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真是太充实了,白天开会、晚上赶稿,又要给米粒检查作业,还抽空看了部综艺

我本来是打算看个综艺轻松一下的,可看着看着老母亲的本能又上线了

米粒妈怎么看怎么感觉像是在看“育儿参考书”,里面有很多典型“例题”,比如学霸的家庭教育、孩子沉迷手机、二胎家庭问题、保姆式育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综艺叫《敞开心扉的少年》,几集看下来,米粒妈真心觉得值得安利给米粉们!观看链接也给大家找好了,记得去文末领取啊!

老爸哈佛硕士,儿子数学29分

节目一开始,就来了这样一个家庭,爸爸是哈佛双硕士、妈妈的母校是中国传媒大学,家里的其他成员也都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妥妥的学霸高知家族。

这对父母的困扰是什么呢?

儿子瑞明的成绩太差。

开始我还觉得,是不是这对学霸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太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次期末模拟考,瑞明的数学考了29分,全班倒数第一。

这样的分数,还是花了大价钱补出来的结果,任凭多强大的心脏,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啊

为了孩子的学习,这对父母也是没少想辙。

刚开始还亲自上阵盯功课,可是辅导了几天之后,性格一向温和的爸爸直接化身“暴君”,气到要靠狂拍桌子、扔东西来发泄情绪,唉,辅导过作业的都懂;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别孩子没辅导好大人再气出个好歹。既然自己辅导不了,就把作业外包吧,于是他们请来一对一的老师来给孩子补习,一次收费700多。

效果怎么样呢?成绩从60多分、40多分稳步下跌,一路跌到29分……

妈妈也崩溃了。

可任凭爸爸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瑞明却“佛”得很,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还满不在乎地自黑,“我就是遗传了他们所有的缺点”。

演播室里的父亲几度哽咽着,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孩子成绩再不好,都不是对我们的惩罚。无论如何,孩子都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可能是我们不小心,把这个礼物弄丢了”。

看到这的时候,米粒妈心里有点五味杂陈,我能感受到这对学霸父母的纠结。

一方面他们心里很难接受下一代不如自己,一方面又反思自己是否不应该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他们内心的不甘、内疚和自责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又把这种焦虑的情绪都传达给了瑞明。

可他们没有想过,自己都处理不了的情绪,孩子又该怎么消化呢?

瑞明也不是不想努力追赶父母的脚步,可每当他奋进的时候,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质疑,来自父母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有次写作业碰到一题不会做,请教了爸爸也还是没弄明白,没过一会儿,瑞明自己想通了做出了答案,可爸爸却问他,“做这么好,是不是抄了什么答案了?”

这是什么令人窒息的发言?!这不就是米粒妈前几天在《毁掉一个孩子,不信任他就够了!》里面写到的典型家长吗!

一方面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而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以躺平、自黑的方式沉默地抵抗。

其实这个13岁的少年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在谈起他喜欢的事情时,米粒妈能看到他眼里有光。

瑞明想做一个音乐创作人,在电脑上沉浸地制作音乐时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他也试着跟父母提起过自己的梦想,可妈妈却说,“那你长大以后去留学,去好莱坞学特效做剪辑”。

米粒妈看到这也是一脸懵,孩子说喜欢做音乐,你却让人家学剪辑?

瑞明妈妈马上解释道,不是自己没听懂,而是她觉得,她给孩子规划的这条路,在未来可能更适应社会。

父母总是想按着自己的经验给孩子规划人生,希望孩子的人生之路走的更顺遂一点。可他们却忘了,孩子也是有灵魂和思想的个体,我们要塑造的孩子,该是个独一无二的私人订制,而不是一个个的复制品。

为了玩手机,孩子能把自己培养成解码大师

想要测试孩子能有多聪明?只需要给他一部设置了密码的手机。

11岁的禹然就是一个在破解手机密码方面天赋异禀的少年。

数字密码小菜一碟,几个家人的生日轮番试一下就能轻松破解;妈妈换成了手势密码,禹然就在手机屏幕上撒上荧光粉,观察手势的滑动轨迹;甚至有一次爸爸改密码改得自己都忘了,还是禹然给解锁的……

这侦查意识、技术手段,妥妥的侦探预备役啊

为了玩手机,他练就了一身“本领”跟爸妈斗智斗勇。

可随着孩子越来越沉迷手机,脾气暴躁、视力下降……各种问题都找上门来。妈妈坐不住了,有一次她气急了,吓唬禹然,“你再玩手机我就掐你!”

没想到禹然说,“你掐吧,我忍忍,掐完了我就能玩了。”

面对这样油盐不进的孩子,爸爸妈妈一脸无可奈何。

但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吗?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象,看到了孩子身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却忽略了这些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孩子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节目组找来了演员,把这些日常琐事拍成了短片,尽可能地还原了他们所遇到的困扰。

当站在第三视角看到自己的孩子是怎样一步步陷进了网络世界,禹然的妈妈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坦白自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每当孩子想对她说些什么,她总是潦草地敷衍过去。

“行了,别说了,你就听我的”,是她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没有耐心沟通,管教孩子的时候也是一言不合就动手,拖鞋、衣架、鞋拔子、皮带……什么都能往孩子身上招呼。

长久的暴力沟通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对她非常抵触,在现实的世界里倾诉无门,于是渐渐沉溺于虚拟世界寻找安慰。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沉迷手机,并不是科技本身的错,而是家长亲手把孩子让给了网络。

父母日常工作太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这是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困境,所以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正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米粒妈之前写过一篇《给孩子的爱该是什么样子?答案在皮克斯9分钟动画短片里》,里面提到过一种在家庭教育中很有效的“123”法则。

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一种,包括读书、玩游戏、聊天。

有时米粒妈跟米粒看完纪录片就会再讨论上半小时,或是一起去楼下散散步、跳个绳,其实孩子要的并不多,全神贯注的陪伴一会儿,他们就会很满足。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但童年时高效、温暖的陪伴,可以成为治愈孩子一生的良药。

米粒妈对节目中的一个细节记忆很深刻,里面几个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过同一句话“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爸爸”,言外之意,是给自己愧疚找一个出口。

我记得这是《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跟德善说过的一句话,当时让无数人破防落泪,但这段令人动容的内心剖白之后呢?

当德善家煤气泄漏,爸爸妈妈依然只记得拼命把宝拉和余晖拖出屋子,而德善仍旧是被遗忘的那一个。

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们的成长更是只有一次啊!

不要把“第一次”当成借口,不要让愧疚停留在口头,学会真正地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这也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