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苏明娟这个名字,许多人也许很陌生,但是如果看到下面这张照片,相信会勾起无数人的记忆。这张黑白照片里的女孩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精致的妆容,她手握铅笔正在上课,而那双闪动着渴望的大眼睛让人过目难忘,那一年苏明娟才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1年,这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在全中国各大媒体上被广泛传播,万千国人被这双大眼睛吸引而去关注这双眼睛背后的话题:希望工程。正是这双渴望的眼神,让人们注意到,即使已经改革开放,但依然有无数的贫困山区的孩子难以圆一个上学梦。而这双眼睛的主人苏明娟,她本身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张湾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本地人,一家拮据而又安定。到了学龄,苏明娟进入张湾小学,每个学期的学杂费一百元不到。然而1991的一百元对这个农村家庭而言太多了,家里为了这一笔学杂费往往要积攒数月。

但即使苏明娟顺利的凑够了学费,学校的环境却是一言难尽,教室低矮破旧,因为没钱装玻璃窗,冬天大家冷得瑟瑟发抖,为了遮蔽风雨,墙上拉起了塑料布,这么一来又把光线全部挡住。但即使是这样严寒酷署的条件,学生们依然坚持读书,渴望知识。

那时候,由共青团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希望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记者解海龙应邀拍摄专题照片,当他在大别山前前后后跑了十几个学校后,在张湾小学被苏明娟的“大眼睛”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就在苏明娟认真听讲的时候,解海龙趁着她抬头的功夫立即按下快门键,很快这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卷起一股风潮,成为希望工程家喻户晓的宣传照,而照片的主人公也被聘任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许多人在得知了苏明娟的情况后开始纷纷慷慨解囊,许多好心人一捐就是数年,一直帮助到苏明娟读完高中。在一段时间后,苏明娟的父亲对新的捐助者表示了拒绝,这位本分又善良的庄稼人对大家说:“我们已经接受了一些人的捐助,而且我们夫妻二人都还能下地干活,可以养活苏明娟和她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钱被苏家退了回去,退不回去的苏明娟全部攒起来捐给了希望工程。14岁那年,苏明娟受邀前往北京并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被巨大的荣耀包围的苏明娟没有忘本,在2002年成功考取了大学,并在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

在赚到人生第一笔工资之后,苏明娟毫不犹豫的全数捐给希望工程,并在以后每个月都坚持捐出一部分。2006年,她还和解海龙一同拍卖了照片的版权,将全部所得捐献给西藏在建的希望小学。

2018年,苏明娟自费3万元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如今该基金已经帮助45名贫困大学新生,如今的苏明娟已经从一名受助者成为了一名捐助者。30年的人生对许多人而言都平淡如水,但苏明娟却将她活成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她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她正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播种爱心和善良,她就像一颗指路明灯,让无数的孩子重筑起爱和希望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