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将“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甚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传递“孝”的观念则体现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便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父母的爱是世间所有爱中最无私的,不论是垂髫小儿还是七尺丈夫,只要有父母在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总会有所皈依。朱自清先生文章中体现出父亲深沉的爱也是很好的印证

可多年以后,却有研究学者对父子二人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表示现实中朱自清与父亲早已失和多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知识分子与封建做派

朱家也可算得上是书香世家,朱自清的父亲本名朱鸿钧,因一直仰慕苏东坡文采风骨,便自取名为朱小坡。

1898年,朱鸿钧长子出生,他希望儿子日后“腹有诗书气自华”,便给儿子取名为朱自华(朱自清原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鸿钧也称得上饱读诗书,所以也谋得了一官半职。直到多年后,他调任为徐州烟草局局长,也在徐州定居了下来。而在当时,烟草局可说得上是一块“肥差”。

朱鸿钧此时可以称得上是春风得意,可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封建大家长朱鸿钧雷厉风行的给年仅十四岁的儿子朱自清定下了一门婚事,女方是扬州贵女武仲谦。

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武仲谦生性温和且颇通诗书,朱自清也没有反对。直到四年后,考取了北大预科的朱自清与武仲谦举行了婚礼。

朱鸿钧几乎掏空了家中的积蓄,为儿子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

即使知识分子大多清高自持,在纸醉金迷的不断诱惑下,朱鸿钧也渐渐迷失,不顾在老家已有一妻一妾,又纳了一房小妾进门

事实上当时民国已然建立,并摒除旧俗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朱鸿钧一个官员这样的行为并不妥帖。在老家的姨太得知丈夫又娶,气势汹汹地从老家找到徐州大闹了一场。

官员最看重的就是名声,被姨太这么一闹,朱鸿钧直接丢了官位。朱自清对父亲的糊涂账表示不满,取“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为自己改名为朱自清。

朱自清的婚礼已经耗费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如今又没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困难。朱鸿钧也一蹶不振,脾气日渐大了起来。

朱自清得知家中近况后,提前从北大毕业回到扬州八中任教,补贴家用。而朱鸿钧却干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导致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钱财纠纷与妻儿矛盾

朱自清已有妻儿,每月的工资都分成两份,一份给妻子武仲谦,一份给父亲朱鸿钧。

可朱鸿钧觉得“父为子纲”,儿子朱自清的钱他自然能用。于是竟直接找到朱自清任职的八中校长,要求把朱自清每月的工资直接汇到他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自清对父亲恬不知耻的行为勃然大怒,一气之下连家都不回了。而还没等这件事解决,妻子武仲谦的委屈让父子俩的关系彻底破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鸿钧丢官是在武仲谦过门一年后,他竟将自己丢官的气都撒在儿媳妇身上,认为儿媳妇克了他的财运,连带着不给孙子好脸色。

武仲谦在婆家受了气,只能经常回娘家诉苦。而彼时仍在北大读书的朱自清不明所以,专门来信“提点”了妻子的行为

武仲谦默默承受着,也没有告诉丈夫缘由。直到朱自清回到扬州教书,才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从前开朗明媚的妻子如今连笑都变得勉强。

武仲谦的忍让没有换来朱父的认可,反而变本加厉。有时朱父看到武仲谦在笑,都会一通骂

而在钱财纠纷一事后,朱自清一气之下辞去扬州八中的职务,去到了更偏远的县城教书。朱父便以为儿媳妇挑拨,对她更加不满

武仲谦在婆家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地方任职的朱自清心疼妻子,将一切都安排好后将妻儿从老宅接走,也不再给家中生活费。至此,朱自清父子的关系彻底破裂。

人生没有回程票,父子没有隔夜仇

1922年,距离朱自清离家已经过去几年。毕竟也是家中长辈,于是朱自清带着妻儿回了老家

谁成想直接被拦在了门口,朱父怎么都不肯让朱自清一家进门。父子二人僵持不下,最终朱父在外人的劝说下,让儿子进了门。

可进了门不代表缓和了,朱鸿钧依旧没给儿子好脸色。朱自清也有着自己的傲气,待了几天便离开了。第二年暑假,朱自清再一次回家,可朱父仍然不同他讲话,朱自清心灰意冷地离开,自此父子二人开始长达几年的冷战

冷战一直持续到朱自清人生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彼时朱鸿钧在报纸上看到儿子的文章,一时无语凝噎。而后朱父给儿子寄去了家书,父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

其实朱自清在《背影》的开头也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了父母子女之间的争吵,这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了,只是人生没有回程票,父子没有隔夜仇。

《奇葩说》也曾有过这个辩题:父母观念过时还固执己见,我该闭嘴还是battle?

这也是朱家父子矛盾的核心,朱父固守封建思想致使二人失和多年,朱自清的做法其实也称得上逃避,二人都有不对。

过时是个假命题,每个人的观念都是他所生活年代的烙印。而在如今看来,我们处于时代的尖端,要做的是帮助父母跟上这个时代,享受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时差”来自于各自的生活的成长与改变,不需要也没必要强行校对、迁就对方的时间,只要时不时的去到对方所在的时区看看,彼此多些尊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