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默克尔即将卸任,德国与中国的关系何去何从?

“随着默克尔卸任临近,德国的‘中国城’紧张地注视着未来”。香港《南华早报》1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9月26日是德国的选举日,也是现任总统默克尔即将卸任的日子,许多人预测这将是德中关系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文章中的“德国的中国城”指的是位于德国“锈带”的杜伊斯堡。文章援引当地官员的话说,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希望激增的进出口业务可以为这里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工作岗位,但前方有一个“危险信号”,也就是即将临近的选举。文章称,16年来,两国关系一直由商业利益驱动,但商界和国际盟友的压力逐渐加大,要求德国更认真地处理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等问题。

然而文章称,与美国“锈带”对中国的反感不同,德国的“锈带”并没有这种想法。德国经济专家科拉·荣布卢斯表示:“在德国,对中国的指责要小得多,因为全球化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整体的经济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默克尔资料图

不过文章称,也有德国高官称,无论9月26日的选举结果如何,都不可能维持德中关系的现状。社会民主党外交事务发言人尼尔斯·施密德称,任何新总理都必须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因为“中国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尽管有人表示中德关系“变得比以前复杂”,但文章称,杜伊斯堡中国事务负责人约翰内斯·格伦哈格表示:“谈论脱钩,你来错地方了。”他说:“我们不是柏林,也不是布鲁塞尔。因此,这意味着有关内部关系和国际问题的政策,以及与中国的合作,或多或少都集中在柏林(讨论)。而我们更注重与中国民众、公司的合作,我们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方面有很多项目正在进行,或多或少是在基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德两国向来重视双边关系。今年4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德国外长马斯举行视频磋商。王毅表示,去年以来中德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德、中欧利益,也有利于为世界提供更加积极的预期。王毅指出,去年中德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双方开展高效的“快捷通道”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德合作的韧性和团结抗疫的潜力。王毅强调,当前形势下,作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德双方要坚持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和国际事务上的沟通协调和相互支持。