钱要回收,平台运营要烧钱,而背后的资本又是看利润的。要想有所突破,只能继续提高市场份额,继续烧钱。

2020年,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提到了美团的亏损问题,称“美团外卖从诞生以来,持续亏损5年,即便是在刚刚盈亏平衡的2019年,第四季度外卖平均每单利润也不到2毛钱,占收入的2%”。

因此,在拓展外卖赛道的同时,以美团、饿了么为首的O2O企业还在向别的赛道进军,社区团购的竞争愈发白热化,这不就是一个外卖百团大战2.0?《人民日报》也曾对此发表社评称,互联网巨头不应惦记老百姓的菜篮子。

04 结语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发布了2020年财报。

从各项收入组来看,饿了么成为阿里核心商业板块的“吊车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本地生活服务收入83.4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5.84亿元,仅增长10%,较上一季度的88.39亿元,还减少了6%。

饿了么的成绩实在不佳。而与此同时,美团的股价也在一路下跌。

伴随着市场风声越收越紧,美团的股价也从今年2月最高点451.4港元/股一路跌宕,截至9月14日,股价收于245港元/股。

与最高点相比,美团股价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跌去了45.72%。

而在此前,美团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美团在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季度净亏损33.6亿元。2021年上半年美团实现营收807.8亿元,净亏损82亿元。

在财报中,美团对反垄断一事作出回应,称公司积极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调查,“在现阶段,公司无法预测相关调查的情况或结果,但可能会被要求改变其商业惯例或被处以高额罚款”。

交银国际研报预估,美团的行政处罚款区间在40亿到120亿。

无论美团还是饿了么,都想竭尽所能张开巨口鲸吞对方,做到一家独大,才好对资本有所交代。但在此之前,如何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之下保全自己,恐怕更是一门学问。

既要脚下看路,更要抬头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